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马德:大江南北,“佛”为何长得不一样?

0
分享至

中新社绍兴5月7日电题:大江南北,“佛”为何长得不一样?

——专访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

中新社记者 柴燕菲 邵燕飞 项菁



石窟艺术伴随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宗教信仰和情感深度交融,两千年来走出一条“中国化”路径,至今仍是洞见佛教中国化历程、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扇重要窗口。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南北方的石窟造像有何不同?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何以沟通世界文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马德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您介绍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起源和内涵?

马德:中国佛教有三大分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我们常说的“佛教中国化”主要是指汉传佛教,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具体传入时间尚有争议(西汉、东汉或秦始皇时期),可以确定的是,距今已有两千年。



  ▲2021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图为敦煌文物佛像复制品。史春阳摄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首先秉承了印度佛教造像的形式,在传承和发展中融合华夏民族的文化、思想、情感和审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艺术瑰宝。从今天看,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不仅是中国雕塑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内涵佛教信仰、哲学思想,同时又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演变、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发挥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图为敦煌文物佛像复制品。史春阳摄

中新社记者:佛教石窟艺术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何种布局和特点?

马德:佛教石窟艺术和佛教几乎同时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早期的中国佛教石窟造像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新疆,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最早开凿佛教石窟大约在东汉晚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四川乐山麻浩崖墓的浮雕坐佛像、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中的释迦说法像。



  ▲孔望山摩崖涅槃图造像。释迦牟尼位居中央,周围弟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赵鸣摄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佛教造像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巩固政权、安定民心的载体,并渗透到各个社会阶层,以佛教造像为主体的石窟也成为社会活动场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述的就是当时佛教造像盛行的景象。隋唐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佛教造像盛况空前,但发生了功能性转变,让佛国世界成为人间社会的折光反射。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庄浦明摄

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人民安居乐业,佛教造像有“菩萨如宫娃”之说,佛像面容圆润端详、神情庄严慈祥,确切地表现了盛世之美;宋朝开始提倡儒家理学,汉传佛教受到限制,开凿石窟的风气已趋衰落,造像的理想化成分减少、世俗化气息加强,甚至菩萨、罗汉、侍者都是现实人物的写照,同时藏传佛教石窟造像渐崭露头角;元、明、清时期石窟开凿逐渐衰落,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寺院都是佛教主要活动场所,佛教造像也主要在寺中供奉。洞悉这一切,都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历朝历代制度制约的影响。



  ▲唐代石刻的巅峰之作——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黄政伟摄

中新社记者:放眼中国大江南北,胖、瘦、站姿、坐姿,佛像各不相同,请问北方和南方的佛教石窟造像为何不同?

马德:佛教中国化也可以看作是佛教的本土化、社会化。以弥勒佛的造像为例,弥勒造像作为佛教的一种载体形式,是其所对应的时代和地域弥勒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它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演变历程,而且不断适应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实际上,什么样的弥勒像也是当时社会的折射,体现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一方神”的社会需要。



  ▲新昌大佛寺一景。项菁摄

比较典型的是建于1500余年前的“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三代僧人相继雕凿,历时30年建成,是如今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佛像秀骨清相、额部宽广、眉眼细长、两耳垂肩,展现出佛陀沉静、智慧、超脱的内心世界。当时的北方大造交脚弥勒菩萨,到了南方直接成为结跏趺坐的弥勒佛,实现弥勒由“一生补处”(“一生补处”为菩萨的最高阶位,意为尽此一生后即能补到佛位。)菩萨到未来佛的转变。这是因为相比当时战乱的北方,南方社会较为安定繁荣,离人们的理想社会更近,僧人审时度势,营造了下生的弥勒佛像。



  ▲2024年4月拍摄的新昌大佛寺石弥勒佛像。该佛像于公元516年建成,高达16.05米。新昌县委统战部供图

总体看,佛教传入中国南方的时间比北方晚,但发展速度比北方快。尤其是石窟造像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方在政治上相互对立,其地理、人文等各方面差异明显,导致造像艺术、弥勒信仰的差异化发展。另外,石窟造像还与窟主的信仰、艺术喜好、权贵程度及工匠技艺水平相关。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佛教石窟艺术面临哪些适应时代与社会的挑战,应如何推动其保护与传承?

马德: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瑰宝,新时代保护和传承佛教石窟艺术,要将其视为历史文物或传统文化。目前,佛教石窟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主要面临自然环境、旅游开发、历史知识、技艺和精神传承等方面问题,这也是国际共性挑战,做好保护传承可以从三方面考量:

一是注重历史知识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佛教石窟艺术内涵教义、哲学、伦理学、艺术等思想,学术界要秉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借鉴。其作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不再为众人所关注。但其蕴含的包容、奉献与创造精神,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弘扬和传承,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重庆大足石刻造像。董乃德摄

二是注重技艺的传承。流传至今的石窟艺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要详细研究和传承古人在开凿大佛时所用的技术,使其得以延续。眼下也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妥善保存石窟资料,比如敦煌壁画就依托数字修复等技术永久地保存下来。



  ▲2021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图为敦煌壁画文物复制品。史春阳摄

三是避免维修损坏和过度开发。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一些石窟建筑遭到破坏,地方政府在修缮时需“修旧如旧”,十分谨慎。还有些地方为了博取客流,随意新造佛像和佛寺,这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不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新社记者:当今时代,发扬佛教石窟文化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

马德:中国佛教文化蕴含的平等、包容等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谋而合。佛教石窟艺术从西域走向东方,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其作为纽带,理应发挥更大价值。



