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北京的张大爷今年68岁,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几年前查出了“房颤”,全称心房颤动。医生说,房颤最怕的就是心房里“抖”出小血栓,血栓要是随着血流跑到脑子里,那就是要命的“脑中风”。
为了预防这个“定时炸弹”,张大爷开始了他的“抗凝”生涯。一开始,他吃的是一种叫“华法林”的老药。这药虽好,但麻烦事儿也不少:得频繁抽血监测一个叫INR的指标,吃多了怕出血,吃少了怕血栓,连多吃几口绿叶菜都得小心翼翼。
后来,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医生们称之为DOACs)进入了张大爷的生活 。医生告诉他,这药好,一天就吃一两次,剂量固定,不用老跑医院抽血,忌口也少 。张大爷高兴坏了,觉得生活质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
可好景不长,新的烦恼又来了。上个月,张大爷牙疼得厉害,牙科医生说得拔牙。这下他可慌了神:“我这吃着抗凝药,拔牙会不会血流不止啊?这药我该提前几天停?停了药,万一中风了怎么办?”
张大爷的烦恼,相信也是成千上万正在服用这类药物的朋友们共同的困惑。别担心,今天我们就借助一份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血栓与止血学会(THANZ)认证的《2025年直接口服抗凝药指南》 ,把这个“新朋友”的脾气、用法、注意事项,一次性给大家讲清楚、说明白。
“新朋友”亮相——它到底是谁?好在哪?
我们常说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医学上叫做“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它们就像是血液里的“精准巡警”,能直接盯住并抑制血液中某个特定的凝血因子,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
目前,我们国内临床上最常用的主要有三种 :
阿哌沙班(Apixaban)
利伐沙班(Rivaroxaban)
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相比于老牌的华法林,这位“新朋友”的优点非常突出:
服用方便:每天固定剂量,一天一到两次,省去了频繁调量的麻烦 。
无需常规监测:由于其药效稳定可预测,所以不需要像华法林那样频繁抽血监测凝血指标。
“忌口”少:受食物和其它药物的影响比华法林小很多 。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DOACs如今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及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并且在许多指南中,它们都成为了优于华法林的首选推荐。
谁需要它?谁又该对它“敬而远之”?
那么,哪些人是这位“新朋友”重点保护的对象呢?根据指南,它的主要“岗位”包括 131313: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中风)和全身性栓塞 。这就是张大爷服药的原因。
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患者:用于治疗已经形成的血栓,并预防血栓复发 。
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
慢性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
具体的用法用量,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所选药物来决定,下表是一个简化的参考(具体请务必遵医嘱):
药物
房颤
静脉血栓栓塞(VTE)治疗
阿哌沙班5mg 一日两次 (特殊情况减量) 起始:10mg 一日两次,共7天;之后转为 5mg 一日两次
利伐沙班20mg 一日一次 (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起始:15mg 一日两次,共21天;之后转为 20mg 一日一次
达比加群酯150mg 或 110mg 一日两次 (根据年龄和出血风险选择) 150mg 或 110mg 一日两次
【特别警示】
然而,DOACs并非万能神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它反而可能带来风险。以下人群需要对它“敬而远之” :
换了机械心脏瓣膜的患者
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狭窄(尤其是风湿性的)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因为药物主要靠肾脏排出,肾功能太差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出血风险 。具体来说,阿哌沙班不推荐在肌酐清除率(CrCl)低于25 mL/min时使用 ,达比加群酯低于30 mL/min ,利伐沙班低于15 mL/min 。
严重肝病患者
特定类型抗磷脂综合征(APLS)患者
此外,对于体重过轻或病态肥胖(体重指数 > 40 kg/m²)的患者,DOACs的使用数据有限,也需要格外谨慎 。
最大的担忧——出血了怎么办?
说到抗凝药,大家最怕的就是“出血”。这确实是悬在所有使用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我们先来看一组关键数据。与华法林相比,所有DOACs都显著降低了最危险的颅内出血(也就是脑溢血)的风险,这是一个巨大的安全进步 。但在某些DOACs中,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
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大出血,其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数据显示,DOACs相关大出血的病死率可达6%-8%,而如果是颅内出血,这个数字甚至可能高达48% 。
所以,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出血问题,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这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紧急预案——“出血应对”分步指南
如果不幸发生了出血(比如牙龈出血不止、流鼻血、咳血、黑便、血尿,或者仅仅是磕碰后出现巨大血肿),请立刻启动以下“紧急预案”。我们可以参考指南中的流程步骤:
第一步:立刻停药,马上就医!
无论出血严重与否,只要是明显的、不正常的出血,第一件事就是暂时停止服用抗凝药。然后,不要犹豫,立即去最近的医院急诊。
第二步:给医生提供关键信息
到了医院,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医生三件事:
您正在吃哪一种抗凝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
您吃的剂量是多少?(一天几次,一次几毫克?)
最关键的:您最后一次吃药是什么时候?
