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江山万里心——林章湖水墨回顾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第三展厅隆重揭幕。展览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财团法人国学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为台湾著名艺术家林章湖首次登上中国美术馆的个人展览舞台,象征其半世纪创作历程的重要里程碑,亦为两岸水墨艺术交流谱写新篇章。
![]()
开幕现场
![]()
开幕现场
![]()
财团法人国学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 张家献 致辞
![]()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刘莹 致辞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罗世平 致辞
![]()
本次展览策展人陈筱君 致辞
![]()
艺术家 林章湖 致答谢辞
![]()
嘉宾合影
林章湖,1955年生于台北,自幼承庭训,于诗、书、画、印皆有深厚造诣。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后赴中央美术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台湾美术院院士,台北艺大名誉教授。作为诗书画印兼擅的文人艺术家,他长期致力于笔墨语言的当代转化与精神探寻,深信“笔墨当随时代”,并以“自在理想主义”作为美学核心——在自由中守护理想,在理想中追寻自在,使水墨创作成为思想与灵性的修为。
2010年自台北艺术大学教职退休后,他自喻效法金庸晚年仍孜孜求学的精神,于2013年完成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发表博士论文《〈后现代〉与台湾当代水墨》,将“后现代”理念融入笔墨语言,使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美学在画面中交融共生。他以“笔墨意境”“新法新境”、“解构造形”等系列作品,展现兼容古今的创作思维与深厚笔墨功底,成为当代艺坛具代表性的实力派艺术家。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江山万里心”不仅是一个展览名称,更凝聚了林章湖一生对自然与人文的凝视。展览以“笔墨与时代”、“行旅与心象”、“自在与归依”三大主轴,共展出代表作36组件,完整呈现艺术家从写生到观念、从形象到心象的创作轨迹。作品包括早期《丝路市集》《黄山书画册》的雄浑笔力,中期旅居爱尔兰的《湖滨忘尘》《传说》的异域诗境;以及后期《生之祭》《留住伞州》《鱼跃龙门》《生之礼赞》《继晷图》《问道灵山》等具哲思与精神象征的水墨巨构,皆值得细细品味。
林章湖的创作以行旅为师,足迹遍及新疆、西藏、黄山、玉山与阿里山。他以诗性笔墨映照山川气韵与人文心象,并运用矾水反白、拓墨、揉纸等技法构筑虚实交融的意境,使东方诗意与当代构成融为一体。林章湖以笔墨构筑心灵风景,使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语境中获得新生。
策展人陈筱君指出:“林章湖的创作不仅展现艺术生命的延续,更是文化理想与心灵自由的实践。《江山万里心》既是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林章湖表示:“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是荣耀也是圆满。这里承载着中华艺术的精神传统,我愿以笔墨之心,回应这片文化大地。”
展览现场以诗意空间与书画交融的设计,构筑沉静而开阔的氛围。观者可循笔墨行迹,感受艺术家历经岁月沉淀的创作心境与对山川、人生及信念的凝视与感悟。这不仅是一场水墨的盛宴,更是一段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心灵旅程,为两岸艺术交流开启新的契机。
![]()
林章湖 丝路市集 24×532cm(画心:24×40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2 私人收藏
![]()
林章湖 海神石俑 143.5x180cm 紙本水墨设色 1995 私人收藏
![]()
林章湖 湖滨忘尘 诗塘:24x83cm;画心:56.5x83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9 私人收藏
展览板块介绍:
江山万里心:林章湖的艺术理想与心灵风景
一、笔墨与时代:艺术家的理想信念
林章湖,1955年生于台北,自幼习书学画,承袭文人艺术的修养与精神。自台湾师范大学取得美术硕士,再赴中央美术学院完成博士学位,他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既是学者、画家,亦是文化的传承者。
他深信“笔墨当随时代”,并以“自在理想主义”为美学核心——在自由中守护理想,在理想中追寻自在,使笔墨成为思想与灵性的修为。
林章湖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使水墨不止于形象再现,而是文化意识与生命哲思的折射。此次《江山万里心》展览,正展现他如何以笔墨回应时代,以心灵照见世界。
![]()
林章湖 传说97x102cm 纸本水墨设色 2005 私人收藏
![]()
林章湖 玉峰映霞 180x76cm 纸本水墨设色 2008 私人收藏
二、从行旅经验到心灵之境
自青年时期的《丝路市集》《黄山书画册》,到旅居爱尔兰时期的《湖滨忘尘》与《传说》,林章湖的笔迹始终与行旅相随。对他而言,外在的山河壮阔,是观照心灵的契机;而“万里”象征生命不息的追寻与创作的延展。
1990年代后,他以矾水反白、拓墨、揉纸等技法开启水墨新语汇,构筑虚实并存的视觉空间。《生之祭》《鱼跃龙门》展现他从写生走向观念的转化,鱼群成为生命循环的象征;《秘境》《寒英》《南山秉烛》则通过抽象结构与后现代语法,探索“从有法到无法”的自由精神。
这些作品,不仅映照他遍游西藏、玉山、瘦西湖与阿里山的足迹,也形塑出一种由外而内的艺术转折:从自然造境到心灵造境,从写景到观照生命。
三、自在与归依:艺术的精神境界
进入古稀之年,林章湖的创作愈加澄明。《问道灵山》以雪域之境为象征,道出“尘劳消雪域,日月照灵山”的省悟;《冰湖惊艳》《金秋庄稼》则将壮游化为诗境,笔墨间蕴含一份安然与光。他不再追求形式革新,而以淡泊之心回望山河,使艺术成为修持,让风景成为心境。
在他笔下,大地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呈现,更是文化精神的象征;“万里”寓意艺术生命的绵延,而“心”则指向创作的归依与起点。
《江山万里心》因此不只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段精神旅程——在笔墨之间,观者得以看见艺术家如何以一生修为,将山川化为心灵,也让心灵映照出无垠的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