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司徒绵,当代美国华裔画家。1953年出生于广州。他生长在广州市郊的乡村环境中,那里的人们以务农和传统手工艺为生。他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那里传承了19世纪巴黎美术学院的严谨课程体系,并融合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
![]()
他的导师包括郭绍纲,一位曾师从俄罗斯大师尤里·M·涅普林采夫的艺术家。在学院的六年求学生涯中,司徒绵获得美术学士学位,随后几年又攻读硕士,系统掌握了油画、素描和人物造型技巧。
学院强调写实主义,注重对光影、解剖和构图的精确把控。毕业后,他短暂从事教学工作,但对艺术的追求让他不断探索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
![]()
1987年,司徒绵离开中国,初到加拿大温哥华。他在那里以街头速写游客肖像为生,每幅画收取20加元,一天能完成约10幅。
1998年,他定居美国洛杉矶,从此将工作室安置在加州南部。这次迁徙标志着他艺术生涯的转折:从东方乡村叙事转向融合中西的主题。他的作品逐渐进入主流画廊,如加州艺术俱乐部和美国油画家协会,他成为这两大组织的签名成员。
![]()
![]()
司徒绵的绘画风格以深色调印象主义为主,笔触厚重而富有质感,擅长捕捉光线在皮肤和织物上的微妙变化。他的早期作品多聚焦中国南方乡村生活:农人弯腰插秧、孩童嬉戏田间,或村妇在溪边浣纱。
这些场景并非浪漫化描绘,而是通过细腻的细节传达劳作中的尊严与诗意。例如,在《花姑娘》中,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在阳光下绽放笑容,画面层层叠加的色彩营造出温暖而内敛的氛围,登上2018年《西南艺术》杂志封面。
![]()
![]()
近年来,他的创作扩展到美国西部历史主题,如描绘19世纪淘金热中的华工,或印第安部落的迁徙生活。这些画作借用中国水墨的留白技法与西方油画的体积感,创造出独特的跨文化对话。他强调,“我的画总是讲故事”,每幅作品都源于真实观察,避免空洞的符号化。
![]()
![]()
司徒绵的肖像画同样出色,他能精准把握模特的眼神和姿态,注入情感深度。譬如《有帮助的手》,描绘一位老人伸出手的瞬间,获颁大师签名会员卓越奖。景观作品则转向加州海岸或大峡谷。他的画布上,人物往往置于广阔环境中,象征人类与土地的共生。
![]()
自1995年起,他屡获全国性奖项。2003年,在吉恩·奥特里博物馆的“美国西部大师展”上,他同时摘得托马斯·莫兰纪念奖、艺术家选择奖和赞助人选择奖,三项大奖实属罕见。
此后,他多次荣膺吉恩·奥特里纪念奖,包括2002、2008、2009、2010、2012、2013和2015年,还在2018年获国家牛仔与西部遗产博物馆的西部奖购买奖。
![]()
2024年,在加州艺术俱乐部第113届金牌展上,他的多人物画作再获金牌最佳奖。他的作品被奥特里国家中心等机构收藏,并频频刊登于《西部艺术收藏家》、《美国艺术收藏家》和《西南艺术》等杂志。
![]()
![]()
![]()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