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雷军这本小米商业实验的「论文」,该怎么看?

0
分享至

都说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正在消失,但互联网的思想和方法,不能被「狗熊掰棒子」地遗忘。


文 | 张鹏

最近私下和雷军聊了聊他 8 月份出的新书《小米创业思考》。

这个事情的起点是我很好奇这本书,为何与 2 年前小米企业传记型的那本《一往无前》如此风格迥异。

记得一个月前拿到审读版的「白皮书」的时候,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个结构化梳理的「论文」,准确的说,是对小米 12 年极致互联网实验的方法论梳理和分析。

后来和雷总有过一些私下探讨,让我理解了这本书诞生的初衷。在这本我认为近年来最真诚的企业家著作里面,有一些值得「敲黑板」的核心要点。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小米创业思考》,可以把这篇文章当成个「领读」材料参考下。

01

从「一场传奇」

到真实的「实验」

2011 年,雷军在第一代小米手机发布前夕,我邀请他来过极客公园做过一次访谈。在朝阳公园「索尼探梦」的地下室,雷军第一次公开详细讲述了他用互联网颠覆手机行业的创业设想,那时候,他已经明确提到了「铁人三项」模式(硬件为本,软件、互联网服务为依托),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听起来信心满满。但是当我问「有多少人被雷军说服了?」现场却举手者寥寥。

雷军对这段经历印象很深,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个细节。但互联网出身、从未有过硬件经验的雷军,还是靠着一个不一样的方法论,在这个全球几乎竞争最激烈的商业赛道。迅速创造了一个全球 500 强体量的公司。

这听起来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但在雷军看来,小米这 12 年的互联网实验结果,不只是一个全球 500 强就总结完了。小米用到的方法、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的边界(何时有效、何时无效),值得认真做一些总结。

雷军很喜欢「实验」这个定义,他觉得小米创立的前四年,他实验得「最激进」,现在看来,甚至为此留下了一些坑要填。但他觉得这不是因为他当时「不知道商业规则」,或者是「一个情商很差的人」,他就是想试一下实验能不能做成,效率能极致到什么程度。

最开始,这本《小米创业思考》曾写成一本偏互联网方法论的理论书,但调子成了「雷总首部商业著作」。「(同事)就说要有高度、有深度、高屋建瓴,要有经济学家的眼光、哲学家般的睿智,唉呀,我说这个完全不是我吧!」雷军说大概纠结了一年以后,确定要把书的调子降下来,就写一本朴实的书,真实回顾小米走过的路,变成一个可以「开源共享的」互联网实验的论文。

据说这本书在出版前经历了完整的四轮审读,一共请了 30、40 位小米 12 年实验的亲历者,而他们提的大部分意见都被吸收采纳了,这意味着视角不只是雷军个人的。

所以《小米创业思考》更像一篇「论文」。这意味着它没有那么多故事性,更多是方法论的总结梳理——用雷军的话说,「这不是一本畅销书,甚至我都觉得可能不是一本大家能读得下去的书。」

但雷军觉得认真朴素地把小米的实验总结清楚才是他的目标。因为这本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向内部传递小米两年前那次最重要的复盘思考。

2020 年,正值疫情期间,也是小米十周年。疫情之下,雷军说他是有很大焦虑的。虽然 2019 年,公司年营收突破了 2000 亿元,跻身最年轻的《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团队多少也「财富自由」,可以说创业已经从「攻业」转向「守业」。

当时的雷军依然感到迷茫:他思考的是,面对新的环境局势,小米还能延续过去的成功吗?未来小米该怎么走?「其实是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如何解决成长焦虑的问题。」他在书里写道。

在这个迷茫期,他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就是十周年反思。

当时放眼四周,小米几乎没有可以参考学习的对象。在世界 500 强企业里,小米是最年轻的,其他企业基本都延续了好几代。「我们面对的问题,没有多少(公司)可以交流,没人有答案。」雷军说。小米只能从自己身上学习,「见招拆招、一点点去构建。」

2020 年初的整整半年,雷军带着高管团队进行了一轮轮反复的复盘和反思。据他说很多次都是从晚上 8 点讨论到凌晨 4 点,像这样的会议,雷军至少参加过 15 次。

大家讨论的问题很深入、很直接,但核心就是回答:「我(小米)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雷军说,回到原点思考非常重要。因为无论创业者的初心如何,经过五年、十年,一定会被残酷的现实扭曲。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卷」得不得了,他形容公司就像「套上绳索的牛」,受到外界各种作用力的拉扯,很容易忘了初心。

