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
选料、揉泥、拉坯……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陶瓷工作室内,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2024级学生刘淑晨正在忙碌。
“我从小就对陶瓷非常着迷,能够在学校内学到制陶的工艺,非常高兴。”刘淑晨笑言,天天泡在陶瓷工作室内,也不会觉得腻。
![]()
刘淑晨正在制陶。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像刘淑晨一样主攻制陶的学生,在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不在少数。
据了解,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于2020年申报开设,2021年正式开始招生,每届大概招收30名学生。目前,该专业已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开设了《陶瓷原材料制备》《陶瓷手工拉坯成型》《陶瓷塑造成型技艺》等专业课程。
在实操方面,学校建有陶瓷手工捏塑室、陶瓷烧制室、陶瓷书画室、陶瓷花纸打印室等各种实训场所,助力学生提升技能。
“我们设立这个专业是为了培养更多制陶人才,为非遗的传承注入更多新活力。”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主任汪洋介绍,阜阳本身就有很深的制陶底蕴。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就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把技艺传承下去,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才。”汪洋说。
![]()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作品。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在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不单单是陶瓷制造,阜阳剪纸、柳编、杜氏刻铜等当地非遗技艺都在课堂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多年来,阜阳市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传承非遗,在职业院校中开设相关专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阜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经过近些年的推广,学生们对非遗的认同感大幅提升,一支非遗传承“生力军”正在加速形成。
“在职业院校中开设非遗课程非常有意义。”汪洋感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非遗,让大家看到了古老技艺的“年轻态”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青蓝相续中代代相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