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症状比例较大上海保卫战时期明显升高,为什么?

0
分享至

资料图

  2022年最后一天,是周六,陈尔真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查房、开会、诊治患者,直到2023年元旦零点。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新冠救治专家组成员,这位抗疫老将的注意力分成两部分。一面是医院,面对剧增的患者,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不断降低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救治效率;一面是基层,指导社区医疗机构提升救治水平,尽早有效干预,分层分类规范诊疗。两边目标一致:防重症!降死亡!

  流程如何优化?基层如何阻断重症?医护最需要什么支持?12月31日深夜,陈尔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专访。

  大江东:瑞金医院目前急诊情形如何?新冠患者占比多少?重症、危重症患者多吗?医院内部如何优化救治流程?

  陈尔真:这些天,我院急诊服务量翻倍,平常日均约800人次,现在达到1600人次。但发热门诊从每日600多人次降到100多。我们开出了新冠专病门诊,每天也有400人次左右就诊。

  1600人次急诊患者有80%与新冠相关;65岁以上的脆弱人群占45%到50%,有肺炎表现的占50%左右。每天到院救护车有100多辆。每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约10%左右,绝大部分有基础病,或是老年人。

  医院扩大了急诊容量,从原来4个诊间扩大到8个,并抽调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增援,尤其急诊抢救室增加很多人手。我们把感染肺科大楼全部腾出,收治新冠患者,其中有重症监护室、亚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3类。目前每天收治患者达到80位左右,高的时候有100来个。分类病房设置有很好的分流作用,减少了急诊患者滞留,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好救治。

  我们建立专班筛查,及时发现有重症风险的患者。对重症和危重症,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从一般对症处理到氧疗、抗病毒治疗、适当的激素、器官功能的监测,有条件的进行俯卧位通气,全力救治。

  尽管服务量剧增,救治工作仍在平稳、安全、有序展开。

资料图

  大江东:此前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症高峰已经慢慢出现,应对这种变化,医疗机构应该如何作出调整?

  陈尔真:重症患者增加,对医疗机构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就是简化流程。以前的急诊,患者要先预检,再挂号,再去诊间,医生再开检查,结果出来再到诊间复核,复核后开药,开药后再治疗,要排好几次队。

  现在,我们建立了急诊的疑似患者筛查流程。预检时,患者一挂号就把检查项目全部开好,包括新冠相关的必查项目,比如心电图、胸部CT、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蛋白,这样能及时鉴别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肺炎、心脏损害。我们会对结果分类为有基础病及无基础病;同时进行年龄分层,小于50岁,50岁至59岁,60岁至69岁,70岁至79岁, 以及80岁以上,根据分类和分层来判断患者是否高危。

  这些流程优化以后,我们大大提升了效率。优化前,急诊单日1200人次时,患者要等待3到4个小时才能完成诊疗;优化后,即便急诊人次上升到单日1600人次,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诊疗了。

  大江东:上海社区卫生中心也迎来大量新冠患者,就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哪些措施和手段可以尽量阻止患者进展为重症?

  陈尔真:上海对此作了大量工作,希望充分发挥三级诊疗体系的功能,让大部分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在社区得到治疗,2000多个社区医疗机构开启了发热门诊,为初筛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社区医疗机构也按照分层分类管理,对轻症居家治疗给予指导;对普通型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有风险或危重患者及时往上级医院转诊。

  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早期识别预警体系,要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甄别能力。上海的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包括我跟张文宏教授在内,正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一系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让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如何识别患者是否有高危因素,如何进行早期规范救治。

  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层面的救治能力建设,抗病毒药已经广泛发抵社区,争取第一时间用药。这个药越早用效果越好,如果超过5天,药效会打折扣。

  社区医生可以及时为患者分类诊断,及时有效干预。有些社区卫生中心除了抗病毒药,还可以对症处理,包括氧疗、激素的使用,能够有效阻断一些高危患者进展为重症,降低对二三级医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落实“防重症、降死亡”的目标。

2022年4月6日,陈尔真在“四叶草”方舱接受大江东采访。顾海民摄

  大江东:很多不同科室医生走上新冠治疗一线,如何提升“跨界”医护工作者的新冠救治能力?

