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刻“不才甘命舛”寿山石子母兽钮闲章
印文:不才甘命舛
边款:白石。
说明: 语出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
尺寸:1.9×1.9×5cm
作者简介: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书画篆刻艺术大师,生前曾任全国美协主席。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和平奖。年逾九十尚作画不辍,为现代世界最有名画家之一。
![]()
刀笔相生:齐白石「不才甘命舛」闲章中的文人精神与金石气象
一、印文溯源:白居易诗中的宦海沉浮
「不才甘命舛」五字出自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年),白居易因直言进谏遭贬,退居渭村时以百韵长诗抒怀。诗中「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一句,既含自谦之态,又暗藏对命运乖蹇的坦然,更透露出唐代文人在仕隐之间的复杂心绪。齐白石选取此句入印,不仅因文字本身的简练与哲思,更因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的文人风骨与其生平际遇产生共鸣——白石早年颠沛,晚年方得盛名,与白居易「命舛」而「时康」的人生轨迹遥相呼应。
![]()
△齐白石刻“不才甘命舛”寿山石子母兽钮闲章(局部)
二、篆刻技法:齐派刀法的淋漓表达
此方寿山石子母兽钮闲章(1.9×1.9×5cm)为齐白石篆刻代表作之一,其刀法特征鲜明:
- 单刀直冲,雄浑爽利:白石以木雕功底入印,运刀如笔,薄刃锐刀由内向外直冲,线条粗细对比强烈,起刀粗重而收刀尖利,借鉴《天发神谶碑》的方起尖收笔意,形成「痛快淋漓,纵横恣肆」的独特风格。
- 章法疏密,自然天成:印面布局疏密参差,「不才甘命舛」五字穿插错落,尤以「命」字下部留白与「舛」字紧凑结构形成对比,体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美学原则。
- 石质与雕钮的相得益彰:寿山石脂润莹洁,子母兽钮雕工朴拙生动,与印文的刚劲形成刚柔并济之态,暗合文人「外柔内刚」的精神追求。
三、文人印的精神内核:从白居易到齐白石
齐白石篆刻常取诗文佳句,此印的独特价值在于:
- 诗印互文的隐喻:白居易原诗中的退隐之思与齐白石晚年「三百石印富翁」的自号形成跨越千年的对话。白石以印言志,将「不才甘命舛」的谦抑转化为对艺术命运的豁达。
- 金石气与书卷气的融合:边款仅署「白石」二字,简洁如画作落款,却通过刀痕传递出金石质感,与印文的书法性共同构成「以刀代笔」的文人篆刻传统。
![]()
△齐白石刻“不才甘命舛”寿山石子母兽钮闲章(局部)
四、市场与学术价值:一方闲章的多重维度
此印曾现身西泠拍卖2020年春季「寄兴金石·名家闲章集粹专场」,以6万至8万元估价释出,最终成交价未公开,但同类齐白石闲章(如「墨缘」兽钮印)在2023年嘉德秋拍中以218万元高价成交,足见其市场潜力。学术层面,此印兼具:
- 风格断代意义:典型体现白石晚年「删繁就简」的篆刻理念;
- 文人篆刻的活化石:将唐诗意境、书法笔意、刀法表现熔于一炉,堪称「印从诗文出」的典范。
结语:方寸之间的宇宙
齐白石以「不才甘命舛」五字,在方寸石上刻画出文人精神的韧性——既有对命运的自嘲,亦有对艺术的执着。这方闲章不仅是篆刻艺术的精品,更是中国文人「诗书画印」一体传统的缩影,其价值远超材质与技艺本身,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附注:文中拍卖数据及学术观点综合自西泠印社、中国嘉德等权威机构公开资料,白居易诗解析参考《白氏长庆集》笺注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