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141)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阶段,志愿军采取的是运动战的方式,许多人对于阵地防御还缺乏信心。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开始后,为什么志愿军能完成防御任务,并能粉碎敌军的“秋季攻势”呢?
决定坚守三八线,以反复争夺守住阵地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在双方会谈中,美方就军事分界线的划分提出了“海空补偿”的无理要求,要求中朝军队撤出1.2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使谈判无法进行。为打掉敌方的气焰,经中央军委同意,志愿军总部拟定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计划。从8月18日开始,“联合国军”却首先在东线50公里战线上对朝鲜人民军发起了“夏季攻势”。随后,从9月29 日至10月22日,“联合国军”又集中九个师对西线和中线近200公里的志愿军四个军的阵地发起了大规模的“秋季攻势”。抗击敌“秋季攻势”的战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空前规模的阵地防御战役。
“联合国军”发起“秋季攻势”的同时,美军又集中航空兵对朝鲜北部交通线展开了空中“绞杀战”,其战略目的是以前后方的双重打击将战线北推。此时,毛泽东已经确定了实施战略防御,坚守三八线至三八点五度线的方针,目的是迫使敌方接受以三八线停战或现地停战。从这一战略目的出发,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在指挥和部署上都立足于必须坚守现有阵地,如因坚守困难而被迫后撤,也要迅速组织反击夺回失地。
当时,志愿军第一线兵力略多于进攻之敌,对方火力强度却超过志愿军10倍以上。志愿军在前沿挖掘的坑道工事还很少,主要依托野战工事作战,又普遍缺少阵地防御战的经验。在此不利情况下,部队首长决定采取带有坚守性质的机动防御,在前沿一般以少量部队疏散配置,在二线保持强大的预备队,以反复争夺来守住阵地。阵地白天失守后,乘敌立足未稳来不及修筑强固工事,就马上利用夜间反击夺回。进行这种反复争夺战,志愿军伤亡虽然比较大,对方损失也不小。由于中国方面兵力数量占优势且后备兵员雄厚,如此拼人力消耗对已有利。美国军方事后也总结说:“敌人顽强防守,往往战斗至最后一人,使骑1师付出了重大代价。情况往往是,美军攻占了作战目标之后,兵力不足以抵抗敌方随之而来的强大反冲击。”经过20天争夺战,西线美英军仅前进了3-4公里,因损失过大被迫停止攻击。
粉碎“坦克楔入战”,迫敌停止攻势
10月8日至10月25日,“联合国军”又以六个师(内有三个美军师、三个南朝鲜师)在东线向志愿军第20兵团和人民军第5军团一部的阵地发起进攻。
志愿军第20兵团于9月间和10月初接替了久战疲劳的第27军和人民军第5军团在东线的阵地,部队刚接防时还未及适应环境和加固工事,就投入抗击敌“坦克楔入战”的紧张战斗之中。10月13日至10月25日,在第67军防御的 27 公里宽的阵地前,美军便出动了280余辆坦克发起攻击,每天还发射炮弹5-10万发,出动飞机达100-130架次。这次攻势,也是朝鲜战争中美军最大规模的一次使用坦克作战。
面对敌军坦克和步兵协同攻击,志愿军第67军边打边补充,边抢修工事,白天失去的阵地再以夜间反击夺回。各师、各团又组织了反坦克队,在道路上设置了大量障碍,有效降低了敌坦克前进的速度。经10昼夜激战,敌人推进了6~9公里后即被阻住。美军因其“坦克楔入战”损失较大而战果有限,在此后再也未敢使用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实行穿插。
美方发动的“秋季攻势”和与此同时进行的空中“绞杀战”,并未能达到改变战场态势的目的。“联合国军”在一个月的进攻中一共只夺占了 467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长达250公里的战线上平均推进了不足2公里,而距鸭绿江的直线距离还有400公里。当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莱德雷曾讥笑说:“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光景才能达到鸭绿江。”李奇微后来也承认:“这些进攻行动增加了美军的伤亡,结果在国内,尤其在国会中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国会,人们认为,总的形势并无明显的改善,不值得付出如此重大的伤亡。”损失重大却进展甚微的“联合国军”,于10月末被迫转入防御。
解决了“能不能守”,达成就地停战协议
志愿军在朝鲜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攻势”,使中央军委感到十分欣慰。正如毛泽东后来总结的那样: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
志愿军出国后,能不能打的问题通过第一、第二次战役解决后,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在敌人占绝对优势的火力面前,志愿军能否守得住阵地。通过秋季成功的防御作战,“能守”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阵地防御战的实践还证明,志愿军付出的代价比打运动战还小,同时也能达到大量杀伤敌人的目的。根据当时中方的统计数字,运动战期间敌我双方人员损失数基本相等,而在夏秋季的阵地战期间杀伤敌人约25万人,己方伤亡共9.1万人,敌我人员损失比为2.7:1。从物资消耗来看,打阵地战也比运动战期间少得多。既然打阵地战更有利于实现守住朝鲜北部的战略目标,原定以运动战形式进行反攻的第六次战役也无实施的必要。10月29日,志愿军首长正式通知各部队,11月至今年底(特别有利情况除外),不准备进行全线大反攻战役,原先拟定的第六次战役计划至此正式取消。
为了显示力量以利谈判,志愿军司令部于10月底又指示前线6个军发动局部反击。10月30日至11月下旬,前线部队进行了34次进攻战,每次以歼灭敌人一个连、一个营为目标,经反复争夺,最后夺回并巩固占领了9处阵地。
志愿军于 1951年秋季进行的攻防作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显示出中朝军队完全可以守住现有的战线。美方索要1.2万平方公里土地,经大规模进攻只夺占了646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夏、秋两次攻势),不得不放弃“海空补偿”的要求,并于11月27日同意了朝中方面提出的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这对于中朝方面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很大的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