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汽车 > 2013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 > 正文

电动汽车研发战略、政策、市场环境探讨

0
分享至
上午的“总裁圆桌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士,就电动汽车政策和市场环境问题进行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24日报道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总体组、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13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于2013年10月24-25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论坛主题为“从示范运行走向商业市场”。本届论坛将展示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成果,宣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方略,重点探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

上午的“总裁圆桌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士,就电动汽车政策和市场环境问题进行探讨。

以下是圆桌论坛讨论实录:

主持人:

我们请到了几位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士到台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电动汽车方面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首先有请大众汽车总部电驱动技术发展负责人托马斯-利伯先生;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部总监史奥文先生;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韦睿博士;

Tesla中国区总经理郑顺景先生。

非常欢迎各位老总来参加我们的论坛,并且就“总裁圆桌”关于电动汽车政策和市场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刚才几位领导致辞中都提到了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几位高管所在的公司应该说在电动汽车方面还是走在前面的,下面我们首先请每位用三分钟时间来介绍一下本企业电动汽车研发和市场应用的基本情况,首先请利伯先生谈。

托马斯.利伯:

非常感谢。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自己,我的名字叫托马斯.利伯,负责大众汽车电驱动技术的发展,今天我想讲一讲我们目前的现状,我们公司关于电动汽车方面的情况是非常清晰的,目前我们在欧洲已经推出了很多电动汽车和电池驱动的汽车,明年年初时我们也会推出一些更新的车型,还会有一些大众自有品牌的车型,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我们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这对我们整个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将我们整体电力牵引方面的工作电气化,同时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会提供整体的电动汽车的车型。

主持人:

感谢利伯先生,一些电动汽车的新产品,未来也会有电动汽车产品很好的规划,接下来有请史奥文先生介绍一下戴姆勒奔驰的情况。

史奥文:

非常感谢,大家早上好,我会快速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主要负责整个戴姆勒奔驰中国区的研发工作,在谈到电子交通方面,我们看到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客户对于环境有了很大的关注,我们也相信电子交通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计划中,我们专注于发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会进一步完善内燃机技术以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合资企业特别关注这方面的工作,在纯电动车、电子交通方面,我们已经开发了纯电动车,是我们的合资企业研发出来的,我们也在其它市场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会在卡车和其它交通运输工具上作出更多贡献。

最后,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发展电动汽车的技术,进一步完善整个市长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史奥文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请韦睿博士介绍一下。

韦睿:

大家早上好!刚才大家都介绍了自己,我主要负责宝马服务有限公司的研发工作,在整个电子交通和研发上我们都有所建树,宝马在过去几年的历史当中,我们已经研发出了很多电动车,大家可以在外面的展台上看到我们所展出的电动车,我们的电动车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有所使用,它对于整个电动交通作出了很多贡献。

在几年前我们开始了一个项目,为未来的电动交通研发技术,我们所开发的电动车项目“i3”和“i系列”对整个电子交通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在未来会进一步专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会为纯电动车的电子交通作出更多研究,我们会共同塑造未来。

我们看到宝马I以及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电池企业等各行各业、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会通力合作,我们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当大家驾驶宝马的电动汽车时,大家可能觉得电动汽车并不是未来,电动汽车已经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要更加努力。

谢谢。

郑顺景:

我的名字叫郑顺景,是Tesla中国的总经理,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讲一下关于Tesla的背景。

跟刚才几位朋友很不一样的,他们的企业是已经拥有非常深厚历史的企业,Tesla只是刚成长起来的企业,只有十年历史,并且它也不是出身于传统汽车城市,我们是美国车,但我们并不是来自底特律,而是来自硅谷,也是由一帮在硅谷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创新的,这是比较特别的第一点。

第二点,对于电动汽车的投入,对于Tesla来讲,这是我们的全部,因为我们只有电动汽车产品,电动汽车的推广与成功就代表了我们公司的成功,而我们公司的使命,除了自己公司的商业运营之外,也很希望看到有更多企业能同时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更多客人能接受电动汽车的使用。

再说得深一点,我们从去年6月份开始在美国交付Tesla第二代产品,“Model S”,目前已经推广到了欧洲地区,在中国,我们将会很快推广我们的品牌,把我们的产品带给中国的消费者。

