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母校南京政治学院并入国防大学,心中满是感慨。此后,回母校看看的机会或许少之又少,对母校的思念与日俱增,越发觉得母校的好。
![]()
南京政治学院,对于上过军校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素有“军中北大”之称。在文科类军队院校中,当年它可是声名远扬。我于1994年考入南京政治学院,1998年毕业,是全军首届军事新闻专业本科生。
后来,上海的空军政治学院并入南京政治学院,再后来,2017年,成立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如今,位于南京鼓楼的南京政治学院本部,只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的一个教学区,连分校都算不上。但无论院校如何改革,都是与时俱进的体现。现在对外公开的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而我的母校,也只能说是“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从一些公开人物的简历中,也只能看到“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表述。
![]()
为何越来越觉得母校好呢?这里有一个真实且鲜有人经历的例子。2008年,我在西藏工作十年后,从正营职岗位选择复员,这一举动让很多人吃惊。而在我的记忆中,大概1997年初,大三快结束还未进入大四时,因个人思想原因,我不想上军校了,想退学。
当时,队领导和系领导极为重视,专门安排队干部和教员给我做思想工作。虽然思想转变最终还得靠自己,但有一点让我至今感动不已。在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队领导、系领导以及教员,从未提及一件事——如果退学,我需要给学校赔钱。毕竟学校免费培养了我三年,每月还发津贴,按常理退学确实应该赔偿。
当时我只是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要是让我赔钱,赔个一百两百或许还行,一千估计也勉强能凑,但要是赔上一万,那可就完了。要知道,1998年我军校毕业第一年在南京,工资才600多块钱一个月,农村家庭哪能拿出那么多钱来赔。母校的这份宽容与关怀,让我多年来一直铭记于心。
![]()
当年南京政治学院提出的口号是“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虽不敢说让学校以我为荣,但我觉得自己也算创下两个“第一”,没给学校丢脸。第一个,我以36周岁前一天的年龄,参加公务员考试并成功上岸。报名时还差一个多月满36周岁,考试第二天就36周岁了,试用期时已37周岁。我相信在2010 - 2011年,全国应该极少有这样的例子。
第二个,我放弃正营职科级干部身份,以社会化考生的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全国应该也没有先例。有副营、正连退役后参加考试的,也有士官退役后参加考试的,但像我这样已到正营正科职位又退役,再以社会化考生身份考上公务员的,应该不多。我希望自己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在母校学到和沉淀的许多东西,让我受益终身。在西藏军区工作的十年,也让我收获颇丰。
![]()
关于母校,想说的实在太多,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
(本文系作者综合公开信息分析,只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或者决策建议,具体政策和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