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主火炬正式点燃,从深海“源火”采集,经穗深港澳四城的跨境火炬传递,最终汇聚成“同心之火”,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点燃,创造了多个首次。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主火炬点燃。
这一“同心之火”来源于1522米南海深处。9月18日,科研人员远程操控“海马”号遥控潜水器(ROV),在南海1522米深处的冷泉口采集可燃冰及伴生气,降压分解出甲烷,再用科考船光伏发电转化的电能引燃,成为“源火”。10月9日,“源火”化为圣火,点燃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激情。
在“燃冰成炬”背后,是我国深海探测技术长达数十年的攻坚与积淀。日前,广州市科技局举办的“探秘全运黑科技”公众开放日系列活动走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探寻十五运会火炬“源火”背后的科技力量。
南都记者了解到,全运火炬“源火”来源于“海马冷泉”,这一深海冷泉生态系统的发现和研究历经十年之久。
“2015年,第一次下潜到这片海域时,发现大片贻贝群落,当时便猜测浅表层存在可燃冰渗漏点,没想到找到稳定的过了这么久。”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冯强强回忆,随后数年中,团队通过持续观测与采样,逐步摸清楚冷泉区气体喷发规律与范围,最终在南海北部的广阔海域锁定一个活跃喷口,在此采集到的可燃冰成为“源火”燃料来源。
冯强强介绍,采集“源火”分成三个步骤,分别是捞冰、点火和返程。在燃烧室内部有三个装置,其中一个是甲烷气体喷出装置,另一个是输出氧气,中间的装置则负责将甲烷加热到燃点,引燃“源火”。
9月18日,“源火”采集团队搭乘“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到达“海马冷泉区”开展“源火”采集作业。14时26分下潜,16时48分正式引燃,“源火”稳定后回收,17时30分出水,18时08分“源火”顺利转移到源火盒。
![]()
“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等比例模型。
在“源火”采集过程中,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下潜到海底,抵达冷泉渗漏点。冯强强介绍,这是我国首套4500米级作业型深海遥控潜水器,研发历时六年,国产化率超过90%,几乎每一个部件都经历了反复试验。“哪怕是一个灯罩,都尝试了多种材料和结构,才能在深海高压低温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模型。
开放日活动现场,市民群众通过专题展台系统了解可燃冰,探寻全运圣火采集的历程。市民谭女士说,通过“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模型,可以直观感受到更多作为海洋大省的科技实力,也了解到深海取火背后的关键装备技术及其研发历程。“希望这些来自海洋的清洁能源,未来能像太阳能、水电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林业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