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承章(媒体人) 编辑 柯锐 校对 张彦君
校园餐又曝出负面消息。
据潇湘晨报报道,9月15日,有学生家长反映,当天中午的学生餐里,一道虾仁炒蛋被临时撤掉,学生说这道菜“有臭味”,“吃到呕吐”,学校补发了饼干、面包作为替代。媒体记者向上海多所学校求证,学校老师表示确有其事。据了解,该套餐由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目前,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关注到此事,将积极开展调查。
▲日前,上海多所学校的家长反映,当天中午的学生餐里,一道虾仁炒蛋被临时撤掉,学生说这道菜“有臭味”。图/现代快报
对于这道虾仁炒蛋,现在学生一方反映是“有臭味”,但到了餐品供应商那里,却是另一番说辞。涉事公司告诉东方网·纵向新闻记者,有学校反映的是虾仁里有细沙,而且“不是所有批次都存在问题,不存在别的食品安全问题。”
所以,这道虾仁炒蛋到底是“发臭了”还是“有细沙”,抑或同一道菜在不同学校存在不一样的问题,现在双方似乎是各执一词。但现在至少可以确定,这家公司配送的校园餐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而且很可能不止涉及一所学校,那么,此事就有必要彻查清楚,给学生、家长以及涉事各方一个明确交代。
校园餐关涉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向来牵动社会神经。有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食堂外包及送餐比例超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吃的是学校外部供应商提供的餐食。确保校园餐供应的安全卫生,兹事体大,不能有丝毫含糊。
校园餐要想吃得安全放心,就必须确保供应商得到强有力的监管。此次风波中涉及的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报道显示,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日供餐超过50万份,可谓体量巨大。
与此同时,天眼查显示,这家公司也曾多次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被起诉,可谓状况频频。这些纠纷与校园配餐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为何能“带病”中标这么多中小学餐饮服务项目?这些疑问有必要解答清楚。
校园餐的底线是安全。近年来,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创新,摸索出了不少有益经验。很多地方一方面落实校长陪餐制,将管理者监督嵌入学生日常用餐场景;另一方面搭建家校协同监督平台,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打通家校沟通监督渠道;此外还通过有奖举报机制激发社会监督热情,全方位提升校园餐安全监管效能。
今年7月份,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发布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标准化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还明确提出餐食加工过程必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餐食加工过程须上网公开等要求,这都被认为是监督校园配餐公司的有力手段,被社会寄予厚望。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这些制度能够真正落地,那么,校外配餐服务应该能做到无死角、无盲区监督,真正实现校园餐的安全透明生产。那么,有必要追问的是,这次校园餐事件中,涉事配餐公司有无严格按照《指南》标准,安全、卫生、透明地生产校园餐?这是后续调查不能放过的关键环节。
“我们做家长的,只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吃上一顿安心、健康、温暖的午饭,不要再拿不新鲜、不健康的东西糊弄我们的孩子了。”家长的心声也是全社会的心声,孩子是全社会的希望,一顿让家长放心的校园餐不该是奢求。
值班编辑 古丽 实习生 王雷佳汶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