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蒜田里,62岁赵炎弓腰拔蒜,腰部刺痛是日常写照。她们曾是工厂工地骨干,45岁后却因年龄被城市产业升级抛弃。
![]()
河南周口太康劳务市场,数百大龄女工等活,随季节像候鸟辗转各地。春天采茶,夏天拔蒜,秋天摘枸杞,冬天进厂打零工,土地成最后栖身所。
49岁杨承兰开6年工地电梯,超龄后只能凭务农技能在土地寻生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建筑业女性农民工占比36.6%,但处境堪忧。
![]()
智能化设备普及,大龄女工加速边缘化,城市容不下,农村成唯一退路。
68岁阿婆养老金微薄,种地收入少,为不拖累儿女,超龄仍外出打工。她算过账,老两口年养老金3000元,种地纯收入1000元,支出却不少。
![]()
短期看,她们满足农业季节性用工需求,也为家庭带来一定收入。
但长期高强度劳作损耗身体,失去劳动能力后,养老医疗成大难题。甘肃枸杞林里,王彩凤被烈日炙烤,监控下连偷懒都要小心翼翼。劳务中介不规范,虚假宣传计酬方式,女工们常满怀期待却失望而归。
![]()
产业升级提高用工门槛,农村保障不完善,适合岗位稀缺,多重压力下求生。发达国家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我国在这方面的支持还有待加强。她们用粗糙的双手、佝偻的背影,撑起家庭经济重担,诉说生活不易。
曾在东莞流水线站立16小时的手,如今在农田里重复着机械的劳作。当城市发展抛弃她们,土地接纳了她们,却也承载着她们的辛酸与无奈。我们享受城市便利时,是否该想想这些在土地间奔波的大龄女工?
![]()
她们的故事不该被忽视,她们的困境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政府应完善农村社保,加大技能培训,企业要规范中介,保障权益。社会需给予尊重,让她们在土地上劳作时,能感受到更多温暖。
![]()
未来几天,她们仍会在土地间流动,为生活奔波,为家庭付出。但何时能有更稳固的保障,让她们不再为生计发愁、为未来担忧?
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让每一位大龄女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
她们的坚韧值得敬佩,她们的遭遇值得深思,别让土地成为最后的无奈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