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王阳明身上的一则故事,藏着学习和成长的大智慧。
丙戌春末,师同诸友登香炉峰,各尽足力所至,惟师与董萝石、王正之、王惟中数人至顶。时师命诸友歌诗,众皆喘息不定。萝石仅歌一句,惟中歌一章,师复自歌,宛如平时。萝石问故。师曰:“我登山,不论几许高,只登一步。诸君何如?” 惟中曰:“弟子辈足到山麓时,意已在山顶上了。”师曰:“病是如此。” 《王阳明年谱长编》
故事的大意是:
明嘉靖五年,55岁的王阳明和弟子登香炉峰,都尽了全力,只有老师王阳明和几个徒弟登顶。王阳明见大好河山,命各位徒弟吟诗作赋,大家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只有王阳明气定神闲,唱和自如,宛如平时。
弟子问老师:“您为什么不累?”
王阳明说:“我登山,不论山有多高,只登一步。你们呢?”
弟子说:“我们脚在山下,想法已经在山顶上了。”
王阳明说:“问题就在这里。”
古文讲究精简,意思点到为止,我们要拆开好好研究一番。
1
活在当下
无论多么宏大的目标,都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目标既然确定,就不要再关注目标,要走好脚下的路。
过去的一天已经过去,走过的路已经走完,不必懊恼、留恋、抱怨;
未来的一天还没有来,没走的路还很遥远,不必害怕、焦虑、心烦;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最重要的是脚下一步,不恋过往,不惧将来,活在当下,做好眼前。
这让我想到了马拉松冠军山田本一的故事。他会把四十几公里的路程分成很多段,比如这是银行、这是大树,每次跑的时候就全力以赴地冲向眼前的目标,当一个又一个目标完成之后,他也就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他说自己之前并不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就盯住终点线,很快就累得精疲力尽。
阳明先生的弟子们,脚在山下,心在山顶,被困难吓倒,每一步都很艰难。
很多学生学习同样如此,见到难题就心跳加速,一到考试就脸红出汗,他们总是被不存在、没发生的失败吓破胆,总是纠结、焦虑、懊恼、彷徨,他们被坏情绪捆住了手脚,一步都不能往前走。
这就是我常说的:内心戏过多,是成长最大的障碍。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与其担忧未来,不如做好现在;与其懊恼过去,不如活在当下。
走好眼前每一步,就能走出光明的未来。
2
积土成山
无论事情有多难,总结解决的办法;无论目标有多远,都有抵达的道路。成功从来不能一蹴而就,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都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解决难题的万能心法是:把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把复杂问题拆解为简单问题,把多步任务拆解为单步任务,然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只要你日拱一卒,前行不辍,你就向着最终的成功越来越近。
超过自己就是胜利,前进一步就是胜利。只有不断解决小问题,才能最终解决大问题。只要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你就走好了整个成功之路。
《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很多同学心态上急于求成,总是幻想有什么绝招秘籍,可以不用努力,一口吃个胖子。但其实真正的秘籍就是每天做一点,每次前进一步。
每天背一首诗,一年至少三百首;每天背十个单词,高考词汇也就3500。难题都是由简单题构成的,只要你把一个一个简单的知识点都搞定了,就没有难题。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霸不是一天练成的。
不要望洋兴叹,就像胡适说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3
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一生注重“知行合一”。知道很重要,但行动更重要。没有行动的知道都是空想、空谈。
无论你学了多少方法,无论你制定了多么科学的计划,只要没有行动,就是0,就一点意义都没有。
不要期待完美,不要患得患失,做了就比不做强。做得好不好是1到100的差别,做不做是0和1的差别。从0到1是最难的。只要你没有开始行动,你永远不可能从1到100。
买的课听了吗?听了之后练了吗?练完之后想了吗?没有行动,没有反馈,没有调整,没有改变,却期待着成绩能够逆袭,这不是白日做梦又是什么。
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一个人最容易欺骗的是自己。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先干起来,在干中学,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也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路远千程,日拱一卒。
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
这是学习心法,也是人生秘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