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浩志
广州计容新规收紧(即对偷面积行为进行收紧)之后,广州首宗撤牌地块出现了。撤牌,就是因为没人报名,为了避免流拍,但实际上就已经是流拍。地块位于黄埔科学城的核心地带,位置不错,本不至于流拍。然而却突然终止,这很可能与收紧偷面积有关。现在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图片源于网络
政策再次反转,继续允许大规模偷面积?这个等于打自己的脸,肯定是不能做的,至少近期不能这么干,至少不能明着干。而实际上继续暗自违规操作也不现实。之所以要收紧偷面积行为,就是因为偷面积出现了许多后遗症。比如使用率差距太大,使得二手房交易困难和价格持续下跌;同是新房,但是早期使用率没这么高的项目和开发商提出竞争不公平的诉求。还有个别房企更严重的 “超新规” 设计,偷面积已达到非常夸张的程度,等等。如果又倒回去,那过去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全面降低土地出让价格,我认为这是唯一办法。
实话实说,广州楼市的低迷是超过了管理者的认知,尤其横向和其他城市比较。别说北京、上海、深圳这几个一线城市,甚至杭州、成都这些城市也比不过。广州新房价格之所以 “稳定”,过去一年多时间基本就靠新房超高使用率拉住。没有超高使用率的二手市场,完全是跌跌不休。至于二手市场每月过万套的成交量,我已经反复解释了,里面包含大量购房套取贷款的情况。二手交易数据不真实,卖房依然困难这些都没有改变。所以广州地价就应该低,不低都没有吸引力。
怎么看待未来要 “割肉” 卖地这种情况?
我认为这里存在误解:
1. 上面解释过,从市场实际情况看,广州地价本就已经大幅下降,“偷面积” 只是维持虚假繁荣的表面而已。
2. 通过 “偷面积” 维持高地价,其实政府也没有获利。因为允许偷面积,等于允许楼盘超容积率,偷偷增加了总供应量。所以 “偷面积” 貌似单价高了,但财政实际总收益并没有增加;
3. 可能导致税和费收入的减少。有些费用如果建筑面积计算就亏了,因为使用面积比建筑面积还大。
总的看来,我还是建议继续禁止 “偷面积”,另一方面也降低新增土地供应的起拍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