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收藏家刘振春收到一块金属牌,上面的文字非常奇特,他隐约感觉到金属牌不一般,于是找到好友帮忙鉴定,结果卖方要毁约。
张国林也是一名收藏家,专攻金属器物,可他也看不懂金属牌上的文字,只是鉴定出这是一块古代的金牌,而且含金量很高。
两人一筹莫展,对着金牌一通研究,居然在金牌的圆孔处发现一行简体汉字:张字九十六号。
简体汉字是现代社会的产品,怎么会出现在古代金牌上?最可能的原因是这块金牌来自某个博物馆,“九十六号”是文物的编号。
博物馆的文物禁止交易,卖金牌的人又是从哪里获得金牌的?刘振春和张国林都不敢深思,他们决定先稳住对方,再想其他办法查探金牌的出处。
卖金牌的人名叫李献功,家住内蒙古的索伦屯子,祖上世代为农,据他所说这块金牌是在自家地窖里发现的。
发现金牌的时候,他刚刚创业失败,原本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家族命运,谁料时运不济,赔了个精光,还欠下两万元外债。
债主堵门讨债,李献功走投无路,忽然想起他父亲曾提过他们家有一块祖传金牌,是成吉思汗的随身之物,价值连城。
可父亲临终前并未将金牌传给他,到底有没有这东西还是个未知数。
碰碰运气吧!
李献功抱着这样的心态回到老家,把房子里里外外翻了个遍,结果一无所获,他不甘心,又钻进地窖里翻找,终于让他发现了这块金牌。
金牌不知在地窖里放了多少年月,表面积满灰尘,半点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可等拂去尘土,立马发出闪亮亮的金光,晃得人眼花。
李献功不知道金牌的价值,又着急凑钱还债,这才通过他人介绍联系上刘振春。
刘振春和张国林显然不太相信李献功的说辞,但也不想让金牌失落,两人决定以12000的价格收购金牌。
由于金额较大,一时间凑不出那么多钱,双方约定先支付2000元定金,半个月以后再付尾款。
等李献功离开后,两人立即联系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寄送金牌拓片,询问博物馆是否遗失过类似的文物。
很快,各大文物馆发来回信:没有文物被盗。
两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可随即又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李献功觉得卖亏了,要毁约,另外寻找高价买主。
交易虽然取消,但刘振春和张国林并未放弃研究金牌,最终发现金牌上铭文是忽必烈时期的八思巴文,很多刻有这种文字的文物,都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两人再次找到李献功,劝说他将金牌上交国家。
这段时间李献功找了很多金店,想要将金牌熔成金子,结果处处碰壁,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碰巧这时刘张二人找上门来。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献功最终决定捐献金牌。
2000年,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包祥教授接收了金牌,作为回报,他支付给李献功5万元,帮他解决债务问题。
包祥教授也给大家详细介绍了金牌,原来这是元代的圣旨金牌,通常会跟随圣旨一起下达。
在此之前,世上只有4块刻有八思巴文的圣旨牌,且都是银质,这块金牌是独一无二的,价值不可估量。
至于金牌上为什么会刻简体字,李献功也说不清楚,这也成了围绕金牌的一大谜题。
素材来源:
「草原宝藏」圣旨金牌——新华网
百科:元朝圣旨金牌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