而这次反思的结果,就是《小米创业思考》的内容雏形。它需要梳理清楚小米到底在做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哪些是值得坚持的方法?哪些是实验里看清的边界?这是一定要说清楚的。

这次反思让小米收获巨大。雷军甚至觉得所有创业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值得花足够的时间这样反思一遍——不是那种找个周末开个会的形式,而是真正敢于花足够的时间讨论的足够通透,「保证凤凰涅槃。」雷军觉得正是因为那半年的反思,小米从容地面对了过去三年的环境变化。

雷军希望将这次反思的结果在内部传递下去。他首先写了一个大约可以讲两小时的 PPT,在内部做过两、三次的分享。但他发现,这些内容对全员还是不够完整的。最后,他想到干脆将它整理成一本书。「我愿意花这么大代价写这本书,(把它)排在我优先级的前十,就是希望统一思想。」雷军说。而统一思想就需要足够充分的信息和更加完整的逻辑。

所以说这本书是破除一些「传奇光环」后,记录了小米方法论的核心真相,甚至是希望在组织内传承的「源代码」也不为过。

02

「性价比」

误读与真相

我其实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雷军至今无法释怀的是,创业最初他为小米自豪地、旗帜鲜明地喊出「性价比」的口号,这却成为外界对小米最大的误读。

雷军说,性价比是一个比较概念,它意味着:同样的价钱,性能更好。同样的性能,价钱更优。「这是不是商业圣经?除了奢侈品,有任何公司不做性价比吗?」雷军说。

2010 年创业之初,雷军看到了中国制造业「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现状。他认为,中国制造业并不缺工匠精神、也不缺创新意识、更不缺成本控制能力。本质上缺的是商业运作效率。他总结,小米只干了一件事:即通过一场极致的效率革命,为用户提供了极致的「性价比」产品。

本质上说,他希望实现的是减少与用户的商业博弈,建立了真正的商业信任。最终的目标其实是为了提升效率,而且效率又是一个创业者最应该创造的东西。

当外界总是将性价比跟「便宜」、「中低端」联系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把它擦干净了。」雷军对此多少是有些苦闷的。

从这本书里呈现的逻辑来看,小米是这样发动这场效率革命的:

第一,走「爆品」模式,当商品出货量足够大,就可以分摊每件商品的研发成本;第二,靠产品口碑和电商直销,省下营销、销售等环节费用;第三,加快资金流速,让公司沉淀、可调用的资金更多,提高公司的收益率。

而更核心的是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虽然在硬件上「不赚钱」,但在软件、互联网服务上赚钱。整体来看,小米的收入和利润都不低。

总结起来,小米实际是用一套相当复杂的系统,达成了客户、员工、股东等多方满意的平衡。雷军说,这极其考验创业者的管理和商业模式驾驭能力,「我干(小米)的时候已经干了 20 多年,跨了几个行业,但如果(创业者)初次干就很难干起来。」他说。

雷军将「性价比为纲」定为了公司铁律。2018 年,他劝说小米董事会通过决议: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出 5%,如果有超出部分,将以合理方式全部返还给用户。

历史上几乎没有公司会主动限制自己的净利润率。但雷军说,这长远看对公司有利。因为高利润让公司很难保持饥饿,而低毛利才能让公司更强大、活更久,「因为这很难,逼着我们刀尖上跳舞。」他甚至直接将公司分为溢价模型和性价比模型两种,他坚信伟大的公司都是后者。

当我问他,低毛利模型会不会导致研发投入不足,从而影响科技创新。雷军说,这又是外界对小米的一大误解。

首先,他表示研发投入计入的是成本,而跟毛利和净利无关。其次,小米的研发投入并不低,自 2017 年开始,小米的研发费用每年增长 40%,去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达到了 132 亿元。再次,他认为科技创新跟钱并没有必然联系,「否则那些有钱的巨头就变成日不落帝国了。」

他认为,科技创新主要跟研发效率有关。「一个优秀工程师(的效率),顶得上五十个、五百个(普通工程师)。」

而招揽、留住优秀工程师的核心,雷军认为,是建立工程师文化。他自己就是工程师出身,更了解工程师需要什么。他希望从精神上、物质上,为工程师建立职业自豪感。「在小米,优秀的工程师会被认为非常重要,不需要当『官』也会有很好的未来。」他说。

