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获悉,7月28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谛听大模型发布会”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举行。
记者了解到,“谛听”数据集是国内首个,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最大规模、样本类型和标注最为全面的地震学专业AI训练数据集之一,在落户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地震大模型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半年多时间里,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合作中,“谛听”系列地震波大模型已有了阶段性成果,获得了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量的地震波大模型,目前该模型已可投入使用,同时十亿参数量级的版本预计2024年8月完成预训练,进一步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未来,该模型的应用场景还可用于矿震监测、页岩气开采、城市地下空间结构探测、海底地震监测等多个领域。
“谛听”地震波大模型的发布对于突破中小地震波模型性能瓶颈,提高地震大数据智能处理能力和信息挖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促进地震数字经济发展,加速地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石介绍了大模型的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和优势。他谈道,“谛听”大模型依托中国地震观测网的海量数据,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显著提升了地震信号的识别准确率和速度。
长期来看,地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重大的突破往往来自对观测数据的深刻理解。目前,传统方法和中小模型均无法充分利用百TB、千TB级别的地震观测数据,而这些数据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地震学问题,只有大模型才能深入挖掘这些“宝藏”。因此,“谛听”地震波大模型有望长期为地震科学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陈石表示,第一版“谛听”地震波大模型完成了从预训练到微调完整流程的从无到有的探索,初步展示了优于中小模型的性能,为后续充分挖掘和发挥地震波大模型的优势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艳玲 供图 活动方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小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