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1月11日报道 近日,风波不断地保时捷,迎来一个好消息。
11月5日,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正式启幕,这是保时捷中国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给利润暴跌99%的保时捷重塑信心,注入一剂“强心针”。
![]()
2025年,被称为“豪车印钞机”的保时捷,遭遇品牌史上的艰难时刻。保时捷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从去年的40亿欧元骤降至仅4000万欧元。
掌舵十年的CEO奥博穆也即将卸任,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活动,处于“换帅”风暴中心的奥博穆,也专程赶到上海为保时捷站台。
![]()
“这是我最后一次以保时捷CEO的身份亮相中国,未来我会专注大众集团其他品牌的工作,当然也会全力支持和信任保时捷管理团队”,奥博穆选择在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启幕仪式上,与自己十年保时捷CEO生涯进行告别,无疑有着更为深层的含义。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是在德国魏斯阿赫之外首个大规模海外研发基地,将极大提升保时捷的本土创新能力,体现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转型的坚定决心。
奥博穆和保时捷的十年,几乎是保时捷最好的十年,但如今,在电动化浪潮中,面临转型的保时捷站上了历史的拐点,这场告别,是保时捷一个时代的落幕,更是全新征程的起点。
此刻,对保时捷而言,更重要的是,面对中国市场的变幻莫测,要实现逆风翻盘,下一步棋要怎么走,或许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启幕就是一个关键“落子”。
2015年起,奥博穆开始掌舵保时捷,成为首位同时执掌大众集团与保时捷的"双重CEO",并开启了保时捷长达十年的领导篇章。
在这十年任期内,奥博穆带领保时捷取得了众多辉煌的成就。
销量上,从2015-2023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实现同比增长,2023年更是在全球卖出超32万辆车,多次刷新销量纪录。
财务表现上,保时捷曾多次荣膺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公司,2022年,在奥博穆的推动下,保时捷实现史上规模最大的欧洲IPO,一举将保时捷市值推至800亿欧元高位,提升了其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
公司战略上,奥博穆推动保时捷积极布局电动化与数字化领域,宣布“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战略,计划投入150亿欧元用于电动化转型研发,彰显了保时捷向未来出行变革的坚定决心。
在他的主导下推出的纯电跑车Taycan(参数丨图片),累计销量超15万辆,完成保时捷电动化转型的初步尝试。
在奥博穆的领导下,保时捷还以前瞻性视野完成了执行董事会新老交替的战略布局,为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遗憾的是,事情并非总是尽如人意。2024年,保时捷全球销量同比下滑3%,而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仅为21.3万辆,同比下降6%。
究其原因,是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计划没有变化快。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也是左右摇摆,新电动车的推出时间一再延迟,让保时捷没有跟上电动化的浪潮的速度,市场格局的剧烈震荡,消费者观念的转向,无不为这个昔日的豪华品牌代表的未来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对于当下的保时捷来说,或许用奥博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也贴切,那就是“不要在‘功劳簿’上躺太久”,伴随着奥博穆时代的结束,保时捷必须要通过战略重组与本土化改革“重回正轨”了。
在保时捷的全球版图中,中国市场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15-2021年,中国连续七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从曾贡献保时捷的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的“利润支点”到如今销量走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艰难现状并非偶然。
![]()
首先就是电动化转型的战略摇摆与节奏缺失,转型速度相对较慢,今年9月,保时捷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上市计划,延长多款燃油和混动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重新聚焦内燃机与混合动力,电动化转型战略的“收缩”,尤其容易动摇行业对保时捷的信心。
其次,中国市场的失守是重要原因,作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出现26%的销量下滑,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固然相关,但本土化能力的明显短板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背后是传统豪华品牌面临的共同困境,当电动化的到来,消解了其在发动机与底盘调校等方面的百年积累与技术红利,如何在电动化领域讲一个豪华品牌的新故事是重中之中。
电动化转型,已是传统豪华品牌穿越周期的必经之途,对于保时捷而言,当下最重要的任务首先是需要在坚守电动化长期目标与短期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将电动化节奏的再校准,重塑电动化转型的可信度,从而向投资者和市场传递清晰稳定的信号。
其次,成本结构优化与盈利修复,“裁员”节流之外,需要找到开源的新路径。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提升利润率,应对豪华新能源车市场的“性价比战”的同时,保住品牌溢价,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降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这是决定保时捷能否走出2025年的利润下滑困境的关键。
再次,要重塑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作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更强劲的本地化能力,加速推进本土化战略则是赢回市场的关键。
中国市场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诸多机遇,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保时捷若能加快电动化布局,提升电动车型的竞争力,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而中国研发中心正是其抢占先机的关键载体,标志着对中国市场承诺的实质性深化。
中国在数字化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消费者对汽车数字化体验有着极高期待,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成立,或许就是是对这一趋势的精准回应。
背后蕴含着,保时捷用“中国速度”夯实“本土化研发”的转型魄力与决心。
正如奥博穆所说:“要应对这场深刻变革,远距离洞察难以精准把握本地趋势,必须扎根于此,我们将中国研发中心作为一个战略支柱,联结德国工程实力与中国数字未来,助力我们广泛学习、更快行动,并强化保时捷全球研发实力。”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启幕,意味着保时捷在华研发力量的战略性升级,通过整合保时捷中国技术部、保时捷工程和保时捷数字科技等既有资源,形成集研发、采购与质量于一体的研发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拥有着可迅速高效决策的高自主权。
通过融合研发、采购与质量三大职能,通过融入中国创新生态,能以更快速度、更精准地响应本土客户需求。目前,该中心全力聚焦信息娱乐系统与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研发,通过融合保时捷工程造诣与本土科技创新,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则是“中国速度”下的首项重要成果,不仅由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延续了保时捷简洁动感的设计基因的基础上,首次引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语音助手与3D车辆展示功能,并深度集成中国主流数字生态,将品牌独有的驾驶激情延伸至数字化体验。
![]()
“我们致力于在此打造深度契合中国用户数字化生活与独特需求的智能解决方案,同时确保每一款产品都延续纯正的保时捷驾驶体验,恪守品牌一贯的工程品质与可靠性标准”,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先生(Alexander Pollich)表示。
对于保时捷而言,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2026年,或将成为保时捷的“转折之年”,在电动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保时捷需进一步加速转型步伐,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启幕,已展现出明确的攻坚方向,只有真正的扎根中国,保时捷才在智能化竞争中既保持品牌基因,又贴合本土市场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