他曾亲自设置一套奖励机制:每年,从工程师中选拔 20% 为优秀青年工程师(已入选的不再参选),每人获价值 70 万的期权。雷军说,几年连续做下来,这相当于是「普惠」政策,最终全公司 67% 的工程师都能拿到激励。

这种对工程师管理和研发效率的思考,雷军觉得足够再写一本书的。很多人觉得小米的成功靠的只是极致的互联网效率,但雷军觉得这也是不完整的理解,公司的核心当然应该是科技,一定要在科技领先的基础上再谈效率,但在追求科技领先这件事上,你也不能不讲效率。

小米模式本质上是创新加效率的「加强型」性价比模型。在生产制造、流通领域,它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它代表了一种更健康质朴的消费思潮和价值取向;在宏观经济视野中,它是一种创新的高效发展模型。而这一切的实现,还有待持续的探索和完善。

03

七字诀是个系统,早期

要激进,但后期要往回收

如果说,小米手机硬件成功的关键是极致性价比。那么,小米软件成功的关键,则离不开雷军总结的「互联网七字诀」,即「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成型于雷军 1997 年至 2007 年执掌金山十年间的思考。

只不过这个被极简化的定义,很多时候会被其他人片段性的理解。比如很多时候我遇到的创业者会关注「专注、极致、口碑、快」这几个定义下的某一两点,而忽视了这 7 个字其实是一套完整的逻辑。

我的理解是,因为专注才有可能做到极致,而极致才有口碑,口碑才带来营销效率,同时效率要持续的滚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快」。

比如在本书中,雷军详细阐述了他是如何应用这个逻辑成功地打造了 MIUI 系统,从而实现小米手机的破局。

同时,这些词的背后也有一些具体的案例支撑。比如专注,小米创业时资金、精力都不够,团队就把「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桌面」这四个最重要的功能「做好做透」;比如快,当时 MIUI 是全球第一个每周更新的操作系统;比如极致,团队设计的锁屏、主题等功能都是当时市场最好的;比如口碑,没有借助任何外部资源推广,MIUI 在运行第一年就积累了超过 30 万宝贵种子用户。

雷军的「互联网七字诀」本质上是一套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小米的实验难,因为四个要点都必须做到,缺了哪个都不行。这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简单概念背后的复杂实践」,而这本书的一大突破,则是对这个复杂实践的总结和思考。

比如专注,这个度很难把握,什么时候该精简、什么时候该扩张?比如极致,怎么区分极致和「自嗨」,怎么把握极致的度?比如口碑,它不是绝对的,可以被水军操纵;比如快,其实也一定会会留下后遗症……

某种程度上,雷军在书里复盘了「互联网七字诀」的边界:它能运用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要往回收。

这显然也来自于他在两年低谷期的反思。当时雷军意识到,创业前四年他将「互联网七字诀」运用得太激进了,「过犹不及」。以极致为例,当时小米坚持零市场投入,以致忽略了公司和整个生态的关系,这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影响了小米的口碑。

2015 年- 2016 年之后,他说自己将「互联网七字诀」的运用往回拨了大概 20%。他认为「(公司)小的时候一定要激进,但大的时候要往回收,收一点就会走得更远。」

他甚至觉得还是有点遗憾,「收得晚了一点」。如果更早往回收,也许小米可以避免 2015 至 2016 年的低谷。「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刻摔了一跤,错过了最好的 timing 之后,我们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高太多。」

他觉得直到今天,小米也依然未能回到 2014 年的巅峰状态。如果没有 2014 年过早到来的极致成功,小米扎扎实实干到今天,也许成就感会更强。说白了,就是效率这件事还要放到更长期来衡量。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互联网已进入了下半场。但雷军不赞同。他认为,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是终于脱离了幼儿期,开始走向青春期、真正走入苍茫人世,为所有人、所有事赋能。

雷军对我说,相比 12 年前,在小米汽车这件事上,他的方法论会更成熟一些。例如,他在小米汽车重拾了「统一思想」、「亲自招人」的传统,「整个团队的变化非常之大,极具战斗力。」在小米汽车成立的这 500 天里,他自信「做错的事情不多」,每一步怎么走也都是「教科书级别的」。

在他看来,小米过去十二年极致互联网实验,本质上只是实验的 1.0 阶段。小米还需要下一个十年,去验证更合理的方法,再带来再突破、再升级。

可能这本书对历史的复盘和总结,也定义了小米正在向 2.0 阶段进发的方向。——正如雷军所说的,走到今天,小米这个体系也在一步一步完善之中,可能永远也没有尽头。这场实验还在继续,过程中的小米依旧会被低估,而再给小米 10 年时间,那时候的小米才能真正实现他心中要完成的那个目标。

附录:创业者们从这本书看到了什么?

