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面临晚唐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时所发出的感慨。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战争给人们带来多大苦难都是无法用语言能形容的。
1937年7月7日,随着一声枪响打破夜晚的寂静,震惊全中国的卢沟桥事变随之爆发。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抛头颅,洒热血,用尽一切抗击日寇。其中有一个女孩,为了抗日,献出了自己18岁的生命。
2012年5月,一名年过半百的老人,拿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慢慢走进了徐州市都市晨报的大门。只见老人用略带沉重的语气向大家讲述了照片里女子的往事,让报社帮忙找找女子的家人,不让女英雄落得一个无家可归的悲惨结局。
经过老人的讲述,我们才知道照片里的女子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做出了与世间一般女子不同的选择。当时年仅17岁的她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残忍迫害,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于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参军,以女儿身去对抗残忍的日本侵略者。
这个年轻的女孩,是台儿庄战役时众多女兵中的一员。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女孩随战友们一起前往前线营救伤员。可不幸的是她也在战场上受伤了,便随着大部队退居二线,到老百姓家里避难养伤。而这也是老人的奶奶与女兵的第一次相遇。
在老人奶奶的印象里,这名女兵不同其他女兵那般大大咧咧的,不说话时清秀的模样里反而透露着几分文静,但讲起战场的事情时却显得神采奕奕,双眼似乎在放光一样,让人难以忘怀。她的一举一动在战争年代显得尤为少见。
这名女兵据老人回忆,这名女兵在台儿庄战役时,面对日军毫不畏惧,英勇非凡!身为一名战地救护员,打起敌人来战斗力却一点也不比战士们差!
最让人们惊讶的是女兵在战争中看见日军残忍杀害奄奄一息的连长后,在面对日军的钢枪时毫无畏惧,就地取材,硬生生搬起一块巨大的石头向那个日本人砸去!她力气大到不似一个女子,反倒像一个成年男子,把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军官面对飞来的巨石来不及避开,当场被砸得头破血流,直直的向后面倒去。与此同时,一颗子弹也向女兵射去,她不幸中弹倒了下去。
或许是老天嫉妒她的英勇,这一次中弹居然要了她的命。她虽然及时被民工救走,可当时哪怕是城里医疗条件也并不好,战争年代医疗物资稀缺,又何况地处偏僻的陈塘村呢?当晚,她就因失血过多而去世了。
人们感叹老天不公,一个如此美好善良的女孩子,才18岁,还没有尝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就被战争剥夺了生命。
人们甚至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家住何方,连让她落叶归根也做不到,手里有的只是女孩临终前给的一封信、一张照片、两块大洋,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办法让人们找的女孩的故土。
人们有心让女孩魂归故土,可是由于常年战乱,且能证明女孩身份的信息有限,人们竭尽所有才打听到女孩年龄才18岁,是一名来自长沙的在读女学生。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人们流离失所,四散逃难,女孩的书信也不小心损坏了,剩下的只有照片和大洋。
于是人们便把她的遗骸葬在陈塘村的一处坟墓中,逢年过节,就让村中的后人们去祭拜祭拜她。哪怕是到了特殊的十年,领导们不允许搞老一套,老人的奶奶也会抓住机会去看看女孩。
老人的奶奶去世后,老人就把寻找女孩的重任接了下去,转眼老人已经年过半百,可是女孩的故土还是没能找到,身世依然是一个迷。老人万分着急,夜夜辗转反侧,老人的儿女不忍老人如此难受,这才想到向媒体求助,希望更多的人们加入寻找女孩家人的行动。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很多爱心人士都加入了寻找女孩身世的队伍。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孩的往事在七十年后终于揭开了谜底。
原来,女孩的名字是刘守玟,家乡在湖南汉寿县的军刘村。她家在当地是一个名门望族,是大家闺秀的她有着一颗嫉恶如仇的英雄心,这才参军报国,却不想魂归他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