最后一点我想提一下,Tesla对电动汽车的处理方法有点不一样,除了车是电动驱动,我们还重视很多方面,比如体验方面、性能方面、外形设计方面,我们都希望可以做出一台非常好的车,这个标准是以传统汽车定义的,并不只是做好一台电动汽车,希望大家有机会多留意Tesla,看看我们的产品。

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老总的介绍,我们明显感受到各大公司对自己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充满自信,当然了,自信还是来源于技术以及研发方面的积累,宝马的老总说“市场化已经不是很远的事情。

接下来可能大家更关心一个问题,未来三到五年、五到十年以及更长时间,电动车的市场情况会是怎样的?我们想听听各位老总对这个问题的判断。

托马斯.利伯:

我们觉得在未来五年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份额会很大,电动车将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也会进一步降低电池的成本,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加里程,实现增程。电池车在未来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混合动力车,比如内燃机电动车将会是未来十年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这是我的预期,谢谢。

史奥文:

我们觉得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电动车最大以及最重要的市场,我的同事也曾经说过,插电式动力车、纯电动车在未来市场上会占有很大的份额,然而,为了进一步为市场研发出更好的技术,在世界上其它一些市场,比如欧洲市场,我们可以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中国,在中国也可以搭建更成熟的基础设施来进一步支持这方面的发展, 我们也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预期,我相信未来的客户会愿意为电动车买单,他们会相信电动车、更多购买电动车,在政府的帮助之下,我们看到中国政府非常支持电动车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趋势,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在政府、电动车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之下,我们会有非常好的未来。谢谢。

韦睿:

刚才前两位嘉宾提到了插电式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美好未来,以及不同的市场发展,我觉得我们会面临很多挑战,但在未来几年,随着我们的发展,挑战可能会越来越少,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我们都研发了市场所适用的电动车,我相信相比本地车商来说,国外车商在技术上要更进一筹。

现在的电动车市场还面临很多挑战,我们需要整合一套方法,我们需要整车商和很多其它的生产商、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来进一步确保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我们需要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更多的商业案例,我们需要更多使用者,充电桩、充电站,我们不仅仅需要整车商的努力,因为整车商在整个产品上已经投资了数亿资金,我们需要整体的努力来促进这个工作的发展,这就是第一步,一体化的合作。

另一个问题是信任的问题,我们的客户需要相信电动车所持有的技术,如何实现这种互信呢?通常情况下我们是通过已有品牌树立信心,如果我们有一个全新技术,这个全新技术如果应用到以往的车型上,客户会有一种趋势,希望尝试这种技术,需要切实的体验,我觉得在中国我们已经做得很好,我们促进了不同技术在不同品牌、车型上的体验,这种方法可以支持所有的整车商把电动车带到中国,也得到了很好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只有我们能够一视同仁,才能推动技术的发展。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我们都坚信电动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整车商、监管机构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国外把好的电动车引入到中国,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谢谢。

郑顺景:

我非常同意刚才三位嘉宾在不同层面说的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性,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最终我们从客户端看一下,很多客人愿意选择电动汽车,但他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怎样在我家里充电,表面来看这是很简单的问题,但需要国家电网统一标准、简化流程,使消费者在市场推动下看到很多不同品牌的好的产品从而愿意尝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另外谈到的是对不同品牌的处理,Tesla就是一个全进口品牌,这方面我们需要政策上的推动、补贴的支持,还有,如果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降低排放,那么是否能在不同城市的牌照控制方面有所放松,是不是购买一台新能源汽车就不用限行呢?这是很实在的,对他们来讲,现在我买一台车能用六天,以后买一台新的新能源汽车能够用七天,这就是一种进步,我们可以从很宏观的面来看这个事情,也可以从客户端,从微观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个事情,毕竟要把火点起来需要很多小火花,我希望能在这方面得到各个部委的支持政策,让我们更好地推动这个事情。

主持人:

谢谢。我们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大家探讨一下未来五到十年对市场的判断,刚才我们说了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需要什么政策和相关配套的支持,对于市场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郑顺景:

