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淘宝等内地电商巨头以「免运费」为诱饵争夺香港市场,而香港市民在享受跨境购物便利的同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取货困境……
自提点惊变「寻宝现场」
有媒体报道,香港太安楼A52B自提点「爆仓」了!快递被随意堆在铁笼、楼梯间及露天平台,犹如垃圾堆。
按照正常取件流程,只要报上取件码,自提站人员就会递交正确包裹,然而现场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
想取件?那就得自己动手。有市民翻找2个小时空手而归,也有往返三次依旧找不到,包裹疑似丢失的。市民愤怒投诉,然而自提点负责人推诿,拼多多客服及物流公司求助亦无果。
不久后,该自提点在一片混乱中结业,市民投诉无门。
香港01
资本砸钱开拓香港市场
去年10月起,淘宝为打开香港市场,投入10亿,只要「HK ¥99」就可以包邮到港。
而拼多多更狠,把价格打到底,直接「全场商品 无门槛包邮到港」。
星岛头条
要知道原来香港用户网购时,并不能直邮到家。
包裹需要到达集运中心后,再转运到香港。用户需要承担两笔运费,一笔是内地段运费,一笔是跨境段运输费用。
许多人为了省一大笔转运费,就会集中等所有包裹到达,再打包成一个大包转运。所以每次购物时,香港用户都要尽可能把想买的东西买完,并且等它们都到货以后再集中转运,收货周期就会变得非常长,网购体验感很差。
淘宝自2018年开始在香港搭建物流,拼多多2022年打通了香港集运通道,两者的用户都可自主选择自提点、自提柜或送货上门,为包邮战打下物流基础。
包邮背后的畸形生态
内地电商产品价格比本港便宜,品类也更加丰富,香港市民认为:「便宜为什么不用?谁会跟钱过不去。」
因此,包邮到港一经推出,香港市民的网购热情大大高涨,内地双十一、3.8女神节等大促都可见其身影。
香港01
这也就导致自提点爆仓的情况出现,但为什么会无人管理呢?
原来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将自提点佣金砍至「地板价」。太安楼自提点每月处理超5000件包裹,收入却不足万元,根本无力雇佣专职人员。
当某平台突然涌入日均300件包裹时,这个蜗居在街市夹缝中的提货点终于崩溃。
有些自提点甚至会自动签收包裹,这就导致一连贯反应:电商平台说货物显示已签收,物流说已送达,自提点说你自己找不到。最后消费者既没有拿到商品,也不能退货。
这场以「包邮」为名的市场争夺战,正将香港变成电商混战的试验场。平台用算法将订单塞进街角便利店,集运商用最低成本完成最后一公里,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所有风险。
消费者委员会过去14个月接获43宗相关投诉,实际受害人数可能十倍于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