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不是突然来的!4个信号一出现,警惕心梗脑梗找上门,5个习惯帮血管“变软”
![]()
血管就像全身血液循环的“高速公路”,健康时内壁光滑、弹性十足,能让血液顺畅流通;可一旦硬化,就像老化的水管,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窄,垃圾堆积形成斑块,轻则血流不畅,重则完全堵塞,引发心梗、脑梗等致命风险。更可怕的是,血管硬化早期悄无声息,等症状明显时往往已错过最佳调理期!
其实身体早有预警,这4个信号一出现,说明血管可能已经“硬”了,千万别忽视!
一、4个危险信号,提示血管在“变硬”
1. 头晕头痛反复来:多是前额或后脑勺的钝痛,体位变化时加重,还可能伴随眩晕、眼球震颤,这是脑部血管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提示脑血管可能已硬化。
2. 思维迟钝、记忆差:近事忘得快、往事记得清,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反应变慢,这是脑部缺血缺氧影响神经功能的信号,别误以为是“老糊涂”。
3. 手脚冰凉又发麻:手脚是血液循环的“末梢”,血管硬化会导致血流不畅,不仅一年四季手脚冰凉,还会出现麻木感,严重时甚至影响活动,这可能是心脏或肢体血管硬化的预警。
4. 血压差值超60mmHg:高压减低压的差值若大于60,说明大血管弹性变差,是血管硬化的重要指标,尤其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更要提高警惕。
教你一个自测小方法:双手攥紧拳头20秒后松开,若10秒内恢复红润,说明末梢循环良好;若超过10秒仍苍白,可能是血管钙化的信号,建议及时检查。
二、5个“血管杀手”,正在加速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不良习惯“熬”出来的,这5个因素最伤血管:
-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会损伤血管内皮,降低血液携氧量,加速斑块形成,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增加2-3倍。
- 经常熬夜:生物钟紊乱会让身体持续分泌应激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长期熬夜者心脏病风险比常人高1倍。
- “四高饮食”:高脂、高糖、高盐、高油的饮食,会让血管垃圾(胆固醇、甘油三酯)暴增,附着在血管壁形成血栓,还会诱发高血压。
-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运动,脂肪堆积、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内的“垃圾”无法及时排出,慢慢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 坏情绪缠身:经常生气、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管内膜收缩,气血不畅,加速血管老化硬化,很多心血管疾病都与情绪波动相关。
更要注意的是,高血压和血管硬化是“恶性循环”:血管硬化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又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硬化,哪怕是没症状的高血压,也在悄悄损伤血管。
三、5个实用方法,让血管慢慢“变软”
血管硬化并非不可逆,做好这5点,就能延缓甚至改善,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1. 饮食调整:坚持“三低一补”
少吃盐(每天不超过6g,约一瓶盖)、低脂(减少动物油、动物内脏摄入)、低热量(控制体重);多补不饱和脂肪酸,比如紫苏籽油(含66.7%欧米伽3,被称为“陆地深海鱼”),可直接食用或拌酸奶;常吃海带、洋葱、木耳、苹果等,帮助清理血管垃圾。
2. 适量运动:激活血管弹性
每周运动4-6次,每次30分钟以上,快走、慢跑、游泳、骑车都合适。运动能促进代谢,帮助排出血管垃圾,增强心肌功能,让血管更有弹性。
3. 戒掉恶习:减少血管损伤
坚决戒烟(包括二手烟),避免血管“中毒”;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让血管得到充分修复,减少应激激素对血管的刺激。
4. 日常养护:多喝“清血管茶”
可自制蒲公英桂花茶(桂花0.2g+绿茶龙井0.8g+蒲公英叶2.0g),桂花疏肝理气、保护血管,绿茶降低坏胆固醇,蒲公英帮助血液解毒;也可常喝荞子芦丁茶,其含有的芦丁能扩张血管、增加弹性。
5.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定期查血脂、血压,60岁以上人群建议常规做颈动脉B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还要检测血管僵硬度(如baPWV、cfPWV),遵医嘱控制病情,别擅自停药。
最后提醒:千万别轻信“输液疏通血管”的说法,反而会损害血管弹性,加重硬化!血管养护是长期工程,从现在开始调整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才能让血管保持年轻状态,远离心梗脑梗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