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古巴圣克拉拉市,纪念五十年前被杀害的革命者切·格瓦拉。可能没有人像他一样去世后凤凰涅磐成为全世界的流行符号。从巴黎到芝加哥,从墨西哥城到圣地亚哥,从开罗到阿尔及尔,他的形象已经超越国度阶层,性别与年龄,成为一种精神图腾。不同人眼中,他的头像被赋予不同含义,有人说它代表自由,有人说它代表浪漫,也有人说他代表叛逆,甚至还有人并不知道他的故事,而只是单纯觉得他很酷。喜欢他的人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并为之献身的完美之人,不喜欢他的人则认为他残酷嗜杀,是个空想主义狂人。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928年,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富裕家庭,祖上是欧洲贵族移民,自小接受良好教育,虽然患有哮喘,他却热衷于体育运动,什么游泳,足球,高尔夫都玩得很溜。同时,他还喜欢读书,阅读了大量哲学、历史、诗歌等方面书籍。多年后,中情局解密了一份关于格瓦拉的个性,报告中对他的定义是具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和过人才智。
1948年,二十岁的格瓦拉考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按照正常发展,他会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帅气的医生,娶妻生子,继承家业,安逸潇洒地过完这一生。可是大二时,那次暑假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1950年1月,格瓦拉独自一人游历了阿根廷北部十二个省,所见所闻给他很大触动,原来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像自己一样,吃穿不愁,无忧无虑。一年后,他决定暂时休学,与好友格拉纳多骑摩托车环游整个南美洲。这次旅行,他真正了解了拉丁美洲的贫穷与苦难,因贫穷而无法接受治疗的儿童,因饥饿而不断昏迷的穷人,这一切都让出身富裕之家的格瓦拉感动,深受国际主义思想开始在他心中成型。
1952年9月,格瓦拉结束旅行,乘飞机回到阿根廷。当时他在日记中写道,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再重新踏上阿根廷土地时就已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回到学校的格瓦拉开始疯狂学习。这有点像咱们明朝的名臣张居正。张居正少年科举落榜后,游山玩水,见识到明朝百姓苦难后回家发愤图强,后来官至首府,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终成一代名臣。
1953年,格瓦拉毕业后再次启程,这次游历中美洲过程中,他见识了美国新殖民主义象征联合果品公司控制中美洲国家经济命脉,压榨民众的种种行为。当格瓦拉来到危地马拉时,年轻的民选总统阿本斯正开展土改,回收了联合果品公司22.5万英亩闲置土地,分给无地农民。此举触动美国人利益中心与扶持军阀卡斯蒂略策划军事政变,推翻阿本斯。这个过程中,格瓦拉加入阿本斯一方的武装组织,结识许多革命者,并得到后来响彻世界的绰号。阿本斯下台流亡海外后,格瓦拉也撤离危地马拉,到墨西哥城一家儿童医院做志愿者,偶然间结识了逃亡在此的卡斯特罗,两人一见如故。格瓦拉很快加入卡斯特罗领导的旨在推翻古巴亲美独裁者巴蒂斯塔的队伍中。
1956年11月25日,两人带领八十二名革命者乘坐格拉玛号游艇潜回古巴。这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刚一登陆就遭到巴蒂斯塔军队伏击,八十多人只有不到二十人活下来。后来格瓦拉在回忆录中写道,正是这次战斗让他彻底从医生转变为战士。卡斯特罗与格瓦拉带领幸存的同伴转入马埃斯特拉山中开展游击战,队伍逐渐壮大,历时三年,终于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
1959年1月,卡斯特罗,格瓦拉与战友们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受到民众热烈欢迎。不久后,新政府成立,格瓦拉先后担任卡瓦尼亚堡军事监狱检察长,古巴国家银行行长以及工业部部长,全程参与了古巴社会改造。作为高官的他,一方面对阶级敌人冷酷无情,巴蒂斯塔时期的官员许多未经审判就直接被处决。另一方面,他生活简朴,抵制官僚主义,很少娱乐,拒绝为自己加薪,周末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同时他也要求属下啊,跟自己一样。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大公无私,大多数人都是为自己或者家人而活。但格瓦拉不同,他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也正是他为后世所铭记的原因之一。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尽管卡斯特罗和格瓦拉都对苏联的退让不满,但卡斯特罗是个成熟的政治家,明白古巴在当时情况下不能跟老大哥翻脸,两人在对苏关系上产生分歧。
1964年12月格瓦拉代表古巴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抨击帝国主义的演讲后,出访了阿尔及利亚,刚果等八个非洲国家,并再次访问中国。1960年,格瓦拉第一次访问我国时,见到毛主席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腼腆地表示自己只是个学生,在古巴的游击作战都是从主席著作里学的。在非洲的访问让格瓦拉感觉那里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具有极大的革命潜力。回到古巴不久后,他辞去一切职务,决心去非洲点燃革命。之后在给卡斯特罗的辞别信中,他表示了对单一苏联模式的失望,因为他发现许多苏联革命者在物质享受中失去了往日锐气,为保持革命者完美形象,他选择继续战斗。同时,为防止自己以后的行为对古巴不利,格瓦拉放弃古巴公民身份。
1965年4月1日,三十七岁的格瓦拉与十几名同伴离开古巴,辗转去了刚果,本想帮助当地游击队训练士兵,可惜他太过理想化,对当地形势没有深入了解。要知道,当时刚果大部分地区还是部落阶段,许多人对格瓦拉不理解,不信任,你一个白人放着好日子不过来我们这里干什么?加上当地人散漫惯了,毫无纪律性,而且内斗严重,根本带不出来。自小就患有哮喘的格瓦拉在非洲丛林吃了七个月苦头,最终在同伴的劝说下失望沮丧地离开刚果。他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无法独自解放一个不想战斗的国家。
1966年7月21日,格瓦拉秘密回到古巴,见了卡斯特罗。卡斯特罗希望老友留下,别再出去折腾了,世界那么大,你管不过来。但格瓦拉已经下定决心要用生命为革命树立典范。他给自己孩子留下一封信,要他们在自己死后再看。信的最后,他写道,要始终能够对世界上任何地方,针对任何人的任何不公正行为深有感触。这是革命者最美丽的品质。之后,格瓦拉去了南美洲玻利维亚,可惜他仍然犯了与在刚果时相同的盲动主义错误在没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下蛮干,并且与当地游击队的关系也没处理好,不得不自己拉着五十人的队伍单干。当时玻利维亚总统是受美国人扶持,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巴里恩托斯,他得知格瓦拉在自己地盘搞事情,立即下令军队集中力量搜捕,格瓦拉的形势十分危险。
1967年10月,他队伍中一个逃兵向玻利维亚政府军透露格瓦拉的营地。同年10月8日,在营地附近巡逻的格瓦拉被玻利维亚特种部队击伤俘虏。第二天下午,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被杀。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执行枪决的中士马里奥,特兰后来患上白内障,2007年时接受古巴医生提供的免费医疗而治好重见光明。而这项免费医疗,正是格瓦拉在古巴时推广的。
或许格瓦拉的理想不切实际,自身能力也并不优秀,但他不断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为理想,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奋不顾身去战斗,试问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