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吴翠霞投稿:
我今年53岁,年轻时候我最恨我妈偏心我哥,发誓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谁也不偏。
可真自己当妈才明白,偏心儿子是刻在普通人家骨子里的,也不是不爱女儿,是总觉得儿子“更需要”。
![]()
我娘家在一小镇上,家里一共就两个孩子,在我上面有个大我3岁的哥哥。
我妈总说我最懂事,是他们的贴心小棉袄,然而自打有记忆以来,我这个小棉袄却从来没穿过好布料。
打小我都是捡哥哥穿过的衣服改的,或者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不要的衣服穿,最多也就一年有一次买新衣服的机会。而我妈对我哥呢,总是不一样,虽然他也要穿别人家的旧衣服,但每年他总会比我多两三件新衣服穿。
每当看着哥哥又穿新衣服了,我就会闹着也要,可我妈却会这样说:
“你哥长得壮,别人家的衣服穿不了”“你哥是男丁,得穿的体面”“你哥穿不了多久,就穿不了了,到时候我拿来改一下,不就是你的了?”
在吃的方面,他们还是一碗水端平的,从没让我和哥饿着,我哥有的,我也会有。然而,在资源安排上,他们还是偏心了。
![]()
当年我初中毕业,本来可以去表舅那个五金厂工作的,当时那个厂正好缺个闲职,我非常合适的。可我妈却把这个工作给了哥哥,嘴上说我还小有的是机会,甚至还说那个厂不适合我,会给我安排更好的工作。
可那个工作岗位,就是个后勤的闲置,又不是干什么苦累活的。
后来,我虽然被父母安排了一个工作机会,但这工作,我并不喜欢,是去制衣厂裁缝机的。我妈说还把这工作说的很好:“女孩子家家的,学门针线活,将来嫁人时,婆家也中意,并且随便摆个摊也能养活自己。”
我这个人,心思不细,一点也不喜欢针线活,但也没啥合适的出路,就蹲在缝纫机前踩了三年,终于适应了下来。
每次发工资时,我和我哥的情况大不同,我的工资是留点零花和生活费,其他都得上交,一直到我出嫁前。而我哥呢,刚开始只需要交一半,而谈了女朋友后,就不用交钱了,自己挣钱自己花。
我对此抱怨过几句,我妈就说:“你哥是要成家的,到时候花钱会很多,而你不一样,以后嫁人啥也不用!”
![]()
1991年我哥结婚,我妈把老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还为他们买了“三大件”:缝纫机、黑白电视机、双缸洗衣机,光彩礼就给了一千二。
为了凑钱,我妈把外婆留给她的金镯子都卖了,也跟我要了几百块的私房钱,说是借的,以后我嫁人了就会还。
可过了四年,轮到我出嫁了,我妈却没给我多少陪嫁,我婆家给了他们3000的彩礼,他们就回了我800元的红包,和正常的陪嫁之物,什么被子、水桶,水壶。
我老公家是农村的,看到陪嫁就知道我家的情况,虽没说什么,但婆婆后来总在我面前说“谁家姑娘出嫁不陪点像样的东西”。
面对这样的不平衡,我妈总会说,他们也没办法,要是有钱,肯定会给我和我哥一样的排场。
![]()
我生儿子那年我妈来照顾我,反复叮嘱“孩子要富养,将来才能有底气”。后来我二胎生了个女儿,她又说“女孩子要想懂事,不能太娇惯,不然以后会受委屈的”。
我那时候听到她这么说,就觉得他们思想太不好了,并拍着胸脯保证:我儿子有的,我女儿一定也有,绝不让她走我的老路。
说实话,我的一儿一女还小的时候,我对他们真的是一碗水端平的,儿子买了一件新衣服,我再怎样也要给女儿也买一件,吃喝就不用说了,做什么好吃的,都会平均分,谁都不能多。
那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做到了一视同仁,没有像我妈那样偏心儿子,可直到孩子们长大后,我才发现,不管我如何克制偏心,最后还是让女儿吃了亏。
![]()
8年前,儿子结婚时,儿媳那边要求在县城买一套房,外加二十万彩礼。我和老伴手里头只攒了60万,首付一套房子要40万,另外装修又要15万,这加上彩礼20万,根本不够。
那时候,我就想让亲家少要点彩礼,这样我们也可以跟亲戚朋友借一借。
可亲家偏不,说20万在他们那边算最基本的。我也跟儿子诉苦,表示家里真的拿不出那么多,要不这婚先不结,可儿子却对儿媳爱得死去活来,说:“妈,我就只喜欢她一个,娶不了她,我就不结婚了!”
看着儿子这样,我真怕他放弃了这段婚事,以后真结不了婚了,于是我们就拉下老脸借遍了亲戚朋友,硬是把儿子结婚钱给凑齐了。
前年轮到女儿结婚时,女婿那直接买了房和车子,就要我们帮忙出装修费,也就九万的事,可我们为了还儿子的结婚债,没存下多少钱,只能拿出5万。
把这钱给女婿的时候,女婿没说什么,但我女儿却没个好脸色,事后就跑回家来跟我们抱怨:“妈,我哥结婚你们为他花了近百万,怎么我嫁人,就要个9万的装修费用,你都不肯多出一点?”
我跟女儿解释:“你哥成家不容易,不帮他买房,他可能就娶不上媳妇了,而你是女人不一样,没房也能嫁,所以,妈不是偏心,是实在没能力啊。”
我曾经最恨我妈偏心,如今却也成了和她一样的人,让儿子吃福,让女儿吃亏。
![]()
经历了儿女结婚这么一遭,我才明白:父母不是不爱女儿,而是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太高,要买房、要买车、要撑起一个家,父母不帮衬着,他们可能就娶不上媳妇,日子也难过得顺遂。可对于女人来说?好像只要懂事、能过日子,又没有陪嫁和支持,一样都能嫁出去,一样能跟随男方过日子。
这些年我常常在想,要是家里特别有钱就好了,这样就能花一百万给儿子结婚,也能给一百万给女儿出嫁,就不用让女儿受委屈了。可现实是,对于我们普通家庭而言,一辈子只能攒那么点钱,最后也只能先顾着“更需要”的儿子。
因此人过五十才会慢慢懂得,所谓的一视同仁,在现实面前是很难做到的。很多说“儿女一样疼”的父母,不管过去有多么平衡这种关系,但最后都可能会变成我一样,偷偷偏着儿子,把亏欠留给女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