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8 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学界传开。“北大发布” 微信公众号发文,沉痛悼念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教授陈昊。这位年仅 42 岁的学者,在学术之途正熠熠生辉时,却突然离世,令无数人为之扼腕。
陈昊于 1983 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他的求学生涯堪称精彩,2001 年,他踏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开启了历史学的探索之旅,四年后,顺利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随后,他在 2005 年至 2011 年间,继续深耕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成功斩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在 2009 - 2010 年,陈昊还前往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担任访问学生,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博士毕业后,陈昊的执教生涯同样成绩斐然。2011 年 8 月,他以讲师身份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在那里度过了近九年的时光。
2019 年,他出版了《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次年,又推出专著《疾之成殇 —— 秦宋之间的疾病名义与历史叙事中的存在》。
2020 年 8 月,陈昊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仅仅两个月后,即 2020 年 10 月,他转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教授。
陈昊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极为独特,主要聚焦于中国 3 - 13 世纪的医学史、知识史和文化史。他关注医学知识群体的发展变迁,深入挖掘医疗与信仰交织的历史脉络,研究写本和早期印本时代的书籍史,以及探究中国古代社会面对疾疫等灾难时的应对举措与集体创伤。
在过去五年,他的研究触角开始延伸至近代和当代议题。目前,他有两项重要研究课题,其一,试图在全球知识流动的大背景下,理解 20 世纪初期东亚医学史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其二,结合近 20 年疾疫大流行的现实情况,重新解读东亚动物和人的历史关系。
陈昊在学术上的成绩备受认可。2010 年,他荣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亚洲医学史学会谷口奖,其博士论文《读写之间的身份经验与身份认同 —— 唐代至北宋医学文化史述论》更是荣获北京大学 2011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
令人惋惜的是,据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消息,4 月 19 日,陈昊原本要出席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研读会,却因离世而无法赴约。
这位在学术领域努力奋进的学者,带着未竟的研究和对学术的热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不仅是北京大学的损失,更是整个学界的遗憾。
希望陈昊副教授一路走好,他留下的学术成果,将如璀璨星辰,继续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