对整个市场我是这样看的,刚才也说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看得非常重要,以Tesla来看,我们在充电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加快充电速度、增长行驶里程,降低电池成本,这方面我相信大家都差不多,我们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方案,叫“Super Charging”,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使用电动车的障碍就是远程,想要开回老家怎么办呢?只能开一两百公里,我们的车算是相对比较好的,能开500公里,但也开不回上海、开不回深圳,我们就会在高速路上建一些超级充电站,比如30分钟充电可以续航300公里以上,但这个方案也需要网络的发展、资本的投资,同时需要地方的配合,能够让我们找到适合的地点,我觉得网络的发展将会是未来整个市场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主持人:

我把问题稍微具体化一点,Tesla这个电动车价格算是比较高的,听说要预定这个车首先要交二十几万的定金,Tesla现在对中国市场应该说是比较了解,具体到Tesla电动车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你是怎么判断的?

郑顺景:

我先说现在吧,现在确实有这个状况,而且有不少客人也向我们作出了预定,我们的客人大多是比较喜欢接触新事物,差不多一半是从事IT界的,另外一半是从事投资界的,这和传统客人不一样,更能接受新事物,因为新能源本身就是比较新的概念。

说回整体市场发展的大方向,我们对车型发展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做法,先从高端做起来,目前我们在第二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Model S,在美国它的价格大概是7到11万美金,然后我们预算未来会有更大的市场,所以大概两三年之后我们的第三代车型就会出来,这个车型像宝马3系那么大,在北京会卖三万五左右,不同的市场定位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是非常大的,而我们的总裁也说过,中国将会是Tesla未来在全球其中一个最大的市场,这是肯定的。

主持人:

我想问韦睿先生,宝马前几年在中国的试验运营做了很多工作,相信对中国市场也还是比较了解,研究得也比较多,谈谈你的看法,未来中国电动车市场,比如三到五年或五到十年,你认为会是什么趋势和状态?

韦睿:

趋势很难预测,因为我知道趋势取决于很多因素,不仅仅是汽车,首先是价格问题,还有基础设施,和信任,如果让我预测,我是比较不愿意的,但如果让我们看看现在中国汽车的增加,千人保有量已经有了60,或者是超过了60,而美国包括皮卡在内,每千人有几百辆车,欧洲的千人保有量是500辆,而中国的千人保有量只有60辆,所以我想,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因此,美国和欧洲的前景就不是特别大,而欧洲和美国正在从内燃机汽车转为混合动力汽车,他们想改变这个情况,而中国更多是在增加汽车数量的区域,所以我们双方的发展还不是特别同步。

你可以模仿,但不能改变这个趋势,因为现在欧美也必须要改变,而中国现在正在建立自己的汽车数量,因此中国现在确实是有机会来设计我们自己的移动交通未来。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有更多电动汽车,中国的机会巨大,因为我们的整车数量不是特别多,各大厂商也应该通力合作,中国是这样的国家,我们可以为中国更好的设计电动汽车。

来谈这个市场未来的五到十年,确实取决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怎样运作,不仅仅是厂商,还包括监管方,这个问题取决于利益相关方,我们要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更好地拥抱、使用新技术,顾客也要更好地使用新技术,不然他们还是会选择传统汽车,很难给出一个数据,这需要我们的通力合作。

主持人:

刚才几位老总对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判断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整体上还是有一些共识,电动汽车的未来还是非常光明的,当前电动汽车的市场还是初级阶段,尽管有了各位的公司,整个销量上升很快,个别地区的运行,或者在特殊领域的电动汽车数量增加也比较多,但整体上还是初级的、刚刚开始的阶段,这样一个阶段需要什么政策方面的支持?需要什么市场环境的配套,我相信各位老总在这些方面也非常有经验,能不能分别谈一下,使我们有所借鉴。

托马斯.利伯:

我们想非常重要的是支持这个市场,特别是在充电设施上面,对于汽车来说,电动汽车充电是特别重要的,首先充电要非常容易,因此我们要标准化,将我们的充电设备进行标准化,让电动车更容易充电,更便捷充电,在现在的中国,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史奥文:

我想谈一谈顾客使用这个技术的感受,这一点特别重要,要让顾客更好地接纳、同意使用电动汽车,除了标准化,还需要不同地区的统一规范,比如有公用的充电设施,我想这是可能的,同时,私人运营充电设施也是可以的,在一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大城市,私人拥有充电设施也是可能的,因为这能够让大家更便捷地使用这个科技。