  陈尔真:当下,医疗服务量剧增,相关专业医护数量明显缺乏,加上很多医务人员也感染了需要休息,这就需要调动更多医务人员参与救治。经过3年抗疫,医务人员对新冠都有一定认识。在医学院,内科是基础,包括肺炎诊治,每个人都学过。

  治疗新冠,主要是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引领其他科室来支援的团队。

  我们对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新冠感染诊疗规范流程进行强化培训,非专业科室医务人员能基本掌握,还有专家组指导,可以胜任普通型患者的诊治。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还是需要急诊、重症、呼吸、感染这四个专科来做主导。我们采取分类救治,支援团队负责普通型患者救治,我们加强了质量管控,救治过程中多学科专家团队,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可能转重症的患者,并转到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或者病房救治,避免观察不到位、救治不到位,努力降低重症甚至死亡风险。

  大江东:此前医生、护士感染较多,现在瑞金医院医护返岗情况如何?医护人员最急需什么?

  陈尔真:12月中旬,很多医务人员感染,不少人发高烧、全身痛,进展成肺炎的也有,影响了我们的战斗力。但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基本都是烧一退就返岗一线。最困难的时候,超过一半的人员不在岗,现在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因感染未返岗,返岗率明显提升。但人手依然紧张,所有医务人员都是“白加黑,5+2”,每天都工作12小时。

  生命至上,职责所在,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我们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医疗服务量在增加,每个医护都在超负荷工作,可能有时服务不到位,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患者健康。只要团结一致,一定能够胜利。

资料图

  大江东:很多人胸闷气短就去医院拍CT,是否有必要性?什么情况建议去医院?治愈患者回家,还需要戴口罩吗?“阳”了,不太有症状的老人应注意什么?

  陈尔真:CT确实是影像学上判断有否肺炎的关键手段。按照四种分型,轻型没有肺炎表现,普通型有肺炎表现,重症和危重型也有相关指征。绝大部分患者,尤其年轻人,发生肺炎的机率非常非常低,除非有明显肺炎症状,一般没必要做CT。

  高危患者必须进行CT筛查,如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CT阳性(显示有肺炎)占比较高。请一定听医生的,医生会判断你需不需要做CT,有的人不发烧,有点咳嗽,咳长了会有点胸闷,但没有气急,白细胞等血常规也好,没有淋巴细胞下降,氧饱和度也好,那没必要做CT。盲目涌向医院,挤占医疗资源,会影响真正需要救治的人。

  “阳康”们在家里没必要戴口罩。但是,在人群聚集地还是要戴。我看过海外一项研究,80多万人的样本,二次感染率在2%到3%。这可能跟两次感染间隔时间,以及感染者免疫功能有关,为了你的健康,请坚持“三件套”“五还要”。

  阳了但不太有症状的老人,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都在下降,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和年轻人不同。可能肺炎已经发生,却只是昏昏欲睡,反应慢了,行动不便了。尤其要关注独居老人。血氧仪可以监测,但也不是万能的,还要观察老人是不是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皮肤黏膜是否发生改变,嘴唇、指甲颜色是不是有点发紫。如伴有持续发烧、咳嗽、胸痛,风险就更大了,就要到医院,通过CT等方式看看肺部有无炎症。

  大江东:很好奇,您感染过吗?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您参与建设过7个方舱,我们也采访过您主持医疗救治的方舱,发现感染者有跳广场舞,有唱歌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挺高,现在大家都觉得有症状比例明显升高,为什么?

  陈尔真:新冠病毒对于人类来说,普遍易感,不同的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不一样。我感染过,症状非常轻,发烧到38.5度,半天就好了,没有头痛、肌肉痛,可能跟我打全程疫苗有关,也可能碰到的病毒载量较少。

  现在看来,确实和大上海保卫战时期不太一样。当时上海60多万感染者,是通过核酸全检筛查出来的,其中隔离在方舱的,很多是无症状。现在上海疫情传播范围非常广,可能已达人口的70%,超过当时的二三十倍了。从绝对数来说,大家必然感到,有症状的人比较多。

  对于这一波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数据统计研判。

责任编辑:张少虎_NB3064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试训效果很不理想!西班牙内线新星在完成森林狼试训后决定退选?

试训效果很不理想!西班牙内线新星在完成森林狼试训后决定退选?

