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泸州市教育体育系统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连日来,通过“泸州教育体育”新媒体平台陆续展示一批党建工作品牌、支部工作法优秀案例。
今天,泸教小书童向您推荐:
引凤育雏增活力 蓄势赋能促发展
——泸州一中第六党支部“引凤育雏”工作法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工作法简介
泸州一中第六党支部聚焦义务教育初中学段育人痛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引凤育雏”工作法,构建“党建+育人”深度融合体系,打造党支部特色工作法。针对“教师育人能力不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校协同效能不高”三大核心问题,以“引凤”强根基、“育雏”促成长为路径,通过支部引领党员、支委联系班级、党员带动教师、教师携手家长的四维联动机制,构建“教师共进、师生互促、家校同行”的育人共同体,凝聚思想共识、统一行动方向,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同频共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泸州一中第六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名,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党支部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凤凰山下一中红”立体党建指导下,着力推动党建和育人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出“引凤育雏”工作法,着力培养文礼兼修、身心俱健的中国少年。
支部引领 引百鸟朝凤
坚持“支部引领、书记带头、党员跟进”的工作主线,着力打造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战斗堡垒。
线上学习常态化,筑牢理论根基。精心制定学习清单,实施月度线上学习计划,依托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政策法规。通过线上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确保理论学习不断线。
集中学习深入化,提升思想境界。推行季度现场集中学习制度,围绕党的思想、理论、党纪法规及教育政策等核心内容,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深度学习研讨交流会,分享学习心得与实践经验,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党的理论的理解,提升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实地研学促转化,传承红色基因。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前往二郎镇、太平渡、土城、棉花坡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学习。通过参观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党员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有效推动学习成果向教学实践与创新动力转化,激励党员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创新能力。
▲支部党员到棉花坡护国战争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近年来,第六党支部两次获评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助力学校连续三届获评泸州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支部培养出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周建军、泸州市知名教师杨小波等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教师。
▲党支部集体荣誉(部分)
支委联动 育雏凤清声
强化机制建设,以“小机制”激发“大效能”。充分发挥支委引领作用,建立“一带三”管理机制,即一个支委分别联系和管理三个班级。通过支委融入班级制度建设,协助开展班级活动,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发班级管理的最大效能。
强化素质拓展,以“小切口”赋能“大发展”。党支部依托学校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和校园活动,支委成员全程参与,引领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校本素质拓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培养需求;借助周末读书分享会、红色电影周周看、红色好歌天天唱等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依托学校“五节孕五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诗词创作、体育竞技、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不同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强化精准帮扶,以“小策略”注入“大动能”。支委成员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组织开展“两分层”教学实践,即课堂作业分层布置,课后辅导分层走班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实施“一生一导师”课外结对辅导活动、“专项答疑”助力中考活动,从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关怀、兴趣关注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党支部“红烛先锋”第二课堂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党员示范 促龙跃凤舞
支部创新探索“党建+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路径,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多维聚力、多措并举的系统思维,精心绘制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综合素养。
设岗明责,彰显党员担当。设立“党员示范岗”,细化党员教师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职责清单与示范标准。以鲜明的岗位旗帜为引领,激发党员教师主动担当作为,在教育教学一线勇挑重担,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风采展示,激发先锋活力。常态化开展“党员风采展示”系列活动,通过事迹宣讲、成果展览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成就与感人故事。以榜样力量点燃党员教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充分释放党员教师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等方面的引领效能。
结对赋能,共绘成长新篇。建立健全 “党员—非党员教师” 结对帮扶长效机制,量身定制一对一精准指导方案。依托 “问泉杯” 新教师合格课汇报、“秀松杯” 骨干教师风采展示、“铁荪杯” 资深教师示范引领、“成绩分析面对面” 等特色活动,搭建教师成长阶梯,推动非党员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业务素养精进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 支部党员在“铁荪”课堂上引领示范课
家校携手 助梧凤和鸣
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家校协同的重要性,将家校共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新路径,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搭建平台,凝聚共育合力。支部着力构建全方位家校沟通平台,组建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
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倾听家长意见建议;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亲身体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每年组织开展“给父母(孩子)的一封信”活动,以文字传递情感;开展“名师进百家”家访活动,教师们怀揣真诚与关爱,深入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真正架起家校沟通的坚实桥梁,携手为学生成长精心谋划。
赋能家长,促进同向同行。为助力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支部多措并举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开设家长课堂,围绕学生心理发展、学习习惯培养等主题进行授课;邀请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家长答疑解惑;定期在家长群推送实用的家教经验、教育案例,以便捷的方式为家长提供学习资源。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家校深度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家校在育人道路上携手共进、同向同行。
▲党支部“名师进百家”家访活动
“引凤育雏”工作法是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起党建和业务同向同行、协同共进的工作机制。锻铸“支部—支委—党员—教师—家长”最强“引凤”链条,形成“共建—共进—互促—联动—同行”最佳“育雏”模式,为教育教学工作蓄势赋能。突出了“党味”,将党的初心使命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强化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让支部工作有内涵,有思想。突出了“实干”,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丰富实践活动,创新育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了“联动”,充分发挥“四线合一”效能,即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师行为示范作用和家长协同共进作用,凝聚共育合力。
(文/图:泸州一中)
来源|党建科、 泸州一中
责编|廷宽编辑|波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