韦睿:

我就不谈充电设施了,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机会来谈这个事情,我想谈一谈,从监管者、从政府政策方面怎样支持它,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不应该更多监管技术,比如你要用什么样的电池技术,里程要达到多少千米,我想这些问题不应该牵涉政策,而是应该让我们的消费者决定他们愿意使用什么技术,如果他想买300或500公里里程的车,没问题,他自己去买吧,如果他只需要50公里或更短里程,他也可以购买,这是他的决断,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并不需要标准化所有事情,当然我们可以谈一谈安全,安全问题是需要标准化的,它是最重要的问题,电动车要和内燃机汽车同样安全,这是基础,可以让更多人信任我们的电动汽车,而并不是监管,太多监管会导致创新不足,要说电池的尺寸,电芯里使用什么化学溶剂,这些东西我觉得都不应该去监管。

对于行业,对于大专院校来说,我们应该做更多创新,应该介绍更多最好的技术给顾客,让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去支持这些很好的使用案例,而不是直接介入到具体技术中,基于此,我想可以将最佳的实验进行推广,然后扩大它的使用范围,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另外要谈的是不同的交通方式,我们都是汽车行业,我们都想卖车,但我们应该想一想汽车分享,这都是现在特别流行的新型交通手段,也许我们也应该谈一谈汽车分享、汽车共用,我想这在中国也应该得到更多重视,比如对电动汽车分享、共用,这可以带来更多的服务方法,并不仅仅是增加数量,数量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交通问题、交通阻塞,我们要跳出盒子,更多地想到交通,而不只是汽车,一会儿我还想更多谈这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

电动汽车需要一些支持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我想问问利伯先生,大众汽车现在在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方面做好了哪些准备,这些车投放市场之后需不需要补贴,大家买不买得起?

托马斯.利伯:

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补贴并不是特别标准、特别常规的事情,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才是对市场来说更重要的,给我们的顾客带来更好的产品是最重要的,而并不是为了补贴生产,不要过于重视补贴,虽然我知道补贴对于中国市场特别重要,补贴对于一些私营厂商来说的确很重要,这一点我也理解。

主持人:

Tesla的数量增长比较快,应用各种补贴政策了吗?

郑顺景:

补贴政策,我觉得要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有几个不同的目标,有的目标是减低我们国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还有就是减低排放,这两个目标没有国家、没有品牌的区别,所以在这个层面如果能做到一台好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得到补贴是比较合理的,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支持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做更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算是进口商,所以这方面是需要商讨的,我也不知道未来我们会不会变成国内生产的一分子,变成合资企业的一分子,但如果按先后来判断,从减低国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以及从减排来定义我们需不需要支持,我觉得Tesla是应该需要支持的。

主持人:

郑先生总是不愿意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笑)。

下面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我想首先回应一下李刚处长提出的问题,李刚处长专门讲了电池行业怎么管理的问题,电动汽车的技术之所以受到局限,关键在于电池技术方面,请各位老总谈一谈对于电池技术的突破下一步是怎样的展望,对于电池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它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给整车、给电动汽车配好电池?

还是从利伯先生开始。

托马斯.利伯:

我想,电池确实是电动汽车里最重要的部件,同时它也是成本最高的,我们想做的事情是,五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研发电池了,在我们研发的时候我们非常专注电池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地方的实地考察,三年前我们在做锂离子电池,然后我们将它做成电池组,做成一个整体的模块,这是我们的方式,一步步建立我们的电池能力,从最初的电芯到电池、到电池组,一步步做起来,我想这样可以更好实现我们在电池方面的目标。

现在我们在做电芯方面的自主研发,对于电池管理系统我们也非常重视,进行自行研发,因此这就是未来大众电动车电池的情况。

史奥文:

在谈到中国电池产业发展的时候,在过去我们有过经验,大多数人都关注每个电池的具体细节,对于电池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比较担心所有的电池到最后必须是安全的,必须有一定的容量,我们需要看到整个系统、整个电池模块随着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整个能源使用、能源密度、安全性上更胜一筹,刚才我同事也提过其它一系列受限技术,在整个监管方面,在谈到安全检测方面,所有电池和其它零部件培养是安全的,当我们把单个设备拿出来检测时,必须要做到单个安全。