身边有不少创业者朋友也看了这本《小米创业方法论》,我收集了一些他们的看法,作为本文的补充。

张大磊 | 鹰瞳 Airdoc 创始人 & CEO

书中对我最大触动的地方是讲工程师文化部分。很长时间里,作为技术创业者面临业务挑战,我的心思都在客户上业务上营销上,经过过七年创业,也是最近特别深刻感受到我们 Airdoc 安身立命恰恰是因为强烈的工程师文化。这本书里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周源 | 知乎 创始人、董事长 & CEO

雷军《小米创业思考》写得蛮好,特别是 10 年小米在生态链和智能制造的探索上取得的成绩,做的是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和效率的事情。之前了解得不多,这次系统学习了。

写几条感悟和收获:

  1. 从电商、金山到现在,穿越周期的,都是价值观和梦想。

  2. 激励体系,长期激励要考虑一线员工,大量公司的长期激励都激励中高层和级别以上的高绩效员工,但忽视了一线员工。

  3. 人才什么最重要?责任心+学习能力。

  4. 公司一定会出现走偏的情况,受环境影响、竞争影响、数字影响,然后就变得像被套上绳子的牛,被拉着往前走,所以要深刻反思。

  5. 信念也是会需要修正的,创始之初,无比强的信念要做全球化的公司,但现在遇上了逆全球化的时代,也在思考。现在觉得,要相信「真、善、美」,内部已经有了很多讨论。人还是要相信一些东西,你没有相信的力量,这个世界会有太多的力量会摧毁你。

汪冠春 | 来也科技 联合创始人 & CEO

创业显然是有方法论的,小米 5 年就做到 460 亿美元估值,10 年内成为世界 500 强都说明这是可行的。《小米创业思考》其实就记录了这些方法论。读书时感慨统一思想非常重要,所以还是要不定期做深度会谈。另外一点是永远相信优秀的人的力量,尤其是像工程师这样的创造性岗位,做创新产品和业务时一个优秀的人可以抵 5 个甚至 10 个。所以选对人、用对人、开对人都非常重要。

许华旸 | 史河科技 创始人 & CEO

读《小米创业思考》,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互联网七字诀和「铁人三项」模式,小米以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这本书背后,我看到的是雷总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旺盛精力。

许多观点和总结给我的认知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冲击,分享一些笔记感悟:

  1. 互联网思维:体验和效率,是互联网精髓。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应用有个「度」的把握,初创期要激进,成熟期往后适当收。

  2. 管理:开长会统一思想是必要的、重要的(小米 10 周年复盘会,小米汽车启动会等)。管自己以身作则,管下属将心比心,管业务身先士卒。

  3. 小米战略及理念:硬件+互联网+新零售。高性价比是永恒战略。成功的企业赢得利润,伟大的企业赢得人心。

  4. 技术:技术为本,营造工程师文化,让工程师感受到尊重,有自豪感、成就感。

  5. 人才:找优秀的人,干有趣的事,效率最高。看简历要用「代入感」。吸引人才的方法:三十顾茅庐(尊重+耐心),筑巢引凤(螺旋提升段位)。人才最核心的是责任心、学习能力。弄懂 5% 的人,用他们就好了(弄懂 5% 的事,做这些事就好了)。

  6. 定价:研发投入是计入成本的。产品成本预估最重要的是销量预测,有了销量预测才有成本预估。销量能不能预测准,预测准了有没有实力这样干,这才是难点所在(考察创始人驾驭能力)。定价要以终为始,从全生命周期去算大账,然后利用规模化打破「成本高,价格贵,卖不动,成本高……」恶性循环。

  7. 学习方法: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变成真正的用户!逼迫自己去感受「痛」,有痛点的地方就有机会。

极客一问

你对这本《小米创业方法论》

有什么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甘肃景泰两男孩引水渠溺亡,水渠无防护网引家属质疑

甘肃景泰两男孩引水渠溺亡,水渠无防护网引家属质疑

重案组37号
2024-06-13 19:11:02
布局“长远”? 美国把欧洲往火坑里推

布局“长远”? 美国把欧洲往火坑里推

环球网资讯
2024-06-13 21:00:28
养老金调整通知6月13日公布,企退人员涨幅或达3.6%?

