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见过这幅画——一个舒展双臂的男性,同时被圆和方完美框住,这就是达芬奇最著名的《维特鲁威人》。500年来,无数人对着画中“艺术+数学+解剖”的复杂组合挠头:达芬奇到底是怎么让人体同时装进圆和方的?
![]()
最近,一位伦敦牙医的发现,可能解开了这个困扰科学界的“达芬奇密码”。
藏在双腿间的“等边三角形”,竟是关键!
《维特鲁威人》的手稿旁,达芬奇曾写下一句提示:“注意双腿间的等边三角形。”但几百年来,人们总觉得这只是随意的几何标注。直到伦敦牙医罗里・斯威尼博士(Dr.RoryMacSweeney)——一位同时拥有遗传学学位的牙科专家——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句话里藏着真正的“钥匙”。
斯威尼博士的突破口,是牙科领域的一个经典概念:邦威尔三角(Bonwill'striangle)。这是牙科解剖学中一个虚构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顶点位于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尖和下颌中切牙的切缘,被认为是人类下颌最佳功能状态的“设计蓝图”。
![]()
![]()
原来,达芬奇画中男性双腿间的等边三角形,和邦威尔三角的结构完全一致!当用这个三角形作为基准构建画面时,斯威尼博士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比例——正方形与圆形的尺寸比为1.64,而这个数字,竟和自然界中反复出现的“最强构造数”1.6333高度吻合!
自然界最“聪明”的数字
这个1.6333有多神奇?它是超硬晶体的原子排列规律,是球体最紧密堆积的数学解,也是人类颅骨比例的“黄金法则”。更巧的是,健康人类下颌的功能状态,也严格遵循这个数字——这意味着,达芬奇早在现代科学诞生前几百年,就已经参透了人体“理想设计”的密码!
“我们总以为答案一定很复杂,但达芬奇早就把线索写在画边了。”斯威尼博士(毕业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牙科科学学院)坦言,“他一直用这个三角形提示我们,而它的本质,其实是自然界最高效的构造逻辑。”
![]()
从艺术到科学:达芬奇的超前眼光
《维特鲁威人》不仅是艺术杰作,更是达芬奇对“完美人体”的科学探索。斯威尼博士的发现,让我们看到:500年前的达芬奇,已经在用几何语言,记录人体与自然共通的“设计法则”。
下次再看《维特鲁威人》,你或许会多一份新的敬畏——那个舒展的身影里,藏着的不只是艺术的美感,更是一位“跨界天才”对科学本质的深刻洞察。
你还知道哪些“艺术里的科学密码”?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发现,也别忘了把这篇文章转给对达芬奇、对科学感兴趣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