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10名队员奔赴“中国板栗之乡”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板栗产业发展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源于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产业发展的关注——罗田板栗种植历史超千年,当前年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23%,却面临产业链延伸不足等问题。服务队希望通过实地走访,结合专业知识为产业破局献策,出发前已梳理好涵盖种植技术、市场流通等维度的调研计划。
调研首站走进大别山农业智慧园。园区技术总监王工带领队员们探秘“科技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在智能育苗温室,队员们看到通过组培技术培育的板栗苗生长周期缩短了20天,王工介绍:“这些脱毒种苗抗病性强,亩产可比传统种苗提升15%。”精深加工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板栗加工成即食板栗泥、板栗酥等20余种产品,包装上的“低糖”“有机”标签格外醒目。“我们和高校合作研发的板栗益生菌粉,单罐售价达88元,是生板栗的10倍利润。”王工指着电商后台数据说,园区的“云端栗仓”今年已通过直播带货卖出300余万元产品,物流信息实时同步至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产销全链路可视化。
次日,服务队来到平湖乡的板栗种植园。漫山板栗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青涩的果实。种植户刘大伯手持长杆示范疏果技巧:“以前舍不得疏,结果果子小、卖不上价。现在听技术员的,每枝留3到4个果,个头均匀多了。”队员们发现,果园里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地面覆盖着秸秆还田的有机肥,刘大伯笑着说:“这‘绿色种植’的法子好,去年板栗检测达标,被一家连锁超市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了。”他还提到,村里的“板栗托管队”帮外出务工家庭代管果树,解决了“有地无人种”的难题,今年已托管50余亩林地。
调研最后一站是三里桥村委会。村支书周书记组织了一场“头脑风暴会”,参会的种植户、合作社代表与队员们围坐畅谈。周书记介绍,全村320户中有280户种板栗,去年户均增收近万元,但短板也很突出:“年轻人不爱干农活,懂电商的更少;鲜板栗常温下只能存一周,加工企业收储能力有限;虽然注册了‘三里桥板栗’商标,但知道的人不多。”种植户们你一言我一语补充,有人盼着能建冷库,有人希望多搞技术培训,现场讨论热烈。队员们认真记录,不时追问细节,还拿出提前准备的“电商入门手册”分发给大家。
五天调研结束后,“志远”志愿服务队梳理出罗田板栗产业的“三张清单”:科技赋能的成果清单、发展面临的问题清单、可落地的建议清单。队员们表示,将尽快形成包含“培育青年新农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等内容的调研报告,为罗田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让这颗“山间珍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
图为队员们在智慧园广场上的合影。 张晓曼 供图
![]()
图为两名队员正在观察板栗标本。 张晓曼 供图
![]()
图为队员在向种植园果农进行调研。 张晓曼 供图
![]()
图为队员观察板栗树生长状况。 张晓曼 供图
![]()
图为三里桥村书记与队员开展罗田板栗发展座谈会。 张晓曼 供图
![]()
图为队员们结束调研后的合影。 张晓曼 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