  ▲由敦煌研究院举办的“数字敦煌展”,运用数字化手段,将二维图像与三维模型相结合,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极限走出敦煌。杨艳敏摄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莫高窟艺术及藏经洞文物记录了古代欧亚的中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在此汇流。如今,依据敦煌研究院向全球发布的“数字敦煌”项目,民众在网上就能看到精美的洞窟壁画。早在唐代,高僧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述与传播佛学理论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日本佛学、建筑、雕塑的发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事件。再如,星云大师开创台湾佛光山后,又在全球创设300余间寺院,将包括佛教造像艺术在内的“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均为可圈可点之举。(完)



  ▲2024甲辰龙年春节期间,美国著名佛教圣地佛光山西来寺举办礼千佛法会和“欢喜龙”平安灯会等丰富活动,各族裔民众欢聚一堂共庆龙年新春。张朔摄

受访者简介:



  ▲马德,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河西学院“祁连学者”特聘教授。从事敦煌石窟、文献、历史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出版《中古敦煌佛教社会化论略》等10余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诡异的一幕:中产又可以开滴滴了,中国人排队出国……

诡异的一幕:中产又可以开滴滴了,中国人排队出国……

智谷趋势
2024-06-16 15:50:48
瑞士峰会传来消息,好家伙,幸亏中国没去参加,普京早就布好局了

瑞士峰会传来消息,好家伙,幸亏中国没去参加,普京早就布好局了

千里持剑
2024-06-15 12:53:07
一家三口因没系安全带遭交警殴打,71岁老人肋骨被打断,官方回应

一家三口因没系安全带遭交警殴打,71岁老人肋骨被打断,官方回应

洛洛女巫
2024-06-16 11:41:32
以色列遭电磁脉冲攻击,各国网友评论亮了!韩国网友评论依然在线

以色列遭电磁脉冲攻击,各国网友评论亮了!韩国网友评论依然在线

战域笔墨
2024-06-16 17:25:53
打虎不停歇:今年已有唐一军、唐仁健、苟仲文、吴英杰4名正部级被查

打虎不停歇:今年已有唐一军、唐仁健、苟仲文、吴英杰4名正部级被查

澎湃新闻
2024-06-16 15:26:26
再次爆料!美国媒体:3名中国游泳选手呈阳性,2人是东京奥运冠军

再次爆料!美国媒体:3名中国游泳选手呈阳性,2人是东京奥运冠军

体坛知识分子
2024-06-16 06:20:02
高温下的印度光伏,是教科书一般的“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高温下的印度光伏,是教科书一般的“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醉井观商
2024-06-16 17:44:55
惨不忍睹!广东车祸现场惊现500吨吊车吊臂砸中小车,二人丧生。

惨不忍睹!广东车祸现场惊现500吨吊车吊臂砸中小车,二人丧生。

小毅讲历史
2024-06-16 19:01:50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华庭讲美食
2024-06-16 10:58:39
冒充职业球员?欧洲杯惊现200多斤大胖子 当年差点加盟中超

冒充职业球员?欧洲杯惊现200多斤大胖子 当年差点加盟中超

球事百科吖
2024-06-16 00:04:33
视频疯传!外媒:G7峰会上意总理向马克龙投去“死亡凝视”,两人“争执”曝光

视频疯传!外媒:G7峰会上意总理向马克龙投去“死亡凝视”,两人“争执”曝光

环球网资讯
2024-06-16 13:41:16
明晚开播!60集武侠大剧来袭,看清演员阵容,终于可以熬夜追剧了

明晚开播!60集武侠大剧来袭,看清演员阵容,终于可以熬夜追剧了

猪猪侃娱乐
2024-06-16 14:50:19
就在各大高校扭扭捏捏,酝酿怎么收姜萍时,哈佛已经下手了....

就在各大高校扭扭捏捏,酝酿怎么收姜萍时,哈佛已经下手了....

看界馆
2024-06-16 12:34:34
被俄罗斯企业骗了?浙江国企买的铜没到,1.1亿元货款也没了?

被俄罗斯企业骗了?浙江国企买的铜没到,1.1亿元货款也没了?

王五说说看
2024-06-16 15:12:41
马英九悄然无声将“台湾省”三字抹掉

马英九悄然无声将“台湾省”三字抹掉

雪中风车
2024-06-16 16:55:00
利空来袭!A股明天惨了?大盘3000点不保?

利空来袭!A股明天惨了?大盘3000点不保?

风风顺顺
2024-06-16 17:32:40
瑞士和平峰会开幕:世界格局已定,剔出个体请系好安全带努力活着

瑞士和平峰会开幕:世界格局已定,剔出个体请系好安全带努力活着

大风文字
2024-06-16 16:55:10
女性私处的“芳草”,竟然是越“浓密”越“渴望”?

女性私处的“芳草”,竟然是越“浓密”越“渴望”?

水白头
2024-06-16 00:06:07
姜萍圆梦大学不止职教高考,江苏教育主管部门回应

姜萍圆梦大学不止职教高考,江苏教育主管部门回应

齐鲁壹点
2024-06-16 14:58:15
首次!大批俄军被包围,“正处于投降的边缘”

首次!大批俄军被包围,“正处于投降的边缘”

近距离
2024-06-16 13:12:55
2024-06-16 20:54:44
中新社华舆
中新社华舆
华舆是全球华人的资讯总汇
43975文章数 1119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G7峰会上特鲁多口误:将努力确保乌克兰承担责任

头条要闻

G7峰会上特鲁多口误:将努力确保乌克兰承担责任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游戏
手机
时尚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IGN分享《AC影》弥助头盔推文 网友:他不是武士

手机要闻

iOS18来了,苹果的新一轮降价也来了!赶紧上车!

伊姐周日热推:电影《沙漏》;动漫《眷思量2》......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