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随着朱鹮繁殖期结束,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好消息,不论是人工饲养的朱鹮,还是野外朱鹮种群,都成功出飞不少朱鹮幼鸟,种群数量创新高。
一大早,工作人员正在对野生朱鹮进行监测,可以看到有10多只朱鹮在水塘边捕食泥鳅、小鱼、小虾等水生小动物。其中一只佩戴跟踪器的朱鹮,是今年6月才离开“父母”,开始独自觅食的野外朱鹮幼鸟。
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高级工程师 黄治学:它们的年龄在1-8岁之间。从它们觅食的行为动态可以看出,这些成鸟朱鹮的体格还是比较健壮。
能观测到今年野外朱鹮自然繁育并出飞的幼鸟非常珍贵。从时间上看,从2月中旬,野外朱鹮配对筑巢,到产卵孵化,再到亲鸟持续不间断的喂养雏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0天左右。今年五月初,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就开始为25日龄到30日龄的幼鸟佩戴环志和一些追踪器,便于后续跟踪监测和保护。
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高级工程师 黄治学:今年监测到野外配对朱鹮67 对,产卵179枚,繁殖出朱鹮幼鸟154只 ,出飞朱鹮幼鸟93只。这个成活率已经达到60%的以上,这是相对还是比较理想的。
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离不了野生朱鹮生存能力的不断增强。成年朱鹮每日食量在200克左右,到了繁殖期,亲鸟为了喂养它们的四胞胎“孩子”,有时的食量则要高达800-900克,两只亲鸟每一个半小时就要轮换一次外出捕食,一天下来至少要喂食二三十次。幼鸟为了快速成长,还会相互竞争,从亲鸟嘴里抢食吃。
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高级工程师 黄治学:特别是今年,野外有一个配对朱鹮繁殖出四胞胎,称重发现,最大的那个雏鸟已经达到1,200克,最小的雏鸟体重才达到600多克,它们的体重竟然相差有一半,在一般的情况下这对父母是会淘汰这只幼鸟的,可是这对父母,它们有很强的母爱和较强的繁育生存能力,所以它们最终把这只小朱鹮,哺育成活出飞,这是非常罕见的。
目前,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朱鹮种质基因库和种源储备基地,累计人工繁育朱鹮幼鸟344只,期间7次野化放飞朱鹮133只。如今,野外朱鹮种群数量已发展到700余只,活动范围扩大到约9000平方公里,辐射周边2省11县市区,大别山野化放飞成果显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