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案件往往涉及当事人重大财产利益,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存在多层复杂法律关系。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在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速度极快,司法审判必须与行业发展节奏保持同步。在一起证券欺诈纠纷案件中,法院协同专业机构推动研发了全新的证券投资损失核算模型,用专业能力打破信息差,使260多个投资者服判息诉。
![]()
专业审判模式的创新实践
金融案件关乎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每一份判决都可能连着民生冷暖。司法的智慧和温度体现在对人民群众一次次的释法说理中,体现在帮困难企业挺过难关的和解方案中。金融领域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司法审判需要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金融案件的复杂性往往体现在合同某个条款、产品说明书某段表述里。审理这类案件如同拆解精密仪器,必须层层剖析,认真核查。为此,北京金融法院推行了"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将大量证券欺诈案件的事实细节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十大类107个细节要素,让每一层法律关系都清晰可见。细节越扎实,裁判就越精准,公正和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
目前金融审判的难点主要是案件的群体性特征日益显现。这类案件程序比较复杂,如果让当事人都来法院参加诉讼,时间和金钱成本会非常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金融法院探索推行了"双轨双平台"群体性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该机制采用"选出代表集中表达诉求、参加诉讼"和"先行审理典型案件给出示范判决"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实现高效化解纠纷、维护权益、规范诉讼等多重目标。在一起涉及2500多人的证券欺诈案件中,北京金融法院依托这一机制,让全球各地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实现了权利人的登记、诉讼代表人的推选和参与各个诉讼程序的需求,极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升了法院的审理效率。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