养老金调整通知6月13日公布,企退人员涨幅或达3.6%?

小毅讲历史
2024-06-13 07:57:39
张维为被殴打?是夜郎自大还是不懂“国情”?

张维为被殴打?是夜郎自大还是不懂“国情”?

兵叔评说
2024-06-13 13:02:56
唉!又有一家大企业成功“结业”了!

唉!又有一家大企业成功“结业”了!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4-06-10 18:54:33
原国安主帅李章洙在线讨房!背后利益关系曝光,10年前已埋下隐患

原国安主帅李章洙在线讨房!背后利益关系曝光,10年前已埋下隐患

六毛朵朵
2024-06-13 12:41:13
准备迎接世界大战,200多发“真主之怒”飞向以色列,以军乱了

准备迎接世界大战,200多发“真主之怒”飞向以色列,以军乱了

硬核Deeper
2024-06-13 10:40:12
女排爆大冷!日本遭翻盘:2-0到2-3,中国女排重返亚洲第1+进奥运

女排爆大冷!日本遭翻盘:2-0到2-3,中国女排重返亚洲第1+进奥运

侃球熊弟
2024-06-13 20:41:33
很不幸,这次又谈崩了

很不幸,这次又谈崩了

西楼饮月
2024-06-13 22:05:35
1955年卫立煌应邀回大陆,8位元帅设宴款待,毛主席:你是有功的

1955年卫立煌应邀回大陆,8位元帅设宴款待,毛主席:你是有功的

历史龙元阁
2024-06-12 16:27:30
2年前的今天哈兰德加盟曼城,至今出战98场90球15助+斩获6冠

2年前的今天哈兰德加盟曼城,至今出战98场90球15助+斩获6冠

直播吧
2024-06-13 13:22:11
官宣!多特宣布欧冠亚军教头下课,3年2次被解雇,35岁功臣继任

官宣!多特宣布欧冠亚军教头下课,3年2次被解雇,35岁功臣继任

阿超他的体育圈
2024-06-13 19:19:26
乌克兰,两个天大的好消息!

乌克兰,两个天大的好消息!

听风听你
2024-06-13 10:14:35
27岁女子在家被捅死,保安被指“不作为”,众大V:保安没有执法权

27岁女子在家被捅死,保安被指“不作为”,众大V:保安没有执法权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13 09:18:50
贵州茅台股价创一年半新低,市值跌去超1000亿

贵州茅台股价创一年半新低,市值跌去超1000亿

红星新闻
2024-06-13 18:34:23
日本参与对华制裁,G7要将华踢出SWIFT,中方抛美债建新结算体系

日本参与对华制裁,G7要将华踢出SWIFT,中方抛美债建新结算体系

影孖看世界
2024-06-13 00:27:24
教育部不批准福耀科技大学,却批准西湖大学,属实非常正确!

教育部不批准福耀科技大学,却批准西湖大学,属实非常正确!

咖啡店的老板娘
2024-06-13 21:17:16
中国行!桑尼赛后首发声:下个月被邀请来中国,会尽快建国内社媒

中国行!桑尼赛后首发声:下个月被邀请来中国,会尽快建国内社媒

直播吧
2024-06-13 17:05:20
网约配送员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如何正确看待?

网约配送员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如何正确看待?

一见财经
2024-06-13 15:23:57
G7峰会:多国有“心事”,分歧难遮掩

G7峰会:多国有“心事”,分歧难遮掩

新民晚报
2024-06-13 18:22:55
2024-06-14 02:46:44
极客公园
极客公园
让最棒的创新成为头条
10044文章数 783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头条要闻

上海楼市新政后有业主熬夜卖房:比之前最低价高360万

头条要闻

上海楼市新政后有业主熬夜卖房:比之前最低价高360万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科技要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再度告急!海口连续仨月住宅入市不足千套!竟有楼盘卖爆!

亲子要闻

3岁幼崽教我做事?敢放手的人先享受世界

旅游要闻

山西文旅厅厅长与董宇辉拉家常:中午回家吃了饭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