对于电池产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我们也必须要确保零部件的安全、电池的安全,需要一些全新的技术支持,这样也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

韦睿:

在技术方面确实是这样,如果我们看自己的智能手机,电池能够持续几天?可能只有一两天;看一下手表,手表里面有电池,它会持续多长时间呢?会持续一年,手表电池能持续一年,智能手机最多两三天,智能手机有十五到二十年的历史了,手表电池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对于电动车的电池又是什么样呢?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电池产业研发出在寿命和各个方面都非常成熟的产品,电池产业和汽车产业紧密合作,才能提供很好的客户体验,比如在零下四十度和零上五十度,电池可能就不作业了。

对于电动车的电池,我们需要它在零下八十度,零上四十度时也能保证正常运行,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我们会让所有重要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整车商通力合作,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几年时间作出切实的努力和切实的成绩。

郑顺景:

我们不仅需要和电池厂商有紧密合作,还需要在功能上、产能上有所配套,因为现在电动车有一个产能的问题,但很快就会上得非常厉害,电池商的产能能否配合到呢?这对于它的质量和价格是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另外我还是想拉回客户层面,对客户来讲这方面要是透明的,完全不用想成本是多少、它会不会坏,它要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以我们车为例,它有一个半年的保养,半年之内他不用担心这个车会不会坏,要不要花一笔钱,换一块电池,要把消费者的疑虑打消,这对于让他们接受新产品也是一个帮助。

主持人:

刚才各位老总从产品研发、技术、市场机政策方面都做了介绍,发表了一些看法,各个公司之间可能在这些方面有共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地方,你们互相之间可能也有一些启发、一些新的想法,你们互相之间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没说透,想再谈一谈?

托马斯.利伯:

对于电动车市场未来的预期你是怎么看的?你觉得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在电动车方面的发展会如何呢?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

您是中国的专家,对我来说,希望能够听到您的观点,我希望听到中国专家关于电动汽车的观点,我问一下Tesla吧,Model S车型在美国的销量非常高,在欧洲也非常成功,对于Tesla来说,你们现在最大的市场是什么?未来五年您觉得Tesla的Model S车型最大的市场是哪儿?

郑顺景:

目前我们最大的市场还是美国,因为Tesla是来自美国的一款车,现在我们才开始转向欧洲,挪威其实是我们非常大的市场,主要是因为政府政策,他们有很大的政府政策支持,挪威非常关注环境,它是我们现在在欧洲最大的市场。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将会是我们最大的三大市场之一,我们谈的是美国、欧洲、中国,它们是我们的三大市场,在中国我们看到一些非常不同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问题、政策问题等,这和其它的国家与众不同,我希望未来几年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话中国将会成为Tesla三大市场之一,我们需要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对这方面的梳理。

史奥文:

我有一个对大家提的问题,我想问一下,除了电池和电动车之外,中国还有没有什么其它重要的举动和活动?特别是对于SUV以及一些大车型,有没有什么新的动作?现在电池是市场非常主导的力量,我们在这方面也会有一席之地,但对于其它车型,有没有什么其它新的动作和进展?

托马斯.利伯:

我们在汽车方面都有很多体验,在燃料电池上我们有很好的精力,在电动车汽车领域,电池是非常昂贵的组件,我们有燃料电池站,它也是非常高成本的,因为它的研发非常昂贵,如果我们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话,我们觉得燃料电池会有很大的机会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韦睿:

在储蓄电池和进一步开发能量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储能和能量开发是不同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就这两方面进行平衡来降低成本,Tesla在燃料电池方面有什么研究吗?

郑顺景:

我不知道Tesla在燃料电池方面有没有什么研究。

韦睿:

我有个问题是问主持人的,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回答,明年论坛上哪个中国的整车商会和我们一起参加这个环节呢?

