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书写100位传奇人物”纪录专栏,正在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她结婚一年半,丈夫“亡妻”来寻。
她说:我会将他还你,儿子托你照顾。
她的名字叫江竹筠,也是江姐原型。
江姐死后,丈夫“亡妻”将自己儿子送孤儿院,将江姐儿子留身边培养成教授。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呢?
01
她叫江竹筠又名江姐,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
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为了生活,10岁时母亲就带着她到重庆投奔舅舅家,舅舅一家生活也很拮据,加了她与母亲两个人,生活是难上加难。
好在重庆有织袜厂招收童工,江竹筠就进厂当了童工,站在织袜机前,她都没有机器高,老板还特地为她拿了一个高脚凳。
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位10岁的孩子。
不久,她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她又进入了重庆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
![]()
图|学生时代的江竹筠
冬天在为春天作序,苦难在为花开埋伏笔。
苦难让她尝遍人间疾苦,同时也让她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
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用功,总是名列前茅。
后来,她又辗转到慈善家刘子如的学校学习,她的班主任李任夫是一位爱国人士。
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她加入了党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这之前,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心里还带着一点凄怨。
自从加入党组织后,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家,并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她成为了一名信仰坚定的革命战士。
因为对重庆的熟悉,她被党组织派到重庆妇女慰劳总会担任文字秘书,继而又到綦江铁矿当会计,接着又到敬善中学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员。
有了基层的这些锻炼经验,因为表现优异,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她又被派到四川大学读书深造。
当然她深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地下斗争做准备。
江竹筠如饥似渴的在大学接受着知识的浸润。
在读书期间,她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停止学业,到重庆市委,扮演一位领导人员的假妻子。
起初,江竹筠对于这个任务是排斥的,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她,不知道如何扮演好人妻这个角色。
并且,她也不习惯跟一个陌生男人朝夕相处。
但是,当她得知重庆地下市委被国民党破坏,所有重要的地下人员都上了黑名单,无奈之下党组织向川东借调一位叫彭庆邦的人主持市委工作。
虽然彭庆邦地下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他不熟悉重庆的地形,他的真实妻子也不熟悉重庆地形,不适合做掩护工作。
组织上反复考量,只有江竹筠适合这个工作。
得知重庆市委的真实难处后,江竹筠觉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上场更待何时。
![]()
图|做地下工作时的江竹筠
她这才答应了组织的安排。
于是,江竹筠在四川大学办理了休学证明,因到重庆扮演彭庆邦的假妻子,在重庆开展地下工作。
彭庆邦在重庆的公开身份是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高级主管,为了防止暴露,他更名为彭咏梧。
江竹筠有着超强的记忆力,90多名地下人员,她从不用名单,直接烂熟于心。每次的会议内容也不用纸笔记录,口头就能下达得非常清楚。
彭庆邦常常佩服党组织的识人能力,江竹筠的确是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江竹筠的加入,让彭庆邦的工作如虎添翼。
而江竹筠有时候工作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或钻牛角尖的问题时,经彭庆邦一点拨,也会豁然开朗。
长期的磨合与默契,让两人之间也产生了特别的情愫。
02
但江竹筠知道彭庆邦有妻子,有孩子,她不想做破坏对方家庭的人,所以她对彭庆邦是发乎情而止乎礼,俩人一直保持着不越界的距离。
并且,她害怕自己情难自已,还向组织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并请求组织派合适的人来接替她的位置。
她的请求也得到了组织的同意,正当组织在物色新人的时候,一件事情让俩人重新走到了一起。
缘份这东西就是玄学,冥冥之中,鬼使神差,无法解释。
彭庆邦的家乡遭受了日军的轰炸,他的家也被夷为平地,妻儿下落不明。
焦急万分的彭庆邦托人四处打听,都没有得到妻儿的下落。
彭庆邦以为妻儿已死于那场轰炸,并痛心不已。
屋漏偏逢连夜雨。
彭庆邦还没有走出失去妻儿的痛苦,军统打听到重庆地下市委领导是一位男性,由一位女大学生掩护,并对全城展开拉网式的搜索。
为了不暴露彭庆邦的身份,江竹筠向彭庆邦提出了结婚的要求。
命运鬼使神差的让彭庆邦与江竹筠结婚,一年后他们就有了一个儿子。
![]()
图|江竹筠与彭庆邦与儿子彭云
在江竹筠的掩护下,彭庆邦不仅走出了失去妻儿的阴影,而且让重庆市委没有出现问题。
战火连天的日子里,幸福短暂得令人惋惜。
正当江竹筠、彭庆邦与不到半岁的儿子过着幸福而平静的日子时,党组织又派来新任务。
上海地下党组织发来协助请求,让川东地下党组织发动游击战,阻止国民党兵力出川围剿红军。
组织考虑到彭庆邦来自川东农村,决定派他回家乡组织第一次武装活动,而江竹筠则担任彭庆邦的家乡与重庆之间的交通联络员。
