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苏两地云端共研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
巴州区三小与常州第二实验小学
联合开展云端教研活动
2025年3月20日至21日,巴中市巴州区第三小学校与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跨越地域限制,通过云端联合开展英语、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
英语
英语学科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译林版三年级下册“School rules”单元为研讨载体,通过课例展示与评课交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为两校教师搭建了互学共进的桥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蔡淇明老师执教《School rules(Story time)》,以“问题链”为驱动,从看故事,听故事,说故事,演故事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涵,并结合生活场景设计分阶表演任务。学生通过片段模拟、场景迁移(如图书馆情境)等实践,在语言运用中深化规则认知,提升思辨能力。朱新媛老师呈现《Cartoon time》课例,聚焦趣味化教学策略。她通过卡通故事创设真实语境,鼓励学生圈画文本关键信息,分析角色行为动机,并组织小组合作创编校园规则短剧,在互动中强化语言表达与创新思维,充分体现“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两堂课均紧扣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层次清晰,获得听课教师一致好评。
数学
数学教研活动围绕中庆智课平台及全景教学分析平台,着力数据赋能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经验提炼”双管齐下,为课堂把脉,促教学优化,推动课堂教学从个人经验主义走向实证主义。常州市香梅小学马琳老师执教的《面积的变化》。马老师整堂课是以"提问→猜想→验证→结证"的模式,通过“图形放大→测量计算→对比归纳”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长宽的比与面积比的关系,再聚焦“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不同图形的对应边的比与面积比,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芳菲老师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场域中的创新融合与场景化应用研究》作专题讲座,讲解聚焦如何运用AI软件助力教学,阐述它们能智能生成教案、制作精美课件,还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辅导方案。接着通过实操演示,展示如何利用AI软件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这场讲座让老师们认识到AI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打开了新思路,有望促进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课后,老师们展开了广泛交流。大家认为英语课以“问题链”串联教学,通过逻辑递进的任务激活学生高阶思维;注重细节引导,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助力知识迁移。数学老师们纷纷表示会把研讨所学融入日常教学,借助AI工具优化教学设计,依据数据反馈精准施教,用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数学思维。
教育无界,研思致远。此次云端联合教研活动推动了两地教师在碰撞中启智,在共享中成长,为构建高质量课堂注入了新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