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陈光担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广东地处华南,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省内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港、澳接壤,南端与海南隔着琼州海峡相望,跟台距离也不远。可以说,建国初期的广东,是一个十分敏感且紧要的地方。
![]()
正因为如此,中央对广东军区的领导配置相当重视,安排多谋善断、经常处理界限不明事务的叶剑英出任军区司令兼政委,又让老资格、赫赫有名的战将陈光任副司令协助。这样的文武搭配,可谓是相得益彰。可是谁能想到,两人的合作只持续了6个月不到,就草草结束。
作为陈光老部下兼当时广州军区参谋长的李作鹏,亲身经历了陈、叶之间的共事过程和最后的处理,因此对陈光的结局颇有感触。
1950年2月,广州召开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相关会议,陈光作为东道主,特地请李作鹏到家中吃狗肉——当时李还在兵团工作。两人边吃边聊,难免谈起解放海南岛。陈光问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简单问题:“你觉得,解放海南岛是用战争办法好,还是用和平方法好?”
李作鹏十分疑惑,能和平谁愿意用战争?这算什么话?他按耐住性子,尽量平和地如实回道:“当然是用和平方法解放海南岛好,毕竟少死些人总是好的。可是眼下根本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只有战争。”
陈光闻言轻笑,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平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只要有一个人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叶剑英让个职位出来就行了,你们就可以避免一场未知的血战(李作鹏当时是即将参与渡海作战的43军军长)了。”
![]()
李作鹏觉得这位老首长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了,建国前国军在大陆的起义层出不穷,现如今蒋介石手上只有海南、台湾两座海岛,怎么可能给出有人带头起义的机会,不防备死死得才怪。出于对首长的尊重,他还是请陈光说出高见给自己听听,权当闲聊了。
于是,陈光开始侃侃而谈了。他想出的和平解决办法的核心,就是陈济棠,他称自己有关系人能找到陈济棠,完全可以采用长沙方式(即给予起义将领新中国的高级干部职位)来解放海南岛。
陈光的依据有三,一是陈济棠经常来往香港和海口之间,现海南岛的部队大多数是陈带过的;二是陈济棠跟海南防卫总司令官薛岳的关系极为恶劣,矛盾相当尖锐,薛拼命想排挤他;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陈济棠历来反蒋,从33年福建反蒋到36年两广抗日反蒋,而且当初他对我们的“围剿”并不积极,统战他的难度不高。
陈光还告诉李作鹏:“眼下叶剑英挂名职务太多了,什么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主席、广州市委书记等等,太多啦。我认为他把广州省政府主席让给陈济棠,从而争取和平解决海南岛问题,这是完全划算的。”
当时李作鹏听完就想:陈济棠虽是海南行政长官兼海南警备司令,可是手上已无实际兵权,更别说薛岳是蒋介石的嫡系,陈真能绕过他起义吗?另外,叶剑英长期从事统战工作,统战经验丰富,统战贡献仅在周总理之下,而且又对广州军阀的情况知根知底,要能拉到陈济棠来和平解决海南岛,肯定早在相关会议提出了。
![]()
李作鹏认为最重要的是:是否争取和平解放海南岛,中央肯定有过全面考虑,一直没有动静就表示这事中央不同意。更何况对海南岛的解放必须一气呵成,一点顿挫都不能有,若是统战到的陈济棠,对我军攻海南提供假情报,这该怎么办?
渡海作战是我军从未接触过的作战领域,本就有些险,统战陈济棠很可能弄巧成拙。李作鹏思前想后,头脑风暴了几次,最后选择不予评价,只是接了一句:“你向叶参座和101提过这个建议吗?”陈光答:“还在考虑。”
之后,陈光应该跟叶剑英提了这事,不过结果没人知道。从这其实不难看出,陈、叶二人的矛盾初显端倪:否则陈应该直接跟叶提,而不是先跟李作鹏说。
陈光的机智英勇,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和不朽功勋,是人民战争中我党一位拥有传奇色彩的名将、骁将、战将。
1930年2月,连长陈光参加水南、值夏战斗,他不顾生命危险,奋勇搏杀,救出以101为首、陷入绝境的红4军1纵指挥所。在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中,表现出色的他,28岁担任红1军团第2师师长。
长征路上,陈光与政委刘亚楼率领红2师作为前卫,携手并进,一路披荆斩棘,为红军主力侦察敌情、扫清障碍、屡立奇功。湘江之战,陈光率部在界首、觉山一带阻敌,血战数日,成功掩护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渡江。
![]()
转战贵州,乌江边上的敌人借助地利,猛烈攻击欲要渡江的红军,正当渡江部队功败垂成、将要退回之际,陈光力挽狂澜,命令炮手发出仅存的3枚炮弹;炮弹全数落在敌军阵地,敌人进攻节奏大乱,红军顺势渡江,一举将敌击溃。这为接下来的攻占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还有飞夺泸定桥、腊子口攻坚、直罗镇伏击、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等等,均有陈光的指挥身影在其中。有人评价陈光性格倔强、刚烈耿直,在革命战争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样性格的陈光,带领部队血战死扛,一次又一次为革命留下火种,一次又一次助党走出困境、绝境。
陈光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剑,他在敌我分明的战争年代,勇往直前,杀敌无数,立功无数;但是到抗战时期的敌后、解放时期的城市,面对繁杂难辨的新形势,他有些无措迷茫,没有及时转变。
说起陈光,我们评价其为“战将”同时,前面总会加上“悲剧”二字。陈光的一生辉煌且坎坷,如果建国后不在复杂的广东工作,就扎根野战部队,兴许就不会有那样的结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央将其放在广州,就是在用他的长处,可谁能想到他被短处毁了。
陈光显然是擅长指挥作战和操练部队工作的,可惜他没有扬长避短,插手到情报工作、城市工作。陈光之妻史瑞楚曾劝丈夫,做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工作吧。陈光不愿意,他说革命还没有到底呢。始终想着打仗的事。
![]()
陈光若是想通了,可能早就出来了,可惜他一直没有想通这时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