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金光明经》《金刚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佛门之中,常说护法护持。真正得护法护持的修行人,身上必有殊胜因缘。
护法,并非虚妄之说。
《金光明经》中讲:"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典故,我等诸天昼夜守护。"
天龙八部、诸天善神,都会护持真正的修行人。
可这护持从何而来?
是今生的功德感召,还是前世的因缘牵引?
![]()
世间见过太多修行人,有的一生平顺,遇难呈祥;有的却磨难重重,步步艰辛。这其中的差别,表面看是福报深浅,往深处看,却牵扯到生生世世的因果纠葛。护法护持,不是凭空而来,定有其前因后果。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有座云隐寺,寺中发生了一件奇事。一位外地来的居士,刚踏入山门,大殿前的数十只白鸽竟齐齐飞起,围着他盘旋鸣叫,久久不散。更奇怪的是,寺中方丈远远看见此景,面色陡然一变,竟当众说出了一句令所有人震惊的话。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前世因缘?
这位居士姓林,名叫林守正,是苏州府的一位布商。林守正经商多年,为人诚恳,从不短斤少两,在当地颇有口碑。他这些年来一心向佛,每日必诵《金刚经》,逢初一十五必去寺院礼佛布施。
这一年秋天,林守正听闻云隐寺中有位德高望重的方丈,法号慧明,据说具有宿命通,能观前世因缘。他心中一直有个疑惑,这些年来,每当他遇到危难,总能化险为夷。有一次运货途中遭遇山贼,眼看就要被劫,突然山中起了大雾,他趁机逃脱。还有一次,他夜宿客栈,半夜突然惊醒,随即发现房梁即将坍塌,若晚一步便性命难保。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林守正知道,自己必是有护法护持。他想知道这护持从何而来,是否与前世有关,于是决定前往云隐寺,拜见慧明方丈。
云隐寺坐落在江南的一座山中,寺院虽不大,却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林守正雇了一匹马,带着一名书童,花了三天时间才到达山脚。
那天清晨,雾气还未散去,山间一片朦胧。林守正沿着石阶往上走,步伐稳健。书童跟在后面,气喘吁吁地抱怨:"老爷,这山路怎么这么难走。"
林守正回头笑道:"修行本就艰难,这点山路算什么。"
话音刚落,他们已经来到了山门前。寺院的山门古朴庄严,门额上书"云隐禅寺"四个大字,笔力遒劲。两侧的对联写着:"云深不知处,隐世修禅心。"
就在林守正准备跨入山门的那一刻,异象发生了。
大殿前的广场上,原本悠闲啄食的数十只白鸽,突然齐齐飞起。它们没有四散逃离,反而全部朝林守正飞来,围绕着他盘旋。鸽群在他头顶上空不停地转圈,发出咕咕的鸣叫声,声音急促,似乎在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
林守正愣住了,他站在原地不敢动,生怕惊扰了这些白鸽。书童更是吓得躲到一旁,不知所措。
这异象引来了寺中僧人的注意。几位正在早课的僧人走出大殿,看到这一幕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这些鸽子怎么了?从未见过它们如此激动。"一位年轻僧人说道。
另一位年长的僧人摇摇头:"在寺中二十多年,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
正在众人惊讶之时,寺院后堂走出一位老僧。他身穿灰色僧袍,面容清瘦,双目却炯炯有神。此人正是云隐寺的方丈慧明。
慧明方丈远远看见林守正,以及围绕着他飞舞的鸽群,身形微微一震。他的目光变得深邃,似乎透过眼前的景象,看到了更遥远的事物。
慧明方丈缓步走到林守正面前,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林守正连忙还礼:"方丈,在下林守正,从苏州府而来,久闻方丈大名,特来求教。只是不知为何,这些白鸽..."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些白鸽竟然开始落在他的肩膀上、手臂上,甚至头顶上。它们温顺地依偎着他,完全没有野鸽的那种警惕和畏惧。
慧明方丈看着这一幕,轻轻叹了口气:"施主,请随老衲到禅房一叙。这些鸽子的举动,并非偶然。"
林守正点点头,跟随慧明方丈往寺院深处走去。那些白鸽依依不舍地飞起,在空中盘旋良久才散去。
![]()
来到禅房,慧明方丈请林守正坐下,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禅房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禅床,一个书架,一尊观音像。窗外竹影婆娑,清风徐来。
"方丈,在下心中一直有个疑惑。"林守正放下茶杯,诚恳地说道,"这些年来,每逢危难必能化险为夷,总觉得冥冥之中有护法相助。今日来此,正是想请方丈开示,这护持从何而来?"
慧明方丈闭目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施主可曾想过,护法护持,未必都是今生的功德感召,也可能是前世的因缘延续?"
林守正心中一动:"方丈是说,我与护法之间,有前世的渊源?"
"不仅如此。"慧明方丈睁开眼,目光深邃,"刚才那些白鸽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它们认得施主,准确地说,它们认得的是施主前世的那个人。"
"前世?"林守正有些困惑,"方丈,这白鸽与在下有何渊源?"
