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学良评长征,一语石破天惊:长征换谁领导,顶多走一千里就得垮

0
分享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1991年,被软禁54年的张学良重获自由后,在接受哥伦比亚大学专访时说出一句话:"除了毛泽东,换了谁领导长征都走不出1000里。"



这话从一个曾经的对手口中说出,分量有多重?要知道,张学良可是统领过几十万东北军的少帅,他凭什么这么说?



从直罗镇败北到思想转变

1935年11月,陕北的天空格外阴沉。

张学良站在地图前,脸色铁青,刚刚传来的战报让他无法置信。东北军第109师全军覆没,师长牛元峰自杀身亡。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北军接连败北,损失近三个师的兵力。

"少帅,红军这是怎么打的?"参谋长王以哲满脸困惑,"他们刚走完两万五千里,按理说早就该散了。"

张学良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地图上那个叫直罗镇的小点。牛元峰这个人他了解,东北军的悍将,打仗从不含糊。

可就是这样一个师,五千八百多人,在红军面前竟然全部完蛋。

红军设了个口袋阵,牛元峰带着部队一头扎进去,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从11月21日凌晨开始,到24日上午结束,不到四天时间,一个满编师就这么没了。

"这不是普通的溃兵败将,这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张学良心里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命的是蒋介石的态度。张学良要求补充损失的部队,蒋介石不仅不给,还直接注销了两个师的番号。东北军将士的抚恤金?一分都不给。

参谋处的军官私下议论:"委员长这是要借红军的刀,把咱们东北军给削了。"

张学良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对手。

"我常对我的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张学良后来回忆时这样说,"谁能把军队带成这个样子,带得都跟你走?还不是早就带没了!"

这话说得很实在,张学良自己就是带兵的,了解其中的门道。军队行军打仗,最怕的就是士气涣散、军心不稳。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还能保持战斗力,这在张学良看来简直是奇迹。



直罗镇一战,红军不仅全歼了109师,还击毙击伤敌人1000多人,俘虏5300余人,缴获各类枪械3500余支。这样的战绩,让张学良开始思考这支军队为什么这么能打?

答案很快就有了眉目。



四渡赤水展现的超凡指挥艺术

张学良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围堵红军长征,但情报系统让他对整个过程了如指掌。特别是四渡赤水这一仗,完全颠覆了他对战争的认知。

1935年1月到5月,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三万红军,在四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竟然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这个毛泽东,跟李德那些洋顾问完全不一样。"张学良后来分析,"李德那是照着课本打仗,毛泽东这是把课本给撕了。"

具体怎么个撕法?

一渡赤水,红军佯装北上,实际西进;二渡赤水,突然回师东进,打了个回马枪;三渡赤水,又是虚晃一枪;四渡赤水,彻底甩开了追兵。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被耍得团团转。

张学良得到的情报显示,红军在这三个多月里,大大小小打了四十多次战斗,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走中有打,打中有走;退中有进,进中有退;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张学良用这几个词总结了四渡赤水的特点。

让张学良佩服的是毛泽东的心理战术。每次红军改变方向,蒋介石的部队就得跟着调整部署,等他们到了地方,红军又不见了。

红军三渡赤水后,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上四川,赶紧调集重兵堵截,结果红军四渡赤水,直接南下了。

"这就是指挥艺术的差距。"张学良心里清楚,"蒋介石总是跟在后面跑,毛泽东却能提前布局。"

红军每一次转移,都不是盲目的逃跑,而是有目的的机动。他们要保存实力,要寻找战机,要跳出包围圈。



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后来评价说:"要重新画出毛泽东反复穿越贵州的复杂路线是不容易的,当年蒋介石的指挥官弄不清楚,今天读者们要弄清也同样困难。"

张学良看完这些情报,只说了一句话:"这个毛泽东,确实有两下子。"



"天生能领导"的深层认知

"毛泽东这个人啊,天生能领导。"这是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说过最多次的话。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见过的将军比普通人见过的士兵还多。什么样的人能带兵,什么样的人能打胜仗,他心里有数。



