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关部门的一则消息,犹如铁锤般砸向了国企,敲得部分人的饭碗叮当作响。自从明确了对国企要进行末位淘汰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后,有人欢喜有人愁,甚至很多人已经开始在为自己寻找后路。
为何会在经济不怎么景气的时候,突然要对国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呢?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是盯着哪些人去的呢?
国企中的沙丁鱼已成为累赘
鲶鱼效应这个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挪威的人很喜欢吃沙丁鱼,鲜活的沙丁鱼要比冷冻贵出好几倍,为了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发现,在沙丁鱼中放入鲶鱼,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原本懒洋洋的沙丁鱼一见到鲶鱼的威胁,立即迅速的游动了起来,避免被鲶鱼吞食,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在很多国企中,“混日子”的风气可不算太轻,似乎每个国企中都有这样一些人存在,他们的表现非常明显:到点打卡上下班,对于安排的工作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对同事的工作配合度也不高,领导指挥不动,同事叫不动,但凡出点事情,只会甩锅,毫无担当和责任心言,就是每天的混吃等死。
他们的出现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稳定,不管企业效益如何,不论经济环境怎么样都是旱涝皆收,反正干与不干差不多,干多干少也都一样,吃的大锅饭久了,很多人都沾上了“混”的毛病和习惯。
打破高薪低能,缩短收入差距
在国企中还有一个现象,也是导致沙丁鱼出现的重要原因:好好干活,未必能拿上高薪。国企高管的首日太高了,而普通员工的收入太低,而且出现的所有裁员、降薪,都是从基层员工开始下手。
有一位国企从业人士透漏了一份国企层级薪资表,普通员工到部门经理再到省级公司高管的薪资大概比例为1∶10∶100,也就是说普通员工收入一万的时候,省级公司高管就能拿到100万,100倍的差距能让普通员工躺平吗?
一个国企的领导,他的贡献度能翻普通员工100倍吗?答案很明显,你我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你做了什么巨大的贡献,可以是普通员工的十倍百倍呢,也许科学家可以做到,但国企领导做不到。
因此这一举措也是对国企高管的一场改革,国企领导曾的待遇也在进行调整。绩效考核不仅是对人才的尊重,更能体现出公平性,不仅普通员工注入了新的活力,各企业之间也开始竞争,排名靠后的要么降薪要么卷铺盖走人。
促使国企重回正轨,让人才得到发挥
你不努力我不努力,企业如何发展;你在躺平他在躺平,企业如何竞争?这种环境也让很多年轻的人才逃离国企,因为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真正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讲,国企的吸引力是严重不足的,于是他们开始转身投入科技公司、民营公司、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公司。
很多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国企,每天看起来很忙,工作内容却十分的枯燥,就跟流水线一样,虽然忙的脚步离地,工作却是日复一日,不停的走流程、写报告、盖章,这些工作丝毫没有任何技术可言,只要认识字的基本都能干。
一个私企的优秀员工进入国企工作,他的难度其实并不大,毕竟他们是从一个内卷十分激烈的环境进去的;而一个国企员工突然去私企,他是很难适应的,因为他们在舒适区呆的时间太久了,环境都快把他养成一个废人了,根本就适应不了外界的市场竞争和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