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 ESMO 发布KEYNOTE-671五年数据,确立帕博利珠单抗围术期治疗新标准。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围术期治疗迎来免疫治疗时代的深刻变革。随着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公布KEYNOTE-671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手术NSCLC患者的围术期治疗,不仅在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持续显示出显著优势,更以其长期随访的安全性数据和患者报告结局[1],奠定了其在早期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临床实践中的标准地位。基于此,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曾剑教授深入解读这一里程碑数据,剖析其对于临床实践与未来探索的深远影响。
5年生存数据奠定金标准,EFS与OS双阳性结果持续巩固
KEYNOTE-671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可切除的II–IIIB期NSCLC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共纳入797例患者,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或安慰剂联合化疗组,术前接受4周期治疗,术后继续接受至多13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辅助治疗。
在中期分析中,该研究已显示出显著的EFS与OS获益。而在今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5年随访数据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结论。曾剑教授在解读这一里程碑数据时指出,5年总生存期数据作为肿瘤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5年OS率达6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6%(HR=0.74,95%CI 0.59–0.92),帕博利珠单抗"三明治"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疾病死亡风险26%[1]。这是目前所有围术期免疫治疗III期研究中首个报告5年OS数据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临床意义。
![]()
图1 两组5年OS分析
与此同时,5年EFS率在帕博利珠单抗组达到49.9%,对照组仅为26.5%(HR=0.58,95%CI 0.48–0.69)[1]。曾剑教授进一步阐释,帕博利珠单抗围手术期治疗模式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无事件生存获益,5年EFS率显著提升,这种持久的疾病控制效果为总生存期的延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EFS获益在所有关键亚组中均保持一致,包括不同疾病分期、组织学类型和PD-L1表达水平。
![]()
图2 两组5年EFS分析
病理缓解率与手术结局改善,成为长期生存的有力预测指标
除了生存终点之外,KEYNOTE-671研究中期分析证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具体而言,MPR率在试验组为30.2%,对照组为11.0%;pCR率分别为18.1% vs 4.0%[2],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曾剑教授深入分析了病理缓解与长期预后的关联,强调研究证实帕博利珠单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pCR率和MPR率,而这些深度病理缓解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呈现出明确的正相关性,使其成为预测长期生存获益的重要替代指标。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显示,pCR与MPR与患者的长期OS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这些病理指标可作为OS的有力替代终点,也为临床实践中评估新辅助治疗反应提供了可靠依据。
此外,该方案还显著改善了手术相关结局。中期分析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手术切除率为98.5%,R0切除率为92.0%,均优于对照组的95.3%和84.2%[2]。曾剑教授从外科角度阐释了治疗机制,指出术前免疫治疗不仅显著提高了R0切除率,还促进了淋巴结降期,这两个关键手术指标的改善与患者的长期生存密切相关。R0切除的实现有效降低了局部复发风险,而淋巴结降期则提示微转移灶得到有效控制,共同为患者的长期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淋巴结降期比例亦接近40%,说明新辅助免疫治疗可通过降低肿瘤负荷,为后续手术创造更有利条件,从而间接推动长期生存率的提升。
安全性可控,患者生活质量未受影响
在长达5年的随访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表现整体可控。尽管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在试验组中略高,尤其是3-5级事件发生率为45.2%(对照组37.8%),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6.0%,其中3-5级事件占6.3%[1]。曾剑教授评价长期安全性数据时表示,经过5年随访观察,"三明治"疗法的安全性整体可控,不良事件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未出现新的难以处理的安全信号,这为该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
图3 两组安全性分析
患者报告结局(PRO)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未见显著差异,说明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帕博利珠单抗方案并未对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
图4 两组5年患者报告结局分析
推动临床实践与多学科协作模式升级
KEYNOTE-671研究的成功,不仅确立了帕博利珠单抗在可手术NSCLC围术期治疗中的标准地位,也深刻影响了国内外指南的更新。2025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已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的围术期方案列为IIA–IIIB期患者的I级推荐[3],覆盖更广泛的手术人群。
曾剑教授从临床实践角度指出,随着5年生存这一金标准数据的公布,新辅助治疗的地位已从可选方案转变为强烈推荐的必选策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环节,其疗效提升得到了高级别证据的充分支持。
这一变化也推动了肺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深化。曾剑教授进一步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认为"三明治"疗法中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新辅助阶段在肿瘤抗原负荷最大时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术后辅助治疗则起到巩固和强化免疫记忆的作用,这种全程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胸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学科室的协作不再局限于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而是贯穿新辅助治疗反应评估、手术时机选择、辅助治疗策略制定等全流程。
未来展望:周期优化与生物标志物探索
尽管KEYNOTE-671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围术期免疫治疗仍存在诸多值得探索的方向。曾剑教授将这一研究视为新的起点,认为其为进一步优化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关于治疗方案的个体化调整,曾剑教授提出,当前"4+13"的标准周期模式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化调整。未来需要探索如何根据治疗反应和患者耐受性,制定更加个体化的疗程方案,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最佳平衡。
在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曾剑教授指出,尽管PD-L1表达是目前最有价值的预测标志物,但其预测效能仍有局限。未来需要探索ctDNA动态监测、MRD评估等新型生物标志物,建立更精准的优势人群筛选体系。
结语
KEYNOTE-671研究的5年数据,标志着可切除NSCLC围术期治疗从"手术+化疗"模式正式迈入"免疫联合"时代。帕博利珠单抗作为首个在III期研究中同时实现EFS与OS"双阳性"结果的免疫药物,不仅改写了临床指南,也重塑了多学科协作的诊疗路径。随着更多个体化、精准化探索的推进,可手术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前景将更加可期。
专家简介
![]()
曾剑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浙江省551人才、浙江省卫健委卫生创新人才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胸部肿瘤外科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青委副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外科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肺癌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
《肿瘤学杂志》中青年编委
《胸部肿瘤外科进修医师实用教程》副主编
德国 Evangelisches Krankenhaus 胸科医院访问学者
参考文献:
[1]Heather Wakelee, et al. Perioperative pembrolizumab in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5-year follow-up from KEYNOTE- 671. 2025 ESMO. LBA67.
[2]Heather A. Wakelee, et al. Perioperative pembrolizumab in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5-year follow-up from KEYNOTE- 671.2023 ASCO. LBA100.
[3]《2025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