"都是带兵的,万里长征我要领,会领没了,他不跟你走,他跑了。"张学良这话说得很实在,"他能统御,他有这个力量。"

这个力量是什么?张学良分析得很透彻。

"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中心思想。"张学良对比国民党军队和红军时说,"我们这种军队,都是雇佣兵,今天我可以在你这当兵,明天我也可以到那儿去当兵。"

这话戳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痛处。张学良的东北军也好,其他各路军阀也好,大家打仗为了什么?为了地盘,为了银子,为了活命,士兵跟着你,也是为了有饭吃。

红军不一样,"他们有思想,有纪律,有信仰。"张学良后来总结,"这才是他们胜利的根本。"

张学良还和蒋介石当面辩论过这个问题。



"你不能把共产党消灭,你消灭不了。"张学良对蒋介石说,"因为我们背后的老百姓没有他们背后的老百姓多。"

蒋介石不信,张学良却看得明白。

"国民党的失败在于只有利益,没有信仰;而共产党有思想、有纪律,这才是他们胜利的根本。"这是张学良晚年的感慨,也是他对历史的深刻认知。

长征期间,红军每到一地,都会做群众工作,宣传自己的主张。国民党军队每到一地,老百姓都要遭殃。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得民心?



张学良还注意到红军的俘虏政策。东北军被俘的官兵,红军不仅不杀,还要做思想工作,愿意走的给路费,愿意留下的当兄弟。

"这样的军队,你说它能不壮大?"张学良心里明白,这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



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逻辑

1936年4月9日,延安的一座天主教堂里,张学良和周恩来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这次会谈改变了历史。

张学良后来回忆:"周恩来这人好厉害,连我的部下,杨虎城的人都听他的。"



周恩来怎么个厉害法?"他说出的话很有道理,这个人好厉害,不但会讲,也能处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个人。"

会谈的核心内容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原本还想着"联蒋抗日",周恩来一番话让他彻底醒悟。

"九一八"之后,东北军背井离乡,将士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回老家去。可蒋介石让他们干什么?剿共,让中国人打中国人,让抗日的军队去打抗日的军队。

张学良想明白了:"我们的敌人是日本人,不是红军。"

12月4日,蒋介石飞到西安,准备发动第六次"围剿"。他调集了30万精锐部队,购买了100多架新式飞机,杀气腾腾。



张学良最后一次劝谏,,"学生要见蒋介石,我把学生挡住了。"张学良对蒋介石说,"我可以代表你们去见蒋先生,另一方面,我也可以代表蒋先生跟你们讲。"

蒋介石的回答让张学良彻底失望:"你这个人是两面的人,你又代表学生,又代表我……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是站在哪方面?"

更过分的是第二句话:"你让他们来,我会开机关枪打他们。"

"我心想你机关枪不敢打日本人,你敢打学生。"张学良当场就火了,"当时我心里想,你能开机关枪打学生,我也能开机关枪打你。"

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

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



这个决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张学良对红军、对共产党深刻认识后的必然选择。他知道红军的实力,知道共产党的主张,更知道只有停止内战才能一致抗日。

"原来我对蒋先生很尊重,后来就不尊重了,不尊重的原因就是他完全是自我主义。"张学良后来这样评价蒋介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主动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软禁54年。

但他从不后悔。

"蒋先生答应的事,他没反悔,头一样他不剿共了,原来他一定剿,后来不剿了,,不但不剿,渐渐与共产党合作了。"



这就是张学良,一个能够承认对手优秀,能够反思自己错误,能够为民族大义牺牲个人利益的真正军人。

他对长征的评价,不是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因为他知道,能够把三万人的队伍带着走完两万五千里,还能保持战斗力的人,古今中外找不出第二个。

这就是张学良那句"换了谁领导长征都走不出1000里"的真正含义。它不仅是对毛泽东军事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认同。



参考资料:
《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
人民日报:《张学良晚年赞毛泽东:天生领导 换我领导长征兵都没了》
中新网:《张学良口述历史首次系统出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芳芳历史烩 incentive-icons
芳芳历史烩
人人心藏历史敬畏, 感激岁月馈赠
5188文章数 13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