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刻“娄氏”寿山石山水薄意章
印文:娄氏
边款:白石。
出版:1.《齐白石全集·第八卷:篆刻》P82,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2.《齐白石篆刻集》P170,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3.《齐白石印集》钤印本。
尺寸:2.2×2.2×8.3cm
作者简介: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书画篆刻艺术大师,生前曾任全国美协主席。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和平奖。年逾九十尚作画不辍,为现代世界最有名画家之一。
![]()
齐白石刻"娄氏"寿山石山水薄意章:刀笔间的师承与诗意
一、印章本体:薄意技法的文人意趣
这方寿山石章以"娄氏"为印文,边款仅署"白石",尺寸2.2×2.2×8.3cm,形制规整而大气。其最大特色在于采用"薄意"技法——寿山石雕中极浅的浮雕工艺,以刀代笔勾勒山水画面。薄意源于清代杨玉璇、周尚均的浅浮雕传统,经林清卿融汇国画笔墨后成熟。齐白石此作延续了这一脉络,通过疏朗的线条刻画山水意境,既遮掩石材天然瑕疵,又赋予印章文人画的诗意。
石材选用寿山坑头石,质地细腻脂润,红筋格交错,为薄意雕刻提供了理想载体。印面"娄氏"二字以单刀直切法完成,刀痕爽利,体现齐派篆刻"雄豪放旷"的风格(参考2023年《齐白石原石百品》评述)。边款极简,仅留名号,符合其晚年篆刻"一刀下去,绝不回刀"的自信(2024年《齐白石篆刻》专题)。
![]()
▲齐白石刻“娄氏”寿山石山水薄意章(局部)
二、印主考据:与弟子娄师白的艺脉关联
"娄氏"印文极可能为齐白石弟子娄师白所刻。娄师白(1918-2010)14岁拜师,得齐白石亲授书画篆刻,被誉"最好的学生"。1956年齐白石96岁寿辰合影中,娄师白位列前排(2025年汤发周发文附图),足见师徒情谊。齐白石曾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而娄师白在继承齐派技法基础上创新,提出"厚今不薄古,基中可融洋"(2016年娄述德访谈)。
此印或为齐白石对娄氏家族的赠礼,亦可能是娄师白请刻的自用印。娄师白晚年亦擅篆刻,其70岁刻"六十一变画法"章,彰显艺术求变精神(2016年报道)。印文仅署姓氏的简洁风格,契合齐白石为亲近者刻印的惯例,如熊佛西印亦仅刻"适"字(2021年《南吴北齐金石铭刻专场》)。
三、艺术价值:齐派篆刻的典型范式
此印出版于《齐白石全集》《齐白石篆刻集》等权威文献,足见其代表性。其艺术价值体现于三方面:
- 技法融合:薄意山水与篆刻文字结合,展现"诗书画印"一体化的文人传统。西门薄意派(百度百科载)以"融书法、绘画于印章"著称,齐白石此作可视为对该流派的致敬与升华。
- 刀法革新:单刀直入的冲刀法形成凌厉线条,与薄意的柔润形成对比,反映其"大写意篆刻"理念(2023年评析)。
- 历史意义:作为齐白石晚年作品,印证其"衰年变法"后的成熟风格,亦为研究齐娄师承关系的重要实物。
![]()
▲齐白石刻“娄氏”寿山石山水薄意章(局部)
四、薄意山水的文化隐喻
印章薄意画面中的"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参考2025年寿山石薄意方章描述),暗合中国传统隐逸思想。齐白石早年以木匠身份游历山水,晚年则通过刀笔重构自然,此作或寄托其对弟子"艺如山水,绵延长青"的期许。石材的红色筋格被巧妙转化为画面中的流云或水纹,体现"天人合一"的雕刻智慧。
结语:一方印章的多重叙事
这方"娄氏"薄意章既是齐白石篆刻技艺的缩影,亦承载了20世纪中国艺术师徒传承的佳话。从技术层面看,薄意与篆刻的融合突破了工艺边界;从人文视角看,"娄氏"二字背后是齐白石对后辈的提携与娄师白"能乱真而不作伪"的艺术操守(2016年报道)。如今透过这方2.2厘米见方的印章,我们仍能触摸到两位大师跨越时空的对话。
注:内容综合了齐白石篆刻风格、薄意工艺源流、娄师白师承关系等维度,并援引多部出版文献及近年研究成果,确保信息时效性与学术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