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画中有许多经典的鸟类形象。
从迪士尼的大明星唐老鸭,到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都有很多生动的鸟类角色,同样创作过鸟类动画的手冢治虫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来详解鸟类动画的门道。
为什么鸟是一个很难描绘的形象,动画师们还这么喜欢挑战呢?
若是让我从画师的角度来写,没有什么是比鸟更难描绘的动画主角了。鸟虽然有画面效果拔群的飞翔特征,但它很难成为主角,是因为那张突出的鸟喙。
让鸟念台词很困难。它不像人类一样有嘴唇,也没有哺乳动物的口吻那样灵活的构造。从拟人化来看,爬虫类反而更简单。首先,即使鸟欢笑、生气,也不可能露出牙齿。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因此让鸟做主角时,必须彻底变得“没有鸟样儿”。至少得把喙换成柔软的口吻,不管发啥音都能应付。所以比起尖喙的鸣禽类、猛禽类,扁平喙的鸭子和琵鹭类更容易拟人化、让它们开口说话。下面,有请动画中的鸟类头号巨星——我们熟悉的唐老鸭登场。
经典动画形象唐老鸭
唐老鸭于1934年登上大银幕,在米老鼠电影中出演配角。当时他的比例非常接近鸭子,还是长长的鸭子嘴,无法自由活动。因此声音也是嘎嘎嘎的鸭叫声,没有太多加工。他以个性派演员的身份受到瞩目,是从《米老鼠的音乐会》(The Band Concert,1935)、《米奇的大歌剧》(Mickey's Grand Opera,1936)开始。这段时间,他的嘴巴变短了些,更为扁平,面部表情也变丰富了,整体上更像人类了。在《米奇的大歌剧》中,他的表演也得心应手了起来,还能同母鸡克拉拉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
初版唐老鸭形象
唐老鸭能成功当上鸟中明星,首先归功于那可爱满满的鸭子步、呆呆笨笨的躯体、滑稽的叫声以及作为家禽的亲切感;其次,迪士尼给他加上了暴躁又冒失的性格,使得唐老鸭成了超越米老鼠的个性派演员。说他是动画史上屈指可数的著名演员,恐怕也不为过。就连迪士尼也没能打造出继唐老鸭之后的第二位鸟类明星。比如迪士尼在《致候吾友》(Saludos Amigos,1942)中推出了唐老鸭的搭档——鹦鹉何塞·卡里奥卡(José Carioca),他就没能获得如此人气。
鹦鹉何塞·卡里奥卡
与唐老鸭这样的鸭子不同,那些尖喙的鸟儿,如何对它们的嘴部进行变形改造,将关系到角色的成功与否。同样在美国动画界,华特·兰茨创作出了著名的啄木鸟伍迪,他就顶着一个翘起来的喙,非常适合这只粗鲁而精明的啄木鸟,仿佛体现了他的争强好胜。另外,被强调嘴部之奇特(grotesque)的喜鹊海克与杰克(Heckle and Jeckle),那不同寻常的鸟喙突出了顽固者的讨厌之处。
被改造得恰到好处的角色,是《小飞象》中的五只乌鸦。设计师为迪士尼公司的沃德·金博尔。把乌鸦比作黑人,让他们跳起南部风格的黑人舞蹈,真是像极了黑人,金博尔也说这是自己笔下最成功的角色。
《小飞象》中的五只乌鸦
就像乌鸦=黑人的关系式一样,若要把鸟拟人化,令其展现出迷人的演技,让鸟拥有由其形象联想而来的人类性格,是一种最为稳妥的办法。譬如猫头鹰就很适合哲学家、大学教授、长老类的形象,秃鹰和安第斯神鹫则适合杀手、隐士的角色。除了这些简单的夸张处理,也有些是把鸟类的习性变得机械化。把栖息在美国中西部的走鹃夸张化,处理成如铁丝般没有生命力的角色,让其与郊狼上演追踪游戏的“BB鸟”,大概是最没有鸟样儿的鸟,跟火箭似的扬尘飞奔,鸟叫声则被喇叭一样的声音所取代。
这样举例下去,大家也许会觉得鸟在动画里相当闹腾,事实上并非如此。与猫、老鼠、猪、狗、兔子等比起来,动画中的鸟更为克制朴素。
