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写的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她就是曾经感动全网的“大眼睛女孩”。
就在大家都以为她已经过上普通人生活的时候,没想到她早已悄悄回馈社会。
![]()
成年后,她不仅去山区支教,还成立了基金会,资助贫困大学生。
真真正正做到了:自己淋过雨,也要给别人撑把伞!
我想,就连给她拍照的解海龙也不会想到,正是那一刹的快门,会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更会改写中国贫困地区无数孩子的未来。
![]()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张湾村。这里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那口煮猪食的大铁锅。"苏明娟后来回忆说。
父母靠种地为生,一年的收成只够全家吃三个月。为了凑齐每学期100多元的学费,父亲要上山砍好几个月的柴。
那时的乡村小学,教室是废弃的土地庙。窗户没有玻璃,冬天寒风呼啸而入。
孩子们的手上长满冻疮,写字时得写一会儿,就把手放在炭火上烤一烤。
![]()
"我知道家里困难,可能读不了几年书。"苏明娟说。
在当时的山村,女孩子能读完小学就已经很了不起,大多数十四五岁就要考虑嫁人。
![]()
1991年,北京摄影师解海龙在大别山深处的一间破教室里,遇到了一个正在写字的小女孩。
她穿着打补丁的棉袄,手背冻得通红,手里握着铅笔正写字。
听到动静,她抬起头——就是这一瞬间,解海龙按下了快门。
照片发表后,一场前所未有的爱心风暴席卷而来。
大连的一对退休夫妇寄来了他们的退休金;湖南一位军人每月坚持汇款;北京9个大学生凑了100元......
最多的时候,苏明娟一天能收到二十多封信。
"有封信里夹着五块钱,信上说:'这是我攒的零花钱,给你买铅笔'。"苏明娟至今记得,那字迹歪歪扭扭,应该是个小学生写的。
![]()
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回忆,那张照片发表后的三个月,捐款数额是过去两年的总和。
无数人在汇款单附言栏写着:"请转交给大眼睛女孩那样的孩子"。
![]()
成名带来的不全是美好。
初二那年,苏明娟把600元资助款转捐给宁夏一个女孩,却引来非议:"装什么高尚?""肯定是作秀"。
媒体的长枪短炮更是让她无所适从,有记者甚至追到她上课的教室。
1999年中考,她考砸了。"那段时间总被叫去参加活动,落下了很多课。"最终,县一中破格录取了她。
"最难的是高一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倒数。"苏明娟说,"当时真想放弃,觉得对不起所有帮助我的人。"
转折发生在一次班会。班主任说:"别人帮你打开了一扇门,但路要自己走。"
![]()
这句话让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凌晨5点起床背书,深夜打着手电做题......
2002年,她考上了安徽大学。
![]()
大学报到第一天,苏明娟就做了个决定:退回所有资助。
"我有助学贷款,还能勤工俭学。"她在食堂打工、发传单、做家教,每月900元的生活补贴全部捐出。
有同学不理解,她说:"现在我能养活自己了,还有更多人需要帮助。"
2017年,一则新闻引爆网络:苏明娟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质疑声随之而来:"凭一张照片就当官?"
![]()
事实是,这是个没有工资的公益岗位。她用行动回应:次年成立"苏明娟助学基金",首批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生。
![]()
截至2020年,希望工程累计接收捐款175亿元,在全国援建20593所希望小学。
在贵州毕节,有所小学的墙上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希望成就未来"——落款是"曾经的大眼睛们"。
如今的苏明娟在银行工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一沓发黄的信纸,那是当年资助者们写来的信。
偶尔,她会带着孩子回到金寨县的那个土地庙——现在已是明亮的教学楼。
![]()
"拍那张照片时,我其实是在走神。"苏明娟笑着说,"当时正在想,要是每天都能吃饱饭,该多好啊。"
如今她依然保有自己的质朴和纯粹。
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希望工程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本文作者 | 小橘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