主持人:

明年我们肯定会有一些中国的整车商嘉宾来到台前和我们一起讨论。

韦睿:

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谈到电动车方面,我们需要和中国的整车厂通力合作,我们需要监管部门,需要整车商,需要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通力讨论,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整车商作出了很大的成绩,也在不断取得成功,现在台上的大部分都是欧洲的嘉宾,我希望明年论坛上会有一些中国的整车商嘉宾来到台上和我们一起讨论。

主持人:

今年我们之所以请四位,是因为四位所在的公司在电动车方面做得相当不错,非常有影响力,在市场也好、政策也好、产品技术研发也好,这些方面的积累都比较多,这次论坛更多是“从示范运行到商业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借鉴国外的经验, 所以就请了各位,明年的论坛上可能我们要请一些国内的企业,比亚迪也好,长安也好,长城也好,我们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个建议提得好。

下面还有一点时间,在座各位领导和专家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台上的几位老总,最多两个问题。

现场提问:

你好,我是投资界的,我想问一个问题,我看了Tesla的车,包括其它公司的车,我想问一下,传统汽车公司会不会担心Tesla在这方面,包括以Tesla为代表的公司有可能颠覆这个行业?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公司的地位会受到挑战,现在看来的话,我们在商业化方面可能会有一些落后,谢谢。

郑顺景: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问其他嘉宾,不是问Tesla的吧?

托马斯.利伯:

简单的问题。Tesla电动车使用电池,电池大约是85千瓦时,我们是18.7千瓦时,如果安装大电池的话,我们可以达到Tesla的里程,这是毫无疑问的。

史奥文:

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现在Tesla的表现让客户信服,对整个电动交通产业来说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刚才您提的问题也要看看它具体是关于哪个产业、哪个部门或哪一项,我觉得对于大众市场来说,Tesla还是比较受用的。

韦睿:

在这个产业所有的同事都会关注Tesla这家公司,汽车的研发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所有厂商都会做出很大的努力,周末我们会出一个“ONE ET”(音)车型,它有很好的驾车表现,是运动型车型,如果将我们的车型和Tesla车型比较的话,Tesla的车型更重了,会放更多电池,里程可能更好一些,当然我们非常重视Tesla,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但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喜好,喜欢长程车还是短程车,只要是他喜欢的车型,他就会从中选择。

郑顺景:

我觉得对于传统的内燃机领域是非常重要的,明年或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有更多关于内燃机或传统车型的讨论,对于电动车,它和传统内燃机车型是非常不同的,我觉得我们更像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我想知道你们的手机号码,稍后我们可以进行更多沟通,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现场提问:

非常感谢,我来自印度,我有一些技术的问题,刚才您提到,技术应该是无国界的,没有任何限制,我想问一下,在电池和其它重要组件方面有没有其它高科技的解决方案?这是关于技术的。

还有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国,中国有没有最新出台的关于电动车以及公共交通方面的政策?

史奥文:

怎么说呢,您提的第一个问题,关于电池和零部件的问题,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无法回答,据我了解,这主要取决于能源问题,比如在刹车系统和其它系统上的能源使用问题、耗能问题,这是相关的,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少的研究,但我并不是专家,所以无法回答。

韦睿:

我觉得这主要是成本问题,在能源和驾驶表现方面我们也愿意使用,在北京以及其它城市,特别是公交系统,他们正在推动电动汽车的使用,我觉得其他专家可以给你进行更细的解答。

主持人:

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论坛中还会进行深入讨论,由于时间关系,“总裁圆桌论坛”部分到此结束,刚才几位老总从技术、市场、政策等各个方面都谈出了自己一些很好的观点,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电动汽车从示范运行走向商业市场的过程中相信诸位也能起到助推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休息20分钟,11点时大家回来,非常感谢各位。

热门车型推荐

1

宝马7系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82.8~261.2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9年
  • 在产车型:14款
  • 排量(L):2.0~6.6 AT
  • 油耗(L):6.9~13.0(官方)
2

别克GL8 (合资)

  • 厂商指导价(万):23.29~53.39万
  • 级别: MPV
  • 上市时间:2000年
  • 在产车型:33款
  • 排量(L):2.0 AT
  • 油耗(L):--
3

赛那SIENNA (合资)

  • 厂商指导价(万):30.98~40.58万
  • 级别: MPV
  • 上市时间:2021年10月30日
  • 在产车型:6款
  • 排量(L):2.5
  • 油耗(L):--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5岁女子白天与50岁情人上床,晚上与52岁情人上床,索要20万被杀