就在彭庆邦与江竹筠要组织武装活动时,彭庆邦的“亡妻”带着儿子突然找了来。
原来在大轰炸时,她们得以幸存,后来躲到了孩子的舅舅家。
彭庆邦庆幸妻儿能活着,并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但接着他又陷入了两难的处境。
江竹筠并没有让彭庆邦难为,而是跟他的妻子谭正伦进行了一番谈话,并将她与彭庆邦如何结婚的来龙去脉都向谭正伦解释清楚 ,然后说:等完成任务后,我会将他还给你。
谭正伦也被江竹筠的真诚打动,她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帮助江竹筠照顾她与彭庆邦的儿子彭云。
这也让江竹筠与彭庆邦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当然,我们和平年代的新女性也许无法容忍江竹筠与谭正伦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她们所处的时代,没有时间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儿女情长,他们肩负着家国存亡的责任。
当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己的小家也会随之飘摇。
03
彭庆邦在家乡组织第一次武装活动的时候,不幸牺牲,更让人惨不忍睹的是:他的头颅被敌人砍下来挂到城门示众。
彭庆邦一家刚团圆,却再一次分离。
江竹筠与谭正伦得到消息后都心痛不已。
党组织得知这个噩耗后,也陷入了悲痛,党组织决定调江竹筠回重庆,照顾自己的儿子彭云。
但是江竹筠却严辞拒绝,她说:老彭在哪里倒下,我就在哪里站起来,从他的手中接过接力棒。
谭正伦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女人是疯了吗?为了工作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管不顾,革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就是老公儿子热炕头吗?
![]()
图|渣滓洞牢房难友写给江竹筠的慰问诗
然而,不幸接踵而至。
江竹筠因叛徒出卖,被捕后关到了重庆渣滓洞监狱。
在狱中,江筠竹筠倍受折磨,但她始终没有泄漏党组织的任何信息。
谭正伦在给江竹筠的信中,仍然表示她无法理解革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值得拿命去拼?
但出于一个母亲对另一个母亲的同情,她还是决定照顾好江竹筠的儿子,让江竹筠无后顾之忧,她还给江竹筠的儿子拍了照片,托地下人员帮忙带给了狱中的江竹筠。
那段时间,儿子的照片便成为了江竹筠有力的精神支柱。
江竹筠也给谭正伦回了信,虽然她无法说明事情的原委,她也无法向谭正伦讲明白革命的真正意义,但她却给谭正伦带了一句话:活人可以在活人心里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
正如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的那句: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句话也表明了江竹筠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在敌人正疯狂的杀害渣滓洞的同志时,江竹筠给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信,信的大致内容是,希望儿子继承父母的遗志,以建设新中国为志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
图|江竹筠最后的遗书
在写完这封遗信13天后,江竹筠被敌人杀害,她牺牲时年仅29岁,正是风华正茂,未来可期的年纪。
16天后,重庆解放。
重庆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欢天喜地,谭正伦终于明白了江竹筠革命的意义。
于是,谭正伦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歌乐山,在人民解放军的协助下找到了江竹筠的遗骸。
当谭正伦看到江竹筠的遗骸时泪如雨下,不禁说:是什么样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让身材如此娇小的你,做出这么勇敢的事,我一定会将你的儿子抚养成人!
江竹筠的革命意志彻底感染了谭正伦,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人民虽然也当家做了主,但在侵略者的践踏下,祖国上下百废待兴,重庆也不能幸免,人民的生活也不是太富裕。
04
谭正伦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孤儿院,将江竹筠的儿子留在身边抚养。
后来,江竹筠的儿子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投入到沈阳一家工厂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做着贡献。
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恢复后,彭云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并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前往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成为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彭云说:对谭妈妈的恩情诉说不完。
![]()
图|江姐儿子彭云
江竹筠虽然牺牲了,但她的精神永存,并被人提炼成了一种江姐精神。
比如,我们的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就以江姐精神激励着自己,将华坪女校办成了全国一所独一无二的女校。
我们引用江竹筠的那句话作为结尾:活人可以在活人心里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
而江竹筠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活着。
参考资料:
红岩革命奋勉研究专家解读:《红岩》背后的故事
江竹筠百科资料
喜欢就点击“黎庶文史”卡片关注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