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毛委员对余贲民说,我们有了个落脚的地方,但能不能在这里站稳,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军事问题,二是经济问题,
现在想请你负责经济后勤工作。余贲民感到这项工作关系重大,便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节令已是"霜降"过后,井冈山下了一场小雪。战士们大部分没有棉衣,两三个人合用一条薄毯子。
为了解决战士们的冬装问题,部队决定在宁冈桃寮张家祠成立一个红军被服厂,由余贲民任厂长。
他从赤卫队里挑了十多个做过裁缝的队员,找人买来两台缝纫机,利用部队缴获来的一些棉花、布匹,做了一批棉衣、棉裤和被褥。
留守处负责人杨立三见余贲民患了风湿性膝痛病,身体很虚弱,便给余贲民送去了一件棉衣和一床棉被。
但余贲民坚持先满足战士们的需要,硬是把棉衣、棉被退回去了。为了解决布匹问题,余贲民领着被服厂几个干部到县城,与县委商量解决办法。
城里有个大布匹店,老板是城郊的一个大地主,还在红军到来之前,早把布匹藏了起来。余贲民了解到这个情况,便派人把那个地主叫来,限他三天内交出五百丈布。
第二天,地主雇人如数把布送来。余贲民仔细一看,发现这批布质地不同,还都是长短不一的零头布。
他分析其中一定有"鬼",遂派人暗中察访。果然不出所料,这五百丈零头布是那个地主向城内的小商、小贩摊派的,他自己却一尺也没有拿出来。
次日,余贲民派被服厂的一位干部,提着现金,装扮成九江一个布匹商,到那个地主家里去谈"生意",从而搞清了布匹的下落。
于是,他带领十几个人没收了那个地主的全部布匹,又解决了一部分战士的冬装。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选举余贲民为特委委员。
五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宁冈茅坪巷边村成立,余贲民任财政部长,不久又调任红军后方医院院长。
由于敌人对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贛边界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的粮食、食盐、医药严重缺乏。
余贲民担任红军后方医院院长之后,竭尽全力为解决红军医药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奔忙。他打听到附近山村里一位老药农有止血消炎、退肿生肌的秘方,便决定亲自去拜访。
他冒着风雨,翻山越岭找到了这位老药农,老药农答应下山给红军治伤。余贲民告别老药农时,见他衣着破烂,床上盖的是麻袋片,就脱下自己的棉衣、棉裤送给了他。
几天后,老药农来到医院,用他的秘方治好了几个伤员的伤口。余贲民非常感激,派通讯员把自己的棉被又给老药农送去,还给他送了些粮食、食盐等生活用品。
老药农第二次来医院为伤病员治病之后,余贲民亲自送他回去。路上,他向老药农提出想学习治伤秘方的要求。
按照当时民间的规矩,祖传的秘方是不能外传的。因此,老药农摇摇头,没有答应。不久,余贲民病倒了。老药农闻讯,特意赶来给他治病。
当老药农看到余贲民盖的是薄薄的、补丁叠补丁的破毯子和稻草袋,穿的是到处都露棉絮的破棉袄时,他似乎明白了一切:
这些红军战士原来是自己受着冻,却把棉衣、棉被送给我;自己挨着饿,却省下粮食、食盐给我用的啊!
"红军这样一片真心为穷人,咱穷人也要一片真心帮红军。"想到这里,老药农毅然冲破了旧的传统观念,把治伤的秘方献给了红军。
余贲民非常高兴,急忙派人喊来几个医生,跟老药农一起采药配药,又治好了许多红军战士的伤口。
后来,他们还按照这个配方,制成一批成药,部队行军打仗时,卫生员随身携带,随时可以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