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年,石凤刚出生于北京丰台区辛庄村一个普通农家。这个永定河畔的村落,彼时还保持着传统农耕面貌,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石凤刚也不例外。
![]()
青年时期的他,蹬过三轮、卖过废品,尤其在废钢倒卖行当里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嗅觉 —— 如同《风吹半夏》里的许半夏,他走街串巷收废铁、倒腾钢材,硬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0 年前后,石凤刚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这本是个小本生意,却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辛庄村常有社会闲散人员出入,小卖部三天两头遭 "霸王餐" 骚扰。
换作常人或许忍气吞声,但石凤刚偏不 —— 据《北京日报》报道,他纠集几名同乡青年,手持木棍与闹事者对峙,硬是打出了 "不好欺负" 的名声。这场看似被动的 "自卫",让他意外收获了一帮追随者,逐渐成为村里的 "民间领袖"。
![]()
2010 年,村两委看中石凤刚的 "威慑力",将其纳入联防队担任队长。这个看似普通的任命,成为他染指基层权力的开端。
彼时辛庄村启动旧村改造,大量土方工程上马,石凤刚以联防队为班底,成立 "辛庄工程队",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垄断村内工程。据法院审理查明,仅 2010 至 2012 年间,他就通过虚增工程量、截留工程款等方式,非法获利超千万元。
![]()
"土皇帝" 的上位术:从选票操控到权力世袭
2012 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是石凤刚走向 "权力巅峰" 的关键节点。为拿下村主任职位,他施展了一套 "组合拳":白天带着米面粮油走访孤寡老人,营造 "亲民" 形象;夜里指使手下携带录音笔监听村民,但凡有反对声音,轻则上门警告,重则断水断电。
更恶劣的是,他伪造选民名单、雇佣社会人员冒充村民投票,据《新京报》披露,当年选举中竟有 37 张选票存在明显代签痕迹。
![]()
成功当选村主任后,石凤刚并未满足。他通过伪造学历、虚构工作经历等手段 "包装" 自己,于 2013 年顺利入党,并接任村支书一职。
掌权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对村两委进行 "大换血":将反对他的老支书排挤出局,安插妻弟、 nephew 等 7 名亲属进入村委,形成 "家族统治" 格局。在辛庄村会议室,曾悬挂着一幅刺眼的书法 ——"一言堂",成为他专权跋扈的真实写照。
![]()
从园林违建到亿元贪腐
走进石凤刚的 "私人王国",其奢靡程度令人咋舌。在辛庄村西山坡,他以 "防火护林" 为名,砍伐数百棵杨树,耗资超亿元修建起占地 20 亩的豪华庄园。
这座仿明清风格的建筑群里,既有雕梁画栋的四合院,也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甚至建有地下酒窖和私人车库。据搜查记录显示,车库内停放着劳斯莱斯、宾利等 23 辆豪车,其中一辆定制版迈巴赫价值超 800 万元。
![]()
更触目惊心的是其贪腐规模。2013 年园博园拆迁项目启动,辛庄村获得 19 亿元补偿款,石凤刚将其视为 "唐僧肉"。他先是组织人员在拆迁范围内突击搭建 2 万平米违建,骗取补偿款 1.2 亿元;
又以 "断水断电"" 取消低保 " 相威胁,迫使 37 户村民低价转让土地,其中七旬老人彭某价值 2000 万的厂房,被以 420 万强买强卖。
据审计报告,他通过虚报面积、冒名顶替等手段,共计侵吞拆迁款 5.8 亿元,相当于全村补偿款的 30%。
![]()
在石凤刚的豪宅里,搜查人员发现了令人震惊的藏匿点:地下室的保险柜里,码放着 62 斤金条(约 31 公斤),客厅茶几抽屉里塞满了成捆现金,经清点达 720 万元。
更讽刺的是,他平日在村委会喝的 "普通茶叶罐" 里,竟藏着用保鲜膜包裹的百元大钞 —— 这个 "喝茶吞金" 的细节,成为其双面人生的绝佳注脚。
从暴力护权到树倒猢狲散
石凤刚的 "统治" 不仅限于经济掠夺,更伴随着血腥暴力。其子石阳组建了一支 20 余人的 "私人武装",成员多为刑满释放人员,配备钢管、砍刀等凶器。
![]()
2016 年,村民董某因停车纠纷得罪石妻,石阳竟带人将其殴打至脾脏破裂;同年,城管监察员老范因举报违建,遭蒙面人持械袭击,造成颅骨骨折。这些暴行,在辛庄村形成了 "白色恐怖" 氛围,村民敢怒不敢言。
2017 年 7 月,石凤刚势力迎来关键转折点。其妻赵书连为争夺土地,率领百余名村民围堵镇政府长达 6 小时,导致办公瘫痪。
这起公然挑战基层政权的事件,引起北京市扫黑办高度重视。经过一年秘密侦查,2018 年 8 月 25 日,北京警方展开 "秋风行动",在石凤刚的庄园中将其抓获。
庭审揭开了更惊人的内幕:石凤刚长期向 17 名公职人员输送利益,构建 "保护伞" 网络。其中,丰台森林公安原科长张广红,不仅对其毁林建园行为视而不见,还伙同骗取拆迁补偿款 1800 万元;
![]()
镇规划科原副科长王某,收受价值 200 万元的房产,为其违建项目 "开绿灯"。这些 "内鬼" 的存在,使得石凤刚团伙得以长期横行乡里。
2020 年 9 月 14 日,北京市二中院作出一审判决:石凤刚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贪污罪、故意伤害罪等 7 宗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其子石阳获刑 25 年;其余 26 名团伙成员分别获刑 20 年至 1 年 6 个月不等。这起被列为 "北京市扫黑除恶典型案例" 的案件,终于画上句号。
![]()
基层治理如何筑牢 "防蛀虫" 堤坝
石凤刚案暴露的基层治理漏洞,值得深刻警醒。一个村支书为何能称霸一方近十年?究其根源,既有权力监督机制的缺位 —— 村级财务长期不公开、重大事项 "一言堂";
也有基层法治意识的淡薄 —— 村民不知如何维权,个别干部甚至同流合污。正如参与办案的检察官所言:"当基层政权被黑恶势力渗透,百姓就失去了安全感。"
该案审理期间,丰台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基层组织整顿专项行动,全区 410 个村社完成财务审计,127 名 "问题干部" 被问责。
![]()
同时,北京市建立 "村社书记备案管理" 制度,推行 "小微权力清单",从制度层面压缩 "土皇帝" 生存空间。这些举措,正是对石凤刚案的深刻回应。
从废品小贩到 "土皇帝",石凤刚的堕落轨迹,是一部权力异化的教科书。他的覆灭,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任何藐视法律、欺压百姓的行为,终将被正义碾碎。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如何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何让乡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或许是这个案件留给我们最沉重的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