慧明方丈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鸽群:"施主可知,这些白鸽在本寺已有二十余年。它们的来历,说来话长。"
原来,二十多年前,云隐寺曾经历过一场劫难。那时正值山中匪患猖獗,一伙山贼盯上了寺院,打算洗劫一空。寺中的僧人大多手无缚鸡之力,眼看就要遭殃。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位云游的居士恰好路过此地。这位居士年纪不大,却精通武艺,身手了得。他见寺院有难,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独自一人挡在山门前。
那一战打得天昏地暗。居士以一敌十,竟将二十多个山贼悉数击退。可他自己也身受重伤,倒在了大殿前的广场上。
当时的住持,也就是慧明的师父,连忙将他抬进寺中救治。居士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寺院可还安好?僧众可有伤亡?"
得知大家都平安无事,居士才放下心来。他在寺中养伤一个多月,每日与僧众一起早课晚课,诵经礼佛。
那位居士姓周,名叫周延安。他本是朝廷的一名武官,因看不惯朝中奸佞当道,辞官云游四方。周延安对佛法颇有领悟,虽未出家,却是虔诚的佛门护法。
"周居士在寺中养伤期间,每天都会喂养寺里的鸟雀。他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些生灵也是可怜,能给它们一口食,也是结缘。"慧明方丈回忆道,"他尤其喜欢喂鸽子,每天都会拿出自己的口粮,撒在广场上。"
周延安伤愈之后,本打算继续云游,却在离开寺院的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佛陀告诉他,此地尚有未了之缘,需他继续护持。
周延安深信不疑,决定留在山下的村中,暗中守护寺院。他在村里买了一间小屋,平日里教村民习武强身,一旦寺院有事,他便能及时赶到。
这一守,就是十年。十年间,山贼来犯过三次,每次都被周延安击退。寺院香火绵延,僧众安心修行,周延安功不可没。
慧明方丈当年还是个小沙弥,他亲眼见证了周延安的护持。"周居士对本寺有再造之恩,师父曾说,他是真正的护法,护持正法,护持僧团,不求回报,只为心中那份信仰。"
林守正听到这里,心中隐约有所感悟,却还是不明白这与自己有何关系。
慧明方丈继续说道:"十年后的一个冬天,山中大雪封路。周居士独自一人上山,说是要给寺里送些粮食。那天夜里,他在半山腰遇到了雪崩。等我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没有了气息,手中还紧紧抱着一袋粮食。"
说到这里,慧明方丈的声音有些哽咽:"周居士圆寂后,我们将他的遗体火化,舍利供奉在寺中。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寺院里突然多了许多白鸽。它们每天聚集在大殿前的广场上,那里正是当年周居士喂养它们的地方。"
"这些白鸽从不离开寺院,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它们见到僧众很温顺,见到香客却保持距离。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例外。"慧明方丈转身看着林守正,"直到今天,它们见到了施主。"
林守正听得入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伤。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好像有什么被遗忘的记忆在苏醒。
"方丈,您是说,在下的前世,与那位周居士有关?"林守正问道。
慧明方丈点点头,但并未立即解释。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册子,翻到其中一页,递给林守正:"这是师父当年留下的记录,里面记载了周居士生前说过的一些话。"
林守正接过册子,上面写着:"周居士曾言,他此生护持佛法,并非偶然。他说自己前世曾是一只鸽子,在某座寺院中被一位僧人救助。那位僧人每日悉心照料,使他免于饥寒。后来那位僧人遭遇劫难,他虽只是一只鸽子,却用生命护住了僧人的经书。周居士说,他今生护持寺院,就是在报答那份恩情,也是在延续那份护法的愿心。"
林守正看完这段话,手开始微微颤抖。一些模糊的片段在脑海中闪现,虽然看不真切,却让他感到无比熟悉。
慧明方丈看着林守正的反应,缓缓说道:"施主此刻心中所感,正是宿世因缘的牵引。那些白鸽围绕施主飞舞,不是因为施主是谁,而是因为它们认出了施主身上的那股气息——"
方丈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他闭上眼睛,似乎在观察什么。片刻后睁眼,目光变得更加深邃。
"这因果,比老衲想象的还要深远。施主今生为何有护法护持?周居士当年护持的寺院遭劫,那位僧人又是何人?这白鸽为何会认得施主?这三者之间,有着一条跨越生死的因果链条。"
慧明方丈看着窗外那些白鸽,声音变得庄重:"施主可知,护法护持,从来不是单向的恩赐,而是双向的因果循环?周居士前世是鸽,今生为人,来世又将如何?而施主前世又是何人,为何会与周居士结下如此深厚的因缘?"
![]()
林守正此刻内心翻涌,他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却听到方丈说:"这其中的因果,涉及到三世轮回的秘密,也涉及到护法护持的真正含义。
老衲观施主今日来此,正是因缘成熟之时。
接下来要说的,不仅关乎施主的前世今生,更关乎修行之道的一个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