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主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心肌病,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散发病例,临床表现以心室壁增厚为突出特征,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心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上针对HCM的治疗探索持续深入,包括新的手术方式、靶向药物治疗和基因疗法等,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第九届中国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心肌病大会上,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徐验教授进行专访,围绕HCM的临床诊疗现状、当前面临的挑战、个体化精准管理方案的制定、HCM诊疗领域相关进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分享独到见解与真知灼见。
医脉通: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HCM的诊治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挑战或未满足的需求?
![]()
徐验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HCM并非少见病,其实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国外基于超声心动图筛查的研究显示,HCM成人患病率为1/500,然而HCM患病率被严重低估,据估计,HCM患病率约为1/200。然而,目前我国在HCM诊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疾病认识不足,漏诊、误诊率较高的现状。
首先,诊断不足与漏诊、误诊率较高。尽管近年来在HCM疾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HCM漏诊、误诊率仍然较高,早期检出率不足15%,其主要原因包括:部分症状轻微的患者易被忽略;忽视家族史及家系筛查;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有限;诊断技术方面,例如超声心动图操作及解读准确性不足,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以及基因检测等未能普及,临床应用受限,这些原因均导致HCM误诊率、漏诊率(特别是漏诊率)较高。
第二,缺乏对HCM患者的全面、综合评估,包括心肌肥厚程度,是否存在梗阻,猝死风险、房颤风险以及心功能评估等。
第三,治疗手段的可及性不足。在药物治疗方面,传统HCM一线治疗药物疗效有限;新型靶向药物(如玛伐凯泰)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目前价格较昂贵,限制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和推广。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外科手术以及消融术等门槛较高,主要集中于大型医疗中心,在基层或西部地区的分布不均。
第四,多学科管理机制不完善。心肌病的诊疗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心内、心外、影像以及遗传咨询等学科来共同协作,但目前,多学科协作模式尚未有效建立与推广。
医脉通:在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您认为该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最为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徐验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对于HCM管理,首先要进行精准诊断与全面评估,并基于此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以及全程管理策略。
HCM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结合心电图、多模态影像检查、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首先,明确诊断,评估患者是否为“狭义”的HCM,需排除其他心脏病、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心肌肥厚(心肌肥厚拟表型)。第二,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鉴于梗阻状态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应规范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避免漏诊。第三,基因检测及家系筛查。第四,评估心脏猝死风险。第五,全面识别和评估相关合并症,如房颤、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等。
在精准诊断和全面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传统药物治疗、新型靶向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需要强调的是,猝死的预防以及合并症(如房颤、心衰)的管理也是整体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
医脉通:请您分享一下,国内外在HCM诊疗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您如何看待这些进展为HCM诊疗带来的改变?
![]()
徐验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近数十年来,HCM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认识历程已从早期聚焦于形态学特征(如心肌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深化至对其致病基因突变及分子机制的阐释,实现了认知层面的重大跨越。
在诊断方面,除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基础检查外,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及基因检测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诊断的精确与精细。
治疗策略亦经历了重要演变。既往主要依赖传统药物治疗,而当前则已进展至分子靶向治疗层面。以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标志着该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实现了分子水平的精准干预。在非药物治疗方面,除外科改良Morrow手术外,介入技术如经皮室间隔酒精消融术以及我国首创的“Liwen术式”(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不断丰富治疗手段。这些进展为HCM患者带来显著获益,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并有望改善长期预后。
鉴于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被寄予厚望。目前该疗法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常规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基因治疗是未来极具前景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医脉通:展望未来,在HCM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技术、多学科协作等方面,您认为未来还需要进行哪些工作,以进一步提高HCM的防治水平?
![]()
徐验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第一,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强化基层医师培训,重点推广标准化超声心动图操作及精准判读。鼓励在基层应用激发试验或运动负荷试验,来判别患者是否存在梗阻(约1/3的患者存在隐匿性梗阻,易漏诊)。应重视遗传学筛查,尤其是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
第二,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网络。我们希望构建大型区域中心,覆盖省级、市级区域,形成以区域中心为核心的转诊网络。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心肌病患者的初步诊疗工作。对于疑难需要鉴别或是需要复杂干预以及高级治疗的患者,则需转诊至初级或高级心肌病诊疗中心,以获得全面且精准的治疗。
第三,提高关键技术和药物的可及性。未来,希望HCM靶向药物以及关键诊断技术(如CMR、基因检测等)能够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促进精准诊疗普及。
第四,完善多学科协作与管理机制。积极建设和推广HCM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同时积极地推进区域中心建设,建立规范的长期随访与疾病全程管理体系。
第五,亟待启动全国HCM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人群队列与数据库,凭借我国巨大的人口优势,期待未来能够将中国数据和经验推至全球,为心肌病诊疗贡献中国力量。
第六,深化基础研究,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与治疗新靶点。基因治疗极具前景,多种治疗手段联合是未来HCM治疗的方向。
专家简介
![]()
徐验 教授
主任医师,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力衰竭与心肌病中心副主任,心衰病区主任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
深圳市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委等
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各种心肌病的精准诊治、各类心力衰竭的治疗和病因诊查、心脏移植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评估和管理,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重症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