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350所学校全部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
启动实施教育基础设施补短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66.4亿元,新增学位3.7万个;
391个项目在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获奖,153件学生文艺作品在省级展演活动中展示;
2024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自行政区划调整以来首次突破万人大关;
资阳中学女子排球队再次夺得全国冠军;
翻开资阳教育2024年的“成绩单”,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据,记录着资阳教育事业扩容提质、稳步发展的坚定步伐。
近年来,资阳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强市之基,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补短板、强弱项、优队伍、夯基础,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今,资阳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从量的供给转向质的提升阶段。
基础设施持续提档升级
现代化图书阅览室、阶梯教室、篮球场、多功能教室……走进雁江区第二小学城东分校,现代化的教学楼令人眼前一亮。
2024年9月,该校迎来首批1000余名新生,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以科创、足球为特色,开设轮滑、射箭、击剑、攀岩等运动项目,让学生跳出书本的束缚,收获更多技能和知识。”雁江区第二小学城东分校校长张柔介绍道。
作为雁江区第二小学在雁江区城东新区的分校,该校区与本部实行同频管理。新校区的落地,既能满足新区适龄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又能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助力新学校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雁江区第六中学重建工程项目也在加速推进,教学楼施工已接近尾声,即将进行设施设备安装调试,整体项目预计2025年9月完工。届时,学校将提供1200个学位,极大改善办学条件,缓解中心城区学位紧张的问题。
这一年,安岳实验中学城南校区、乐至中学玉龙校区和四川师范大学附属资阳临空经济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等一批学校相继建成投用,“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资阳着眼破解“小财政”办“大教育”难题,启动实施教育基础设施补短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学位3.7万个,让辖区适龄学生“有学上”“就近上”“上好学”。
一所所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承载着学生与家长对教育沉甸甸的期望与憧憬。
特色办学百花齐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愈加强烈。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资阳如何回应这份期盼?2024年12月31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给出了回答: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2024年10月,在2024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排球项目(高中组)比赛中,资阳中学女子排球队以9战全胜的战绩,再夺全国冠军。这不仅是队员们不懈奋斗的见证,更是资阳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资阳先后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国家级优秀体育人才,如首个晋级世界杯赛事决赛的跳台滑雪运动员宋祺武、斩获中国网球新赛季“首冠”的蒋欣玗、在亚青赛“摘金夺银”的女飞人刘峡君、勇夺“劈波斩浪”的全国皮划艇冠军王俊杰等。
不止体教融合的“一路繁花”,打开资阳特色教育版图,普通高中学校同样亮点纷呈。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出口”、高等教育的“入口”。安岳在“品牌兴教”和“特色办学”间寻平衡点,推动安岳中学打造全省一流的一级示范性高中;雁江区第一中学依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构建早期挖掘和培养航空人才的高中民航基地班育人模式;乐至中学结合科技特色,创省级特色示范学校,形成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格局。
回望过去,资阳市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之路清晰可见。针对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的教育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资阳坚持推动五育融合发展,学校办学行为逐步规范,教师育人方式逐步改变,教育特色初步显现。
教师队伍实力“硬核”
2024年8月,四川省安岳中学教师严渝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安岳县石羊初级中学教师杨俐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无疑为资阳教育发展注入强心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关键所在。资阳各县(区)如何下好这盘棋?
——雁江区牢牢抓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少数”,出台了《雁江区学校分级分类考核方案》,将“教师专业发展”列入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建立区级名师工作室1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在雁江区建立6个工作站,培养成熟教师。
——安岳县聚焦“三名”工程,出台《激励教师安心从教八条措施》等政策,现有国省市级优秀教师近1000名,累计成立四川省卓越校长工作室5个。
——乐至县与成都七中等名校签订合作协议34个,选派148名学校骨干教师挂职跟岗和交流学习,培养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特级教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3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实现“零的突破”。
资阳在教师队伍“培育提能”方面持续发力。“我们针对办学理念不新、育人方式落后等问题,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学区内赛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培训教师。”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谭德奎介绍。近年来,有2名校长、2名教师分别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名师工作室,4名校长入选省“新时代中小学卓越校长”,培育省级特级教师43名、正高级教师58名,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教育一线,安岳县拱桥初级中学青年教师姚欣雨满怀信心和期待:“在教育教研方面,我将紧跟课标核心素养,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在不断地学习和打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产教融合赋能城市发展
职业教育是推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推进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成为资阳教育的重要课题。
“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5%以上,有400余名学生在中国牙谷就业。”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张中伟分享一组数据。在他看来,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当前,学校与中国牙谷园区企业合作覆盖面达到80%以上,“订单班”数量超过15个。
“作为全国第一所以口腔为特色命名、全省首个建在产业园的高职院校,资阳口腔职业学院紧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以中国牙谷产教联合体为抓手,扩增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120个。”张中伟介绍,将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为资阳发展口腔医疗产业精准输送专业化高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还要建设产教融合的载体。乐至县投资1.1亿元,新建占地1.42万㎡的乐至高级职业中学产教融合园,致力于打造综合实训技能培训中心,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完善。目前,该项目已进行桩基施工,预计2026年10月全面完工。
“我们将坚持升学就业并重,全面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未来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园,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乐至高级职中党总支书记倪卫东介绍。
当下,资阳职业教育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持续向特色办学和质量办学迈进。从数据上看,2022年以来,资阳3所高职院校向相关产业和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4万人,不断为资阳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从量到质,从有到优,资阳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教育不变的指南针。面对这道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教育“民生题”,资阳将朝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全媒体记者 胡灿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