稻谷与小麦
2024-06-18 01:30:02
拷问计划生育:50年前7亿人口担心增长;50年后14亿人口担忧下降

拷问计划生育:50年前7亿人口担心增长;50年后14亿人口担忧下降

雪中风车
2024-06-15 08:28:33
又一个反美先锋!比伊朗更强硬!送给中国“厚礼”,让美无计可施

又一个反美先锋!比伊朗更强硬!送给中国“厚礼”,让美无计可施

星辰故事屋
2024-06-17 19:13:55
国家动真格了?刺激买房无果后,黄奇帆提“好方案”,获网友支持

国家动真格了?刺激买房无果后,黄奇帆提“好方案”,获网友支持

林子说事
2024-06-16 13:05:40
美防长对中国提出“紧急要求”,洪秀柱:台湾恐不会有下一次选举

美防长对中国提出“紧急要求”,洪秀柱:台湾恐不会有下一次选举

历史有些冷
2024-06-17 08:10:03
马蓉刚走又来了冯清,倒霉的王宝强,终究还是绕不过“女人坑”

马蓉刚走又来了冯清,倒霉的王宝强,终究还是绕不过“女人坑”

娱乐白名单
2024-06-13 10:25:31
特斯拉:我是怎么把和比亚迪一样的成本卖出宝马价格的?

特斯拉:我是怎么把和比亚迪一样的成本卖出宝马价格的?

小希说剧呀
2024-06-05 15:58:54
从夜景灯光图看浙江省11座城市发展现状

从夜景灯光图看浙江省11座城市发展现状

辽宁打工者谈城市发展
2024-06-17 16:35:58
安卓一哥 HTC 突发新机!这价格把我看傻了

安卓一哥 HTC 突发新机!这价格把我看傻了

科技狐
2024-06-17 16:17:32
欧洲杯最大热门首胜,1-0!世界第2肉搏大战,姆巴佩血染赛场

欧洲杯最大热门首胜,1-0!世界第2肉搏大战,姆巴佩血染赛场

阿柒体讯
2024-06-18 05:30:34
这回闹大了!农夫山泉制定送娃回家行动,结果惹怒全网进行抵制

这回闹大了!农夫山泉制定送娃回家行动,结果惹怒全网进行抵制

沫姐美食记
2024-06-18 02:22:53
韦德:08绿军首年即夺冠很罕见 所以他们一提到就像赢了12冠一样

韦德:08绿军首年即夺冠很罕见 所以他们一提到就像赢了12冠一样

直播吧
2024-06-18 00:40:16
老草啃嫩牛!杰伦-格林与大17岁女友遛娃,阿里纳斯在后排

老草啃嫩牛!杰伦-格林与大17岁女友遛娃,阿里纳斯在后排

小匠说个球
2024-06-16 16:31:15
乌军创历史 俄遭巨大打击

乌军创历史 俄遭巨大打击

小新在洗手间
2024-06-17 17:17:04
塞维利亚官方:38岁拉莫斯合同到期离队

塞维利亚官方:38岁拉莫斯合同到期离队

直播吧
2024-06-17 19:09:10
无法理解!手握三枚总冠军戒指,28岁却被裁掉,他的巅峰这么短?

无法理解!手握三枚总冠军戒指,28岁却被裁掉,他的巅峰这么短?

球毛鬼胎
2024-06-11 13:08:04
苏州将破5000亿,佛山大跌37%!2024年1-4月出口城市20强排行出炉

苏州将破5000亿,佛山大跌37%!2024年1-4月出口城市20强排行出炉

水又木二
2024-06-17 13:16:50
在北京 “公园20分钟”有1065个选择

在北京 “公园20分钟”有1065个选择

新京报
2024-06-17 01:33:08
在日华人涌入日本海边「赶海」 大捞龙虾鲍鱼,当地居民气炸!

在日华人涌入日本海边「赶海」 大捞龙虾鲍鱼,当地居民气炸!

日本物语
2024-06-17 20:28:51
大明星秦日天伊某静夫妻原来是“慕马案”中马向东家的亲属

大明星秦日天伊某静夫妻原来是“慕马案”中马向东家的亲属

说课说科普
2024-06-18 00:12:36
2024-06-18 06:24:49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选择上海的理由
453620文章数 5404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欧洲杯-姆巴佩造乌龙+受伤离场 法国1-0奥地利

头条要闻

欧洲杯-姆巴佩造乌龙+受伤离场 法国1-0奥地利

体育要闻

飞翔的斗牛士 如今也迎来最后一舞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人均养老金上调3% 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房产
时尚
公开课

手机要闻

iPhone 15 Pro Max喜提iOS 18:神经网络引擎性能提升明显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房产要闻

强!全国第三!海口房价正在止跌!

永不过时的高级感,这个风格已经美了20年了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