职场里,你是不是常有这样的时刻:
“领导一个皱眉、同事一句玩笑,就让你反复琢磨,如临大敌;”
“工作上遇到一点阻碍,哪怕是很小的误解,自己也会无限放大,焦虑不安;”
“特别容易被办公室氛围影响,经常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而心烦意乱。”
如果你总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你的感受细腻,属于“高敏感人群”。
其实,不必焦虑,也不必因此感到沮丧。
正如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所说:
“高度敏感是一种天生的气质,而非一种缺陷!”
她认为,高敏感人群拥有独特的优势,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也是高敏感人群,想要在职场中混得开,永远记住这4件事:
1、不要正面硬刚:以柔克刚,曲线救国
在我们的印象中,职场如战场,需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然而,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正面冲突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内耗。
他们心思细腻,容易被情绪左右,很难保持冷静和客观。
尤其在面对冲突时,高敏感人群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内心戏”:
“是不是我太冲动了?是不是我太强势了?是不是我应该退一步?”
与其针锋相对,不如以柔克刚,曲线救国。
学会运用沟通技巧,化解矛盾,才是高敏感人群在职场中生存的智慧。
历史上的刘备,就是一个以柔克刚的典范。
他出身寒微,实力弱小,却能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刘备深知自己不擅长正面作战,便采取了怀柔政策,以仁义服人。
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赢得了人心。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懂得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避免无谓的牺牲。
最终,刘备凭借其独特的处世之道,建立了蜀汉政权。
职场亦是如此,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
高敏感人群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用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想起《资治通鉴》里的一句话:
“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
学会妥协和让步,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记住,职场不是战场,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以柔克刚,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不做过度解读:专注工作,屏蔽杂音
很多高敏感的人,都容易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
领导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同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浮想联翩,坐立难安。
殊不知,这种“过度解读”往往是庸人自扰。
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会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那么终其一生都会为他人的情绪买单。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
不要把别人的话当成圣旨,不要把别人的眼神当成审判。
专注当下,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他不会想太多,只是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跑步的时候,就拼命地跑;打乒乓球的时候,就认真地打。
最终,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阿甘说: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很多时候,你纠结的言外之意,其实都是自己的内心戏。
职场生存的关键,是建立信息过滤机制——
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而不是放在揣测别人的心思上。
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记住,你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没必要去猜测别人的想法。
少一点他是不是针对我的猜测,多一点这件事需要我做什么的聚焦,你会发现精力能省下一大半。
3、多盯核心目标:明确方向,高效执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敏感”常常被人们视作负面的词汇。
这样的社会环境和评价,让敏感的人在职场上更加内耗、焦虑和迷茫。
但天生敏感,在职场上就一定是一种阻碍吗?
我想未必。
我有一个同事,就属于高敏感人群。
他会因为客户一句无心之言,彻夜难眠,反复推敲;
他会因为同事一个微妙的眼神,就怀疑自己是否被排挤,工作能力被质疑;
他会因为项目进展稍有停滞,就陷入自我否定,觉得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本以为他会“内耗致死”,后来他把这种特质变成了自己的优势。
把洞察人心用在了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上,把心思细腻用在了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上。
然后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目标。
史蒂夫·乔布斯早就说过:
“伟大的创新者,往往拥有超乎常人的敏感,但他们更懂得如何将这种敏感转化为动力,而不是阻力。”
如果你有异于常人的敏感,那么恭喜你,那恰恰是大多人没有的天赋。
你能捕捉到别人忽略的细节,能感受到团队氛围的微妙变化,能用更深入的思考来优化工作流程。
这些,都是职场成功的潜在优势。
好好运用高敏感的天赋,学会紧盯核心目标,它能让你在职场上披荆斩棘,成就卓越。
4、少进是非圈子:远离纷争,保护自己
古人云:
“是非止于智者。”
对于高敏感的职场人来说,这句话更像一句生存指南。
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那些捕风捉影的猜测议论,本就是消耗人心的漩涡,而敏感的特质,会让你在其中陷得更深。
策划专员小林曾在周记里写:
“我像个装了顺风耳的海绵,同事们在茶水间说的每一句闲话,都会钻进心里泡发成一团乱麻。”
她所在的部门有个不成文的信息角,几个老员工总爱趁午休聊些职场秘闻:谁跟领导走得近,谁的方案被私下否决,谁可能要被调去边缘岗位。
起初小林只是路过时听两句,可敏感的神经总忍不住把碎片信息拼凑成完整剧情。
听到新来的实习生背景不一般,她会联想到自己上次拒绝对方帮忙时,是不是态度太生硬;
听到总监好像对XX项目不满,她会对着自己参与过的环节反复检查,明明没问题却总觉得哪里藏着隐患。
有次团队竞标,她负责的创意本是核心亮点,却因为前一晚听到一句闲言,整个人陷入焦虑。
汇报时频频走神,连准备好的关键数据都漏了提,最终项目惜败。
高敏感的人若扎进是非圈子,就像把放大镜对准了尘埃。
别人随口一句抱怨,在你心里会发酵成深仇大恨;
同事无意一句调侃,你会翻来覆去琢磨是不是暗藏讥讽。
可那些被你反复咀嚼的“内幕”,多半是添油加醋的传言。
就算是真的,也未必与你有关。
老话常说: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把敏感的触角从他人的是非里收回来,牢牢扎进自己的工作里,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是职场进阶的清醒。
古语云:
“敏则有功,慧则不惑。”
高敏感不是职场短板,关键在会用:
遇分歧不硬刚,绕一点;
对言行不脑补,钝一点;
抓工作盯核心,准一点;
避是非远圈子,静一点。
内耗少则心定,心定则事顺。
职场本就复杂,何必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迷失自己?
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与提升,才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成为真正的赢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