这个“最后一次服药时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医生判断您体内药物浓度和选择后续治疗方案 。
第三步:医生的“十八般武艺”
在急诊室,医生会迅速行动起来:
基础生命支持:测量血压、心率,进行标准复苏程序 。
实验室检查:抽血检查血常规(看失血多少)、肾功能(看药物排泄能力)和凝血功能 。医生可能会查一些特殊的凝血项目来评估您体内的药物水平 。
局部止血和支持治疗:对于轻微出血,可能会采用局部压迫等措施 。对于失血较多的患者,会及时输血 。如果患者同时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者血小板本身就很低(低于50x10⁹/L),医生可能会考虑输注血小板 。
口服活性炭:如果您服药的时间距离现在还不到2小时,医生可能会给您使用口服活性炭,它可以像海绵一样吸附胃肠道里还没被吸收的药物,减少药物进入血液 。指南指出,甚至在服药后8小时内,活性炭都可能有一定效果 。
【划重点】终极武器:“解药”登场
对于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医生们还有“终极武器”——
特异性逆转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药”
针对达比加群酯:有一种叫“艾度赛珠单抗”(Idarucizumab)的药物,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迅速结合并中和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 。
针对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也有一种叫“安德司安α”(Andexanet-alfa)的逆转剂,它是一种改良的、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能像“诱饵”一样,让这两种药物失去目标,从而快速降低其抗凝活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解药”是为危及生命或无法控制的出血情况准备的。而且,使用它们也有严格的条件。比如,安德司安α的使用就需要仔细权衡获益和潜在的血栓风险 。
如果“解药”没有,怎么办?
在没有特异性逆转剂的情况下,医生们也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非特异性”的止血药物,比如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者*活化的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FEIBA),它们能帮助恢复身体的凝血功能。
一个重要的提醒:指南强调,如果检测到达比加群酯的血药浓度低于50 ng/mL,或者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浓度低于75 ng/mL,那么使用这些逆转剂或止血剂可能不会带来额外的益处 。这也再次说明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医院有条件快速检测血药浓度,将对精准治疗有巨大帮助。
手术、拔牙、做胃肠镜——到底该怎么停药?
现在,我们回到张大爷最初的难题:要做手术或有创操作了,药该怎么停?每年大约有10%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患者会面临这个问题。
好消息是,DOACs的围手术期管理比华法林简单得多。因为它们起效快、失效也快,所以一般不需要用低分子肝素(一种需要打针的抗凝药)进行“桥接”治疗。这大大简化了流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麻烦。
那么,具体该怎么停呢?核心原则是:停药时间取决于“您吃的哪种药”、“您的肾功能如何”以及“您手术的出血风险高低”。
以下是根据《2025指南》总结的一份“停药速查宝典”,您可以收藏起来,并在就诊时与医生核对:
对于服用阿哌沙班(5mg每日两次)和利伐沙班(20mg每日一次)的患者:
高出血风险手术(如大型手术、重要脏器手术等):提前停药2天(即手术前2天和手术当天不吃) 。
低至中度出血风险手术(如拔牙、胃肠镜检查等):提前停药1天(即手术前1天和手术当天不吃) 。
对于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情况稍复杂,因其更依赖肾脏排泄):
高出血风险手术:
如果肾功能较差(CrCl < 50 mL/min):提前停药4天。
如果肾功能良好(CrCl ≥ 50 mL/min):提前停药2天。
低至中度出血风险手术:
如果肾功能较差(CrCl < 50 mL/min):提前停药2天。
如果肾功能良好(CrCl ≥ 50 mL/min):提前停药1天。
【重要声明】
以上仅为通用建议,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最终的停药和恢复用药方案,请务必、务必、务必遵从您的主治医生或手术医生的具体指导!
手术后何时恢复用药?一般而言,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手术,可以在术后48-72小时,确认没有活动性出血风险后,恢复治疗剂量的抗凝药 。在此期间,医生可能会先给您使用预防剂量的抗凝药来过渡 。
要不要抽血查药效?
这是最后一个常见问题。既然这药不用常规监测,那我到底要不要去查一下血,看看药效够不够呢?
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
DOACs的药效非常稳定,只要您按时按量服药,通常就能达到预期的抗凝效果。
但凡事有例外,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测量血药浓度可能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
发生大出血时
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时
肾功能出现新问题或恶化时
体重极端(比如超过120公斤)
怀疑药物过量或服药依从性不好时
服药期间仍然发生了血栓
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如急性心梗或脑梗)前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查凝血常规的PT、aPTT指标,对于评估DOACs的药效并不准确,正常范围的PT或aPTT并不能排除体内存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的药物浓度 。因此,必须使用针对特定药物的定量检测方法
与“新朋友”和平共处,让抗凝之路更安心
听完这些,张大爷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明白了,他服用的“新朋友”虽然好处多多,但也有自己的“脾气”和“规则”。无论是面对出血的风险,还是计划中的手术,只要我们提前了解、科学管理、并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就完全可以化解风险,做到有备无患。
直接口服抗凝药的出现,无疑是抗凝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 。它们让像张大爷一样千千万万需要长期抗凝的患者,生活得更方便、更有质量 。
这篇文章,希望能成为您抗凝路上的“说明书”和“定心丸”。请记住,药物是我们的朋友,了解它、尊重它、善用它,它就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这条路上,您从不孤单,您的医生永远是您最坚实的后盾。
参考资料:Tran HA, Merriman E, Baker R, Curnow J, Young L, Tan CW, McRae S, Chunilal SD. 2025 Guidelines for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a practical guidance on the prescription, laboratory testing, peri-operative and bleeding management. Intern Med J. 2025 Jul;55(7):1174-1183. doi: 10.1111/imj.70103. Epub 2025 May 31. PMID: 40448969; PMCID: PMC122400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