动画中百分之九十的鸟都只是稍微露了个面,要么寥寥几笔勾画而成,要么最多也就被描绘成楚楚可怜的和平象征。原因是鸟不像野兽,没有由身形和习性中渗透出来的“毒性”,换言之就是没有凶狠的气质。
可鸟一出现在画面中,大多数平淡无奇的场景看起来也有了生气。比如一片有晚霞的普通天空,这时让候鸟在上面飞过试试,会发现有鸟飞翔的画面更有气氛。不仅把落霞的天空衬托得更美丽,也让情景看起来更精致。
不过,光是鸟飞翔的动作,在动画中画起来就很麻烦。如果用专门的数字来说明,拍打一次翅膀就必须画十二到十六张画。当鸟从近处飞远的时候,假设要拍打十次翅膀,那必须进行超过一百二十张的作画。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当然,振翅速度因鸟的种类和当时的状态而异。优秀的动画师明白画法上的区别。必须让海鸥飞得像海鸥,雕飞得像雕,鸽子飞得像鸽子,否则不管告诉观众那是什么鸟,他们都不会接受,因此画鸟的动画师们平时就要花精力观察鸟。
制作想象中的鸟,即在动画中虚构鸟类时,可不能让鸟随便乱动。如果飞行动作全部统一,就代表活动原理跟别的鸟一样。那么画鹫鹰等鸟类时,也许会以为它们跟麻雀近似,于是模仿麻雀的习性去描绘。假如巨大的猛禽跟麻雀一样飞快地扑扇着翅膀,会惹得观众不禁发笑吧。
动画不像漫画,不能用静止的镜头去概括鸟。一旦动起来,就必须在解剖学、力学上保持平衡,否则会惨不忍睹。
京都精华短期大学的设计专业有门漫画课,负责这门课的佐川教授把鸟的速写放在了课程的第一位,每天带学生去东山动物园。整整一学期都彻底花在了鸟的速写上,等学生们能随意画出鸟类的任何姿势后,接着再让学生画野兽的速写。虽然这不是动画,但佐川先生认为鸟的素描是生物素描中难度最高且极为重要的一项。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自己的作品《火鸟》动画化。纠结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火鸟”的角色一旦动起来,反而会削弱其难得的神秘奇幻形象,我担心它会变成一只普普通通的鸟。一如前述,看到静止漫画中的鸟,读者们会在心中发挥自由的想象力,但假如在动画中让它的举止模仿真实存在的鸟,那么它瞬间会沦为某种具体的鸟,我害怕这种形象会从此固定下来。可我最终还是同意了制作两部《火鸟》的电影版。一部是真人片,另一部是动画。而且,在这两部作品中,火鸟都说话了。不管用什么样的技术,都有破坏火鸟形象的风险。
手冢治虫《火鸟》
首先是火鸟飞翔的姿态,我交代动画师要画得如白鹤般清纯,如孔雀般绚烂,如白尾海雕般气派,如天鹅般充满女性气质……真是出了一堆难题。动画师瞠目结舌,一筹莫展,似乎研究了各种鸟类的实拍影片。最终采取的方式是,在不同场景下会变身成不同的鸟类而飞翔。
手冢治虫《火鸟》
最让我失望的是,和我预想的一样,漫画中捉摸不定、体积庞大的火鸟,在动画里变得又小又圆润。如此一来,它看上去就是个毫无特征、印象单薄的角色。证据便是,当火鸟与其他人物站在一起时,显得一点都不好看。动画的商品设计也差了些火候。
鸟的动画很难做,这就是《火鸟》动画化的结论。洛杉矶奥运会的吉祥物——名叫山姆的老鹰现在也被做成了动画,似乎反响平平。我参考它的形象,把明年日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吉祥物设计成了鹤,可如果做成动画,恐怕就变成平凡无奇的鹤了吧。在动画中用速写的形式画鸟似乎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摘自手冢治虫《一介平凡的影迷续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