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印乐法师成为少林寺新主持。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这个腐朽透了的少林寺,印乐法师一来就烧起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取消天价“财神香”。
之前我们可能看过,很多有钱人买那种巨大的香,在寺庙开门时抢烧头炷香。
![]()
如今1988元一炷的“财神香”一夜之间消失了,少林寺大雄宝殿前,三支素净的平安香安静地躺在供桌上,任人自取,分文不取。
第二把火就是取消武僧表演,以及扫码就可以布施的「武僧」,还有所谓的电子功德香。
有一个游客感叹:“以前带朋友来,总被推销上千元的香火,这次没人摆摊了!”连那些挂着二维码的武僧全不见了踪影。
曾几何时,踏入少林寺如同走进精密的商业流水线。
![]()
一张百元门票只是起点,跨过门槛,金钱游戏才真正开始。想烧香?普通香几百元,“财神香”标价1988元。
义乌批发价几元的小挂件,盖上“开光”印章,身价暴涨至近千元。
寺内最扎眼的风景,是那些不练功只站岗的武僧,他们胸前挂的不是佛珠,而是收款二维码。功德箱进化成电子版,生怕游客没带现金断了“香火”。
二十六年间,这座寺院注册七百多个商标,旗下公司、演出团、功夫学校遍地开花,年收入保守估计超十亿。
![]()
第三把火就是以前付费的经文,现在可以免费阅读了。从游客角度来说,这样恢复了少林寺在他们心中的虔诚,跟之前那个处处要钱的商业寺庙分割开来。
在白马寺,印乐法师还重建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传统。几百僧人开荒种地,自给自足。有人偷懒?惩罚是加一堂晚课坐禅思过。
他亲手摘下方丈室气派门匾,叫停外包保洁,要求僧人亲自洒扫庭院。更颁布新规:僧人不得参与商业活动,不得对外营业,不得随意露面。恢复早晚课,要求僧人手机统一保管。
短短三日,少林寺仿佛经历一场“洗胃手术”。
![]()
7月31日起,少林景区实行全面线上预约购票,取消全价票线下服务。港澳台及外籍游客需持证件核验,60岁以上老人走绿色通道。
这套组合拳直击《宗教事务条例》核心,宗教场所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商业活动。
印乐法师的改革赢得网络喝彩,但药局门口的武僧摊位仍在售卖“少林秘方”药贴,每盒百元以上。
这提醒着人们:三十年来,少林寺已长成盘根错节的商业巨树。旗下药局年入八千万,禅宗音乐大典、海外演出、文创产品等构成庞大产业链。
要斩断这些利益链,无异于虎口拔牙。
![]()
有僧众被巨额资金滋养多年,突然断粮难免消极怠工,景区管理公司、商标授权企业等外围利益方同样虎视眈眈。
估算一下,少林寺杂七杂八的收入加在一起,大概带12-14亿之间,开销自然也大,想要一下子斩断这些凡尘俗世,不光是内部需要调整,外界阻力也不小。
少林寺的IP授权,还有门票以及大型典礼之类的演艺收入,还有少林寺在各地运营寺庙的收入,直播以及文创品。
这些显然是无法断舍离的,内部也需要吃饭,也需要文化推广,毕竟如今就是营销时代,少林寺光靠着积累下来的名声可不行。
![]()
印乐法师要怎么断,怎么离,怎么取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不过,印乐法师是有将寺庙合理商业化的经验。
2006年,他就促成了印度政府在白马寺西侧捐赠印度风格的佛店,钱是印度出的,大约1000万人民币,虽然也是商业化,可对象不是香客,这就不会毁坏大家心中的信仰。
项目也是符合佛教规矩的,毕竟“普度众生”,印度也在内。
印乐法师很可能就是想复刻白马寺的成功经验,不过转型还需要时间,也急不来,我们就且等着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