45岁女子白天与50岁情人上床,晚上与52岁情人上床,索要20万被杀

胖胖侃咖
2024-04-26 08:00:09
欧盟将对中国钛白粉加征关税,龙佰集团股价大跌8%

欧盟将对中国钛白粉加征关税,龙佰集团股价大跌8%

界面新闻
2024-06-14 21:39:12
儿媳照顾50岁农村公公,酒后公公行夫妻之事,公公:儿媳经验丰富

儿媳照顾50岁农村公公,酒后公公行夫妻之事,公公:儿媳经验丰富

魅老八足球
2024-05-13 13:49:37
G7达成协议,以俄资产为抵押援乌!俄警告:西方将遭到“最强烈报复”

G7达成协议,以俄资产为抵押援乌!俄警告:西方将遭到“最强烈报复”

环球网资讯
2024-06-14 06:57:09
女人这里变“大”,男人就是被戴绿帽子了,很准,别傻了

女人这里变“大”,男人就是被戴绿帽子了,很准,别傻了

智见派
2024-06-15 00:27:35
她们对街拍懂个屁,简直是傻逼

她们对街拍懂个屁,简直是傻逼

恒瘟动物
2024-06-13 11:52:12
你见过的狠人有多绝?网友:认识一妹子,容嬷嬷见了都得使劲摇头

你见过的狠人有多绝?网友:认识一妹子,容嬷嬷见了都得使劲摇头

开玩笑的水母
2024-06-11 18:37:22
山东泰山被梅州客家10人逼平,幸亏崔康熙没有去执教国足

山东泰山被梅州客家10人逼平,幸亏崔康熙没有去执教国足

姜大叔侃球
2024-06-14 22:57:38
日本最强顶级预言家,2024最新预言公开!这天台湾将发生翻天巨变

日本最强顶级预言家,2024最新预言公开!这天台湾将发生翻天巨变

小哥很OK
2024-06-12 11:37:53
美丽动人!26岁银色泳衣美女海边拍摄的写真照

美丽动人!26岁银色泳衣美女海边拍摄的写真照

小影的娱乐
2024-06-13 13:08:46
知情人士:北京国资正与瑞银就瑞信证券收购具体事宜进行排他性谈判

知情人士:北京国资正与瑞银就瑞信证券收购具体事宜进行排他性谈判

财联社
2024-06-14 20:32:05
姜萍拿高分的数学题有多难?快来挑战

姜萍拿高分的数学题有多难?快来挑战

鲁中晨报
2024-06-14 13:59:21
任鸿斌在浙江调研

任鸿斌在浙江调研

中国国际商会
2024-06-14 19:25:12
为什么家族聚餐总是要儿媳做饭?我故意掐点回家,果然没饭吃

为什么家族聚餐总是要儿媳做饭?我故意掐点回家,果然没饭吃

四象八卦
2024-06-13 01:00:52
回顾:全球著名“六眼盲人”神婆,预测了2024年将会发生8件大事

回顾:全球著名“六眼盲人”神婆,预测了2024年将会发生8件大事

江东浪流史
2024-06-14 19:55:14
洪灏:市场底部在逐步抬高,如果现在推出10万亿特别国债......

洪灏:市场底部在逐步抬高,如果现在推出10万亿特别国债......

首席经济学家
2024-06-14 22:49:47
兔子,你不讲武德,为什么叫“吉林一号”的卫星有138颗?

兔子,你不讲武德,为什么叫“吉林一号”的卫星有138颗?

熊孩子爱科技
2024-06-13 22:03:51
亚运村正式交付,中介“沸腾”了

亚运村正式交付,中介“沸腾”了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4-06-13 21:18:24
孙女1岁了?王健林笑了,王思聪默认了

孙女1岁了?王健林笑了,王思聪默认了

帅真商业
2024-06-14 20:25:38
谷俊山威胁领导廖锡龙:我让你离开你就得离开,廖是如何回应?

谷俊山威胁领导廖锡龙:我让你离开你就得离开,廖是如何回应?

历史龙元阁
2024-05-28 00:56:55
2024-06-15 06:20:49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头条要闻

欧洲杯-维尔茨斩首球哈弗茨破门 德国5-1苏格兰

头条要闻

欧洲杯-维尔茨斩首球哈弗茨破门 德国5-1苏格兰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教育要闻

姜萍数学竞赛全球12名,各大高校推荐数学专业,招生氛围感拉满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