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黄兢副研究员团队与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刘方琨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影响因子:11.6)在线发表题为“
Preclinical evidence of adenosin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in
Bungarus multicinctus
enveno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从传统草药异叶茴芹中提取的化合物腺苷,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对银环蛇毒中毒的显著保护作用。银环蛇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剧毒蛇类之一,其毒液中的神经毒素可在短时间内引发呼吸麻痹,致死率高达26.9%至33.3%。目前临床上主要依赖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但该疗法存在价格昂贵、需冷链保存和静脉输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局限性。此外,许多被蛇咬伤的患者因地处偏远而难以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传统草药。异叶茴芹在亚洲广泛分布,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称为“蛇倒退”,长期以来被用于治疗化瘀、解毒、消肿和蛇毒中毒。初步实验表明,该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多种蛇毒(包括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等)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通过进一步成分分析,研究人员鉴定出其中十种主要化合物,其中腺苷在对抗银环蛇毒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在小鼠模型实验中,注射银环蛇毒后立即腹腔给予腺苷(剂量为25 mg/kg),可实现100%的存活率(对照组小鼠全部在5小时内死亡),且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相比之下,静脉或皮下给药方式效果不佳。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腺苷能够有效减轻银环蛇毒对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断作用,保护乙酰胆碱受体功能,从而维持呼吸肌的正常活动。
腺苷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同时也是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其他适应症(如心律失常)的药物,安全性较为明确。尽管在动物实验中腹腔注射腺苷显示出良好疗效,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野外急救场景下,仍需探索更为便捷的给药方式。研究团队指出,下一步将在大型动物模型中进一步验证腺苷的解毒效果,并探索更适用于临床急救的给药方案,为银环蛇咬伤的早期干预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潜在药物选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0123225003984?via%3Dihub
注:本文原创表明为原创编译,非声张版权,侵删!
中医药基础科研高分服务:
相关咨询,加微信:1278317307。
【福利时刻】科研服务(点击查看):、、、、、。咨询加微信:12783173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