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回顾
开车上路,最糟心的莫过于爱车被撞。除了维修费用,很多车主还会关心:车辆被撞后,能不能要求对方赔偿贬值损失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聊聊这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2023年10月19日,夏某驾驶着自己刚买不久的爱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砰”的一声,被后方姜某驾驶的车辆追尾。这一撞可不轻,夏某的车辆后部受损严重。经交警部门认定,姜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夏某无责任。
车虽然能修,但夏某心里犯起了嘀咕:自己的车才买了45天,虽说保险公司会承担维修费用,可修好了也不是原来的新车了,以后要是卖二手,肯定得掉价。于是,夏某找到姜某,希望他能赔偿车辆贬值损失费。但双方在协商过程中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夏某一怒之下,将姜某与保险公司起诉至法院。
在诉讼过程中,为了确定车辆的贬值损失,夏某申请了专业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车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贬值费为2.2万元。
法院判决
一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本案中原告夏某的车辆从购买到发生事故仅仅45天,后部受损极其严重,维修更换项目多达109项,部分部件更换时甚至需要对原结构进行切割和焊接,这极大地损伤了原结构部件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
即便车辆经过维修基本能恢复原使用用途,但其使用寿命、操控性能及美观度等都有所下降,难以恢复到事故前所具有的性能要求,实际价值必然降低。所以,综合考虑原告车辆的购买时间、实际维修情况以及鉴定机构的意见,法院最终支持了夏某主张的车辆贬值损失2.2万元。
被告保险公司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但二审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
泽达分析
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基于本案为您做以下法律分析: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关于车辆贬值损失是否应当赔偿,一直是大家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一)法律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
2. 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
3. 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
4. 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从这条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明确列举的赔偿范围里并没有机动车贬值损失。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赔偿问题的建议”的答复》中表明,对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赔偿应持谨慎态度,倾向于原则上不予支持。不过在少数特殊、极端情形下,也可以考虑予以适当赔偿,但必须慎重考量,严格把握。
(二)法院支持车辆贬值损失赔偿的特殊情形
虽然法律原则上对车辆贬值损失赔偿持谨慎态度,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院还是会支持车主的诉求:
1. 新车受损:如果车辆是刚购买不久的新车,行驶里程较少,就遭遇重大事故致车辆关键部件受损严重,像本案中的夏某,车辆购买仅45天就发生严重事故,法院有可能酌情支持贬值损失赔偿。因为新车在市场上的价值相对稳定,发生事故后其贬值预期相对较高,对车辆所有人的损失影响较大。
2. 车辆主要部件严重受损:当车辆的关键部件,如大梁、发动机等严重受损,即便修复后,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驾驶操控性等性能也无法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其市场价值必然降低,此时法院也可能支持贬值损失赔偿。例如一些高性能跑车,主要部件受损维修后,性能与受损前相比差距显著,失去了原有特定属性,车辆贬值明显。
3. 对车辆所有人收入造成巨大影响:虽非营运车辆,但因车辆贬值对车辆所有人的收入造成了巨大影响的,比如待售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产生车辆贬值损失,将直接且极大影响待售车辆的出售价格,给车辆所有人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情况法院也会支持赔偿。
车辆被撞后要求赔偿贬值损失,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且法院在判决时较为谨慎,但在符合一定条件的特殊情况下,车主的这一诉求还是能够得到法院支持的。如果不幸遇到车辆被撞的情况,车主可以根据自己车辆的实际情况,结合法律规定,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
(二)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
(三)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
(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对不同法律规定、热点、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和研究,旨在为更多读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察的视角。但需注意,我国并非判例法国家,且司法实践中不同案例的细节千差万别,切不可盲目参照。
如果您遇到类似纠纷难以解决,也建议您及时咨询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以便更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 徐庆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