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
四、宋代出现新的酒令形式
五代以至两宋,酒令大发展,人们在宴饮之余,不断创新,因而出现了不少新的酒令形式,诸如九射格、叶子戏、彩选格、瘾君子、猜枚等等,下面我们简单介绍。
1、九射格
南宋宗室赵与旹(shí)撰著《宾退录》记载了不少历史轶事,其中《宾退录·卷四》记载了文学家欧阳修创制的《九射格》酒令。九射格,由射礼和投壶综合而来,由酒筹、矢和“标靶”组成。
“标靶”大致为在一木板上画出九格,每格写一个动物,“熊当中,虎居上,鹿居下,雕、雉、猿居右,雁、兔、鱼居左”。然后准备写着同样动物的酒筹若干,一般是每样3筹,也就是27筹,依据人多少设置预射的动物数量。
然后抽筹,抽到“熊”则用矢射中间的熊,抽到其他动物则射其他动物。依次进行,射中在座宾客都饮,射不中罚酒。《宾退录》猜测,《醉翁亭记》所云“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恐或谓此。
2、叶子戏
叶子戏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纸牌博戏,类似于升官图,兼用骰子掷玩。最早出现于汉代(一说唐代),被认为是扑克、字牌和麻将的鼻祖。正式记载为唐代,唐小说家苏鹗在《同昌公主传》中对叶子戏的描述:“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笔者未查到原文)。
宋《归田录》卷二:“叶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之…… 唐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五代、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唐太宗问一行世数。禅师制叶子格进之。‘叶子’言二十世李也。当时士大夫宴集皆为之。”
叶子戏的玩法是依次抓牌,大可以捉小,牌未出时反扣为暗牌,不让他人看见。出叶子后一律仰放,由斗者从明牌去推算未出之牌,以施竞技,和扑克牌的打法相差无几。
到了北宋,文学家杨大年做了改进。“取叶子彩名红鹤,别演为鹤格”。到了明代演变成“马吊”纸牌。大约在13世纪传入欧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融合了中外各国的纸牌游戏,才逐渐形成了今天国际公认的纸牌模式——扑克牌。
3、彩选格
彩选:唐宋时博戏,玩法用骰子掷彩,依彩大小,进选官职,故名“彩选”或“升官图”。相传唐李郃所创制,意在讽刺“任官失序,而廉耻路断”,“言其无实,惟彩胜而已”。宋刘蒙叟、陈尧佐曾有所损益,但大抵取法李郃。后赵明远、尹洙仿照李郃的升官图作彩选格。
具体方法是把京外文武大小官位写在纸上,另用骰子掷之,依点数彩色以定升降。一为赃,二、三、五为功,四为德,六为才,遇一降罚,遇四超迁,二、三、五、六亦升转。
4、最早的“杀手游戏”——隐君子酒令
(南宋 马和之 《孝经图》局部)
如今不少人喜欢玩“杀手游戏”,主要考量口才和分析判断能力的游戏,不少人以为是西方传过来的MBA课程训练。事实不然,真正的起源是宋代,这在《宾退录·卷四》中有详细记载和玩法,和如今的“杀手游戏”几乎类同,只是名称不同。在宋代叫“搜寻隐君子”,是酒令的一种形式。为北宋理学家陈襄创作(陈襄(1017~1080)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
《宾退录·卷四》原文记载:“古灵陈述古亦尝作酒令,每用纸帖子,其一书司举,其二书秘阁,其三书隐君子,其余书士。令在座默探之,得司举则司贡举,得秘阁则助司举搜寻隐君子进于朝,搜不得则司举并秘阁自受罚酒。后复增置新格,聘使、馆主各一员,若搜出隐君子,则此二人伴饮。二人直候隐君子出,即时自陈,不待寻问。隐君子未出之前,即不得先言。违此二条,各倍罚酒。”(注云:聘使,盖赏其能聘贤之义;馆主,兼取其馆伴之义。)
“唐有昭文馆学士,时人号为馆主。又云:秘阁虽同搜访隐君子,或司举不用其言,亦不得争权;或偶失之,即不得以司举不用己言而辞同罚也。然则倍罚。司举、秘阁既探得,即各明言之,不待人发问;如违,先罚一觞。司举、秘阁止得三搜,客满二十人则五搜。余人探得帖子,并默然;若妄宣传,罚巨觞,别行令。”
具体玩法大致为:先书写纸阄,上书官职有“司举”、“秘阁”、“隐君子”、“聘使”、“馆主”和很多“士”等,然后抓阄。由司举和秘阁进行言语判断,每轮次只能猜3次,超过20人则可以猜5次,然后结束这一轮次。
猜对了隐君子和聘使、馆主饮酒;猜不对司举和秘阁饮酒;在隐君子猜出以前,聘使和馆主不得说话,否则罚酒。拿到“士”的人保持静默,如果随意引导司举或秘阁,罚酒重新开始下一轮次。诸位看一下,是否和当今的“杀手游戏”非常相近?
5、击鼓传花
上文介绍过,击鼓传花是唐玄宗“羯鼓催花”转变而来,宋代孙宗鉴撰著的《东皋杂录》记载唐人诗句:城投击鼓传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 ,然而笔者未查到该诗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击鼓传花在宋代比较流行,如下诗词记录这一游戏:
《卜算子》
【宋】佚名
我有一枝花,斟我些儿酒。
唯愿花心似我心,岁岁长相守。
满满泛金杯,重把花来嗅。
不愿花枝在我旁,付与他人手。
6、猜枚
猜枚和猜拳不同,猜拳是始于唐代的手势令,后来又叫豁拳、搳拳、拇战、揞拳、划拳等,是合二为一计算总数的玩法。而猜枚则是由“藏钩”而来,是在手中藏了棋子、松子、莲子、瓜子等,让别人猜奇偶、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宋《东皋杂录》记录唐人诗有:“城投击鼓传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就是猜枚(松子)酒令游戏。
五、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五代辽宋金时期酒令文化的简单介绍。我们看到,这一时期不但延续了前代所有的酒令,而且比隋唐时期酒令更加繁多。花样翻新,并且出现(或盛行)更多的酒令,诸如九射格、叶子戏、彩选格、搜寻瘾君子、猜枚等等,使得酒令文化更加繁荣。其中“搜寻隐君子”酒令,雅然为乐,富有情趣,然隐于古籍,今人不知,特此搜寻,以飨读者。限于篇幅,关于元明清酒令文化,我们下文再谈。
(未完待续)
2022/03/09榆木斋
主要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北宋宋太祖诏令编纂
《新五代史》北宋 欧阳修编撰
《投壶新格》北宋司马光撰著
《酒谱》北宋窦苹撰著
《宾退录》南宋赵与旹撰著
《东皋杂录》宋孙宗鉴撰著
《宋史》元代脱脱主持修撰
《辽史》元代脱脱主持修撰
《金史》元代脱脱主持修撰
《说郛》明代陶宗仪编撰
《全五代诗》清代李调元编撰
《全唐诗》清代彭定求等编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