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国产车载加榴炮研制计划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2002年前已有至少一门样炮问世。国产车载加榴炮的底盘采用WS2250型6×6特种专用卡车底盘,三轴均布设计,这种底盘采用176千瓦柴油机动力,相对于22吨的车重来说发动机功率较为强劲,底盘原有机动能力基本没有降低,并且能够用大中型运输机进行空运。底盘前部驾驶室的结构没有改变,虽然增加了一定的装甲防护,但是只能乘坐三名乘员,半数炮班人员仍然需要乘坐弹药运送车跟随火炮机动。
这种车载加榴炮的火炮部分直接借用PLL01型45倍口径155mm加榴炮,性能和原牵引火炮完全一致。火炮除发射国产155mm系列全膛弹药外,还可以兼容北约制式155mm弹药,发射国产远程全膛底排榴弹的最大射程为39千米,火炮的射击精度液与国产155mm牵引加榴炮相当。在炮尾气动输弹机的帮助下,最大射速可以达到4~6发/分。炮车携弹量为20发,存储在火炮前部的两个盒型装甲弹舱内。因为炮车只有一个尾部大型驻锄,因此方向射界较小,仅为左右各20度。国产车载加榴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火炮回转机构配备了电液自动瞄准机,能够控制火炮自动或半自动指向目标。驻锄和火炮行军固定器液都在电液驱动下实现了自动收放。火炮的行军战斗转换和战斗行军转换都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考虑到火炮的实验目的和节约成本,这门车载炮并未配备自主导航/定位系统和火控系统。
中国PLL01型45倍口径155mm加榴炮,中国第1代车载炮火炮部分直接借用了该炮。
配备有辅助动力的中国PLL01型45倍口径155mm加榴炮,这使该炮可以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转移,只是速度较慢。
这种车载炮由于火炮性能已经落后(采用45倍口径身管和螺式炮尾结构)而且系统配套并不完整,因此不具备实战意义。但是作为第一种国产155mm车载加榴炮,它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国产车载炮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为后续52倍口径车载加